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深度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路径与对策研究电子书

售       价:¥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李逢春 等

出  版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28

字       数:1128

所属分类: 科技 > 科普读物 > 人类/生物生态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国际创新资源是“国际”与“创新资源”的融合。其中,“创新资源”体现了资源的内容与功能内涵,而“国际”则体现了开放式的创新行为方式与国际性的创新资源分布。21世纪的今天,创新是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风向标,如何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发展,占据创新发展高地是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在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我国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抓住机遇,充分整合国际创新资源,不断融入全球科技创新当中去。
目录展开

版权页

目录

第一章国际创新资源概述

一、国际创新资源的内涵

二、创新资源国际化的趋势

(一)国际经济发展进入了高强度研究和开发的时代,技术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二)开放和合作创新的日益普及加强了创新国际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三)国际技术力量在创新多极化的趋势下渐渐发生变化,从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转向新兴经济体

(四)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使之成为国际创新资源整合的主力军

三、国际创新资源的核心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核心特征

(二)表现形式

第二章创新资源国际化的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国际环境

(二)国内环境

(三)区域环境

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机遇分析

(一)国际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世界经济复苏

(二)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国际创新

(三)中国在推动创新格局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创新格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三、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挑战分析

(一)发展模式高端集约化程度不高,不利于高端国际创新资源流入

(二)企业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缺乏获取国际创新资源的意愿

(三)存在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问题,国际创新资源的利用途径少

(四)政策和制度环境对国际创新资源的约束仍然存在

(二)追赶阶段(1986-2000年)

(三)追赶向自主创新转型阶段(2001年至今)

二、我国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结构性特征

(一)内向型开放创新模式下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结构性特征

(二)外向型开放创新模式下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结构性特征

第四章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典型地区——江苏模式分析

一、典型事实分析

(一)总体视角分析

(二)区位视角分析

(三)行业视角分析

二、江苏全球创新资源利用模式总结

(一)模式特征

(二)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一、国际创新资源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作用

(一)生产要素导向阶段

(二)投资导向阶段

(三)创新导向阶段

(四)富裕导向阶段

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先进经验

(一)美围的基本经验

(二)日本的基本经验

(三)德国的基本经验

(四)台湾地区的基本经验

三、先进经验总结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利用金球创新资源的经验

(二)新兴经济体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经验

第六章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路径设计与政策建议

一、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升创新国际化水平的总体思路

二、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路径设计

(一)政府路径

(二)产业路径

(三)企业路径

三、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重大举措

(一)培育国际型的创新性领军企业..

(二)建立国际创新交流体系和技术转移平台

(三)建立有效的创新国际化投入机制

(四)确保产学研创新国际化的合作模式再上一个台阶

四、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创新国际化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促进“中国创造”成果的市场化与国际化

(二)调整金融政策,创新金融模式,积极推进金融工具对企业创新国际化的支持

(三)制定创新国际化准入标准,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培育创新人文环境,营造创新国际化长远发展的氛围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