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72.90购买纸书

211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01

字       数:22.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围绕美国制造创新网络计划展,编者根据美国制造业相关部门及网站公发布的内容行分析研究,并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对美国“制造 创新”的双轨运行行详尽和深的观察。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制造创新网络的背景、运行机制、会员制和知识产权及对中国的启发等,下篇主要从组织结构、会员制度、技术领域、项目机制等方面详细介绍America Makes、DMDII、AFFOA、IACMI等美国已建的制造创新研究院。 本书通过研究美国特色的超级“产、学、研”平台——美国制造创新网络,充分挖掘美国制造与创新近五年的发展历程,内容涵盖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在宏观上,它有很好的顶层设计与规划,以及正向运营的机制保障;在微观上,每个创新中心的定位、职责、流程等设计翔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给出了未来产业新制造的蓝图。<br/>【推荐语】<br/>对美国“制造 创新”的双轨运行行详尽和深的研究,剖析其顶层设计与规划,以及正向运营的机制保障,展现每个创新中心的定位、职责、流程等,设计翔实且具有可操作性。<br/>【作者】<br/>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是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 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提供研究咨询、评测认证、媒体传播与技术研发等专业服务。形成了政府决策与软科学研究、传媒与网络服务、咨询与外包服务、评测与认证服务、软件发与信息技术服务五业并举发展的业务格局。<br/>
目录展开

编者简介

序言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1]出台的背景

1.1 美国制造业现状

1.2 美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美国制造为何重要

1.4 国家制造创新网络的诞生

1.5 美国制造伙伴(AMP)计划的推进机制

第二章 创新战略如何振兴美国制造

2.1 著名的两大报告

2.2 竞争法推动创新美国

2.3 国家创新战略的六年三次更改

2.3.1 《国家创新战略2009》

2.3.2 《国家创新战略2011》

2.3.3 《国家创新战略2015》

2.4 由创新政策推动先进制造业

第三章 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与制造创新研究院的运行机制

3.1 循序渐进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战略设计

3.2 NNMI的战略方向与目标

3.3 NNMI的管理机构

3.4 IMI的运作机制概要

3.5 制造创新研究院的技术领域如何确定

3.6 IMI的业绩评估

第四章 面向中小制造企业的创新网络

4.1 制造业拓展伙伴计划概要

4.2 MEP的来源:扶持美国中小企业

4.3 运作架构

4.3.1 多样化的人员组成

4.3.2 MEP与联邦机构的合作关系

4.3.3 资金运作机制

4.4 知识网络的30年

4.4.1 传递知识

4.4.2 MEP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4.5 在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中嵌入MEP

第五章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的会员制和知识产权

5.1 会员制

5.2 国家制造创新网络项目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5.3 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院(DMDII)的知识产权管理

第六章 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对中国的启发

6.1 边界回归: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化

6.2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与传统“产、学、研”平台的区别

6.2.1 采用PPP模式,公私合营,由非营利组织牵头

6.2.2 强调连接的强度

6.2.3 培养新工人:人才培养是必需品而非衍生物

6.2.4 坚持“美国优先”

6.3 政府的扶持作用

6.3.1 政府投入的机制

6.3.2 联邦提供自主性与监管性

6.3.3 制造创新网络需要长期建设

6.4 创新研究院运行机制:一种特殊的产业联盟的主要作用

6.4.1 运行体系架构:共生组织、共担项目的机制

6.4.2 为什么要扎堆:分摊成本,建立市场“公约数”

6.4.3 连接与扩散

6.4.4 知识产权:打破手铐,穿上铠甲

6.4.5 谁来牵头创新研究院

6.4.6 面临的困难

下篇

第七章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美国造(AM)

7.1 第一个创新研究院上路了

7.1.1 先上马再找资金的国家级“试点”创新研究院

7.1.2 “美国造,美国行”

7.1.3 从区域队走向国家队

7.2 组织结构的形态

7.2.1 领导机构与管理组织

7.2.2 管理结构与领导层

7.2.3 卫星中心

7.2.4 维修与保障工作组

7.3 会员制度与核心会员

7.3.1 会员制度

7.3.2 铂金会员的增材制造之路

7.4 技术领域与技术路线图

7.4.1 涉及的技术领域

7.4.2 技术领域路线图

7.4.3 劳动力、教育和拓展路线图

7.4.4 国防部增材制造路线图

7.5 项目机制与重点项目

7.5.1 项目机制

7.5.2 重点项目

7.5.3 成功项目案例

7.6 教育与影响力传播

7.7 案例分析——“美国造”如何影响美国铸造行业

第八章 轻量化制造创新研究院(LIFT)

8.1 为了明天的轻量化而创新

8.1.1 从轻量化金属到轻量化材料

8.1.2 与五个州通力合作

8.1.3 寻求各种跨界

8.2 组织结构与领导层

8.2.1 组织结构

8.2.2 领导层的设置

8.3 会员制度与核心会员

8.3.1 会员制度

8.3.2 核心会员

8.4 技术领域与技术路线图

8.4.1 技术领域

8.4.2 技术路线图

8.5 项目机制与重点项目

8.5.1 项目机制

8.5.2 重点项目

8.5.3 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项目

8.6 教育与影响力传播

8.6.1 教育与培训

8.6.2 劳动力发展路线图

第九章 数字设计与制造创新研究院(DMDII)

9.1 专注“数字技术”的机构

9.1.1 工业界发力数字转型成就DMDII

9.1.2 打造开放的“数字制造社区”

9.1.3 数字制造还是智能制造

9.2 组织结构与领导层

9.2.1 组织结构

9.2.2 领导层

9.3 核心会员

9.4 技术领域

9.4.1 第一轮技术领域

9.4.2 第二轮技术领域

9.5 DMDII的项目运行机制与重点项目

9.5.1 项目如何运行

9.5.2 重点项目

9.5.3 值得关注的项目群

9.6 教育与影响力传播

9.6.1 培训与影响力提升活动

9.6.2 劳动力发展战略路线图

第十章 电力美国(Power America)

10.1 Power America(PA)的背景与发展

10.1.1 功率电子应用的市场领域

10.1.2 PA的使命与行动

10.1.3 重要会员与成员利益

10.2 举足轻重的技术路线图

10.2.1 路线图的诞生

10.2.2 四大推动力

10.2.3 短期与长期应用市场规划

10.3 项目机制与重点项目

10.3.1 项目申请方向与流程

10.3.2 示例一:铸锭运营

10.3.3 示例二:加速WBG功率电子的产业化

10.3.4 示例三:教育与劳动力开发

10.4 人力资源开发与影响力推广

第十一章 柔性混合电子制造创新研究院

11.1 柔性混合电子制造创新研究院简介

11.1.1 柔性混合电子技术简介

11.1.2 NextFlex的使命与产业范围

11.2 会员组织与管理

11.2.1 成员的分级管理

11.2.2 学术与非营利组织成员

11.2.3 加入NextFlex的成员权益

11.2.4 NextFlex资金规则

11.3 技术领域与技术路线图

11.3.1 NextFlex聚焦的技术领域

11.3.2 NextFlex聚焦的产业应用领域

11.3.3 NextFlex的技术路线图

11.4 项目机制与重点项目

11.4.1 NextFlex的项目机制

11.4.2 项目示例

第十二章 AFFOA先进功能织物创新研究院

12.1 发展概述

12.1.1 创立背景

12.1.2 协同创新

12.1.3 发展目标

12.2 组织结构与领导层

12.2.1 跨界人才

12.2.2 组织结构

12.2.3 与政府机构的协作关系

12.3 会员制度与核心会员

12.3.1 会员组成

12.3.2 会员管理特色

12.3.3 会员制度

12.3.4 核心会员

12.4 技术领域与技术路线图

12.4.1 技术领域

12.4.2 技术路线图

12.5 项目机制与重点项目

12.6 教育与影响力传播

第十三章 其他创新研究院

13.1 复合材料制造研究院(IACMI)

13.1.1 IACMI简介

13.1.2 IACMI聚焦产业应用领域

13.1.3 IACMI成员与布局

13.1.4 如何建立技术路线图

13.2 光电集成制造创新研究院(AIM)

13.2.1 重点依靠院所

13.2.2 基本运营模式

13.2.3 管理团队分析

13.3 清洁能源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CESMII)

13.3.1 CESMII发展历程

13.3.2 网络状的地区制造中心

13.3.3 有待确定的技术路线图和发展方向

13.3.4 CESMII的合作伙伴制

13.4 化工过程强化应用快速发展创新研究院(RAPID)

13.4.1 成立过程及相关背景

13.4.2 组织架构与聚焦领域

13.5 生物制药创新研究院(NIIMBL)

13.5.1 生物制造的背景

13.5.2 各个国家竞相发展生物制造

13.5.3 定位与聚焦

13.5.4 组织及资金筹募

13.5.5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保障人才需求

13.6 先进再生制造创新研究院(ARMI)

13.6.1 ARMI的含义

13.6.2 ARMI的领导机构

13.6.3 投资技术领域

13.7 降低内涵能源与减少排放研究院(REMADE)

13.7.1 产生背景

13.7.2 组织方式与资金筹措

13.7.3 职能定位与技术聚焦

13.7.4 发展目标与愿景

13.8 先进机器人创新研究院(ARM)

13.8.1 成立过程

13.8.2 组织结构与会员

13.8.3 主要关注的技术领域

13.8.4 教育与影响力传播

后记——合力完成《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