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木材常规干燥手册电子书

1绪论  1.1木材干燥的含义  1.2木材干燥的目的及意义  1.3木材干燥的方法2木材干燥的基础知识  2.1木材学基础   2.1.1木材的宏观构造   2.1.2与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  2.2干燥介质   2.2.1湿空气   2.2.2过热蒸汽  2.3木材干燥规律   2.3.1木材的干燥原理   2.3.2木材的对流干燥过程   2.3.3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   2.3.4影响木材干燥的因素3木材干燥设备  3.1常规干燥室   3.1.1周期式干燥室   3.1.2木材预干室   3.1.3隧道式干燥室   3.1.4干燥室性能检测(参考国标编写)  3.2干燥室设备   3.2.1供热与调湿设备(疏水器部分增加浮球式)   3.2.2通风设备(含检测仪表-测风仪)   3.2.3监控系统(检测仪表、控制方法、手动、自动、故障及排除)   3.2.4运载设备  3.3干燥设备的维护与保养4木材干燥工艺  4.1干燥前的准备(码垛、预处理、检验板)  4.2干燥基准(分类、编制方法、选用)  4.3干燥过程的实施(预热、干燥、终了)  4.4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4.5木材干燥时间的理论计算  4.6木材干燥的缺陷及预防   4.6.1干燥缺陷的类型   4.6.2干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5.干燥材的质量检验及存放  5.1干燥材质量检验  5.2干燥材的存放6.木材干燥的节能技术  6.1太阳能预干  6.2空气源热泵技术  6.3排湿热能的回收  6.4循环风机的节电措施

售       价:¥

纸质售价:¥43.80购买纸书

40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伊松林 主编 何正斌、张璧光 副主编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01

字       数:12.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重工业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以木材的常规干燥技术为描述对象,从木材干燥的含义及相关基础知识手,通过对干燥设备、干燥工艺和节能干燥技术的介绍,由浅深,以期能为木材干燥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操作指导和思考。本书不仅可作为木材干燥领域从业人员的常备资料,还可用作技术工人的培训的教材,以及为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的特是实用和面向基层一线。尽量简化繁杂的理论叙述,文字通俗易懂。用举例的方式说明一些基本理论、干燥工艺和图表的应用。本书从内容上增加或补充了木材预干室、连续式干燥室、操作常见故障原因及分析、干燥基准的选用、木材干燥时间的理论计算、木材干燥缺陷与预防,以及节能干燥技术等部分。书中或附录中附有木材干燥常用的图表及干燥基准,以供实际操作时参考和选用。<br/>【推荐语】<br/>1绪论 1.1木材干燥的含义 1.2木材干燥的目的及意义 1.3木材干燥的方法2木材干燥的基础知识 2.1木材学基础 2.1.1木材的宏观构造 2.1.2与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 2.2干燥介质 2.2.1湿空气 2.2.2过热蒸汽 2.3木材干燥规律 2.3.1木材的干燥原理 2.3.2木材的对流干燥过程 2.3.3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 2.3.4影响木材干燥的因素3木材干燥设备 3.1常规干燥室 3.1.1周期式干燥室 3.1.2木材预干室 3.1.3隧道式干燥室 3.1.4干燥室性能检测(参考国标编写) 3.2干燥室设备 3.2.1供热与调湿设备(疏水器部分增加浮球式) 3.2.2通风设备(含检测仪表-测风仪) 3.2.3监控系统(检测仪表、控制方法、手动、自动、故障及排除) 3.2.4运载设备 3.3干燥设备的维护与保养4木材干燥工艺 4.1干燥前的准备(码垛、预处理、检验板) 4.2干燥基准(分类、编制方法、选用) 4.3干燥过程的实施(预热、干燥、终了) 4.4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4.5木材干燥时间的理论计算 4.6木材干燥的缺陷及预防 4.6.1干燥缺陷的类型 4.6.2干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5.干燥材的质量检验及存放 5.1干燥材质量检验 5.2干燥材的存放6.木材干燥的节能技术 6.1太阳能预干 6.2空气源热泵技术 6.3排湿热能的回收 6.4循环风机的节电措施<br/>【作者】<br/>伊松林,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木材干燥技术及相关基础理论的教学、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迄今,已主持或参加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8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木材太阳能干燥相变储热系统特性及优化匹配的研究)、广东省*产学研结合项目、*科学研究重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国家及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等。这其中,迄今,已申请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自199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突出业绩是在我国木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主持设计了专业化木材干燥生产基地——东莞恒生木业干燥中心。先后在《Wood and Fiber Science》、《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等学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1作者或责任作者40篇,SCI收录1篇,EI收录4篇,ISTP收录1篇,有2篇论文获得中国林学会木材干燥工业委员会论文奖,同时,参编木材干燥行业标准2项;主编或参编论著或教材5部。<br/>
目录展开

前言

1 绪论

1.1 木材干燥的含义

1.2 木材干燥的目的及意义

1.3 木材干燥的方法

1.3.1 大气干燥

1.3.2 常规室干

1.3.3 除湿干燥

1.3.4 太阳能干燥

1.3.5 真空干燥

1.3.6 高频与微波干燥

1.3.7 红外线干燥

1.3.8 高温干燥

1.3.9 化学干燥

1.3.10 压力干燥

1.3.11 液体干燥

2 木材干燥的基础知识

2.1 木材学基础

2.1.1 木材的宏观构造

2.1.2 木材的微观构造

2.1.3 针叶材的微观构造

2.1.4 阔叶材的微观构造

2.2 木材流体渗透性

2.2.1 流体在木材内的渗透

2.2.2 影响渗透性的因素

2.2.3 改善渗透性的具体方法

2.3 与干燥有关的木材物理性质

2.3.1 木材中的水分

2.3.2 木材的密度与干缩

2.4 木材内部水分移动

2.4.1 木材内部水分移动通道

2.4.2 毛细管张力对木材大毛细管内水分移动的作用

2.5 湿空气

2.5.1 湿空气的性质

2.5.2 相对湿度的测定原理

2.5.3 湿空气的I-d图

2.6 过热蒸汽

2.6.1 饱和蒸汽与过热蒸汽

2.6.2 过热蒸汽的相对湿度

2.6.3 过热蒸汽作干燥介质的主要优点

2.7 木材在气态介质中的对流干燥过程

2.7.1 木材的对流干燥过程

2.7.2 干燥过程中木材水分的蒸发和移动

2.7.3 影响木材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

2.8 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

2.8.1 产生应力的原因与应力的种类

2.8.2 木材干燥中产生应力与变形的过程

3 木材干燥设备

3.1 常规干燥室

3.1.1 周期式干燥室

3.1.2 木材预干室

3.1.3 连续式干燥室

3.1.4 干燥室性能检测

3.1.5 技术经济性能及选型

3.2 干燥室设备

3.2.1 供热与调湿设备

3.2.2 通风设备

3.2.3 控制系统与测量仪表

3.2.4 运载设备

3.2.5 干燥室壳体结构及建筑

3.3 干燥设备的维护

3.3.1 干燥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3.3.2 干燥室壳体的防裂防腐措施

4 木材干燥工艺

4.1 干燥前的准备

4.1.1 锯材的堆积方式

4.1.2 隔条及其使用

4.2 干燥基准

4.2.1 干燥基准的分类

4.2.2 干燥基准的编制

4.2.3 干燥基准的选用

4.3 干燥过程的实施

4.3.1 检验板的选制及使用

4.3.2 木材常规干燥过程

4.4 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4.4.1 干燥介质状态的调节

4.4.2 操作的注意事项

4.5 木材干燥时间的理论计算

4.5.1 周期式干燥室低温干燥时间的确定

4.5.2 周期式干燥室高温干燥时间的确定

4.6 木材干燥的缺陷及预防

4.6.1 干燥缺陷的类型

4.6.2 干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4.7 干燥材质量检验

4.8 干燥材的存放

5 木材干燥的节能技术

5.1 木材太阳能干燥

5.1.1 太阳能干燥原理及装置分类

5.1.2 木材太阳能干燥的应用

5.2 热泵干燥技术

5.2.1 热泵干燥原理及分类

5.2.2 热泵干燥的评价及应用

5.3 常规干燥热能的回收

5.3.1 热泵用于常规干燥室排气余热回收

5.3.2 换热设备用于干燥室排气余热回收

5.3.3 回收冷凝水余热

5.4 循环风机的节电措施

5.5 新建干燥室的节能设计

附录1 木材平衡含水率表

附录2 我国55城市木材平衡含水率估计值

附录3 中国主要树种的木材密度与干缩系数

附录4 湿空气相对湿度表

附录5 湿空气的焓-湿图

附录6 补充有密度和比容线的焓-湿图

附录7 饱和水与饱和蒸汽表(按温度排列)

附录8 饱和水与饱和蒸汽表(按压力排列)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