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禁忌电子书

作者身处中国注塑模具之乡—宁波(宁海),历经50年的拼搏,在模具的设计、制造、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该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经验的传授。通过作者积累的大量实际图片,用“不宜、不应、不许、不准”等形式,对注塑模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行了详细的解析。对从事注塑模具行业的设计、制造、管理人员和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员来说是一本非常难得的指导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8.90购买纸书

24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石世铫 编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字       数:15.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重工业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经验的总结。作者根据模具设计到制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筛选了大量的案例和照片,用“不宜、不应、不许、不准”等形式,分析总结了注塑模具图样画法、塑件形状结构设计、模具结构和零件设计、金加工制造及工艺、模具零件制造、模具用钢和热处理、模具装配、模具产品质量、试模和模具质量验收、模具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禁忌问题。本书旨在为从事注塑模具行业的设计、制造、管理人员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师生提供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指导书。<br/>【推荐语】<br/>作者身处中国注塑模具之乡—宁波(宁海),历经50年的拼搏,在模具的设计、制造、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该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经验的传授。通过作者积累的大量实际图片,用“不宜、不应、不许、不准”等形式,对注塑模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行了详细的解析。对从事注塑模具行业的设计、制造、管理人员和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员来说是一本非常难得的指导书。<br/>【作者】<br/>石世铫,1942年出生,浙江省宁海县人。1962年起继承祖业,从事机械、模具制造行业。1972始设计画图; 1981, 负责设计、制造了“飞跃牌12D3”电视机的前、后盖注塑模具,以后一直从事注塑模具设计工作。前后担任过科长、副厂长,技术部长、技术顾问。作者身处中国注塑模具之乡——宁波(宁海),历经50年的拼搏,在模具的设计、制造、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300问”、“注塑模具图样画法正误对比图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禁忌”,三本书,并在“中国模具信息”发表技术性文章十余篇; 与同事共同申请了关于“注塑模具动定模双向螺旋脱模机构”的发明专利。作者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被聘为“浙江工商学院”校企合作的“宁波华宝塑胶模具公司教育工厂”和2011年4月被聘为“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至今。<br/>
目录展开

前言

第1章 注塑模具图样画法

1.1 注塑模具零件图样画法

禁忌1 违反注塑模具图样画法原则

禁忌2 线型应用错误、CAD图层混乱

禁忌3 标题栏格式和内容错误

禁忌4 第一角与第三角画法混淆

禁忌5 零件的主视图选择违反三个原则

禁忌6 零件的主视图画法错误

禁忌7 图样的技术要求内容和给出方式不规范

禁忌8 没有真实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禁忌9 在虚线上标注尺寸

禁忌10 折断画法的误区

禁忌11 图样中剖视图的三要素标注误区

禁忌12 局部视图的分界线画法误区

禁忌13 过渡线画法错误

1.2 尺寸标注

禁忌1 尺寸标注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禁忌2 标注尺寸的基准错误

禁忌3 对尺寸标注的五种标注方法概念不清楚

禁忌4 尺寸标注不规范

禁忌5 半剖视的尺寸标注不规范

禁忌6 倾斜位置的尺寸标注没有用引线标注

禁忌7 小锥度尺寸标注没有采用斜标注

禁忌8 圆的直径尺寸采用了放射性标注

禁忌9 斜面冷却水的孔位标注没有采用直接标注

禁忌10 长槽尺寸标注采用了中心标注

禁忌11 特征形状的零件的尺寸标注没有用符号

禁忌12 同心圆的孔位标注采用坐标标注

禁忌13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错误标注

禁忌14 图样更改不规范

1.3 装配图的画法

禁忌1 模具合同和制品形状结构设计没有经过输入评审,就画装配图

禁忌2 设计人员不了解装配图的重要作用

禁忌3 所设计的装配图达不到要求

禁忌4 CAD的2D装配图和3D造型图的画法没有标准

禁忌5 装配图的明细表有误

禁忌6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画法错误

禁忌7 装配图的比例、图幅、布局、配置不妥当

禁忌8 装配图的基准角画法错误

禁忌9 装配图中的剖视图没有标注剖视三要素

禁忌10 装配图中虚线太多

禁忌11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错误

禁忌12 装配图画法错误

禁忌13 装配图中没有书写必要的技术要求

禁忌14 装配图中尺寸标注错误

第2章 塑件形状结构设计

2.1 注塑制品形状结构设计违反基本原则

2.2 注塑制品的公差选用不当

2.3 制品的形状结构设计没有考虑影响制品质量的诸多因素

禁忌1 没有考虑到有关模具的因素

禁忌2 没有考虑到制品的成型设备与成型工艺条件

禁忌3 没有考虑到制品会产生哪些成型缺陷

禁忌4 没有考虑合适的装配间隙

2.4 制品的形状、结构设计不能妨碍脱模

2.5 塑件的脱模斜度的确定要正确

2.6 凸台设计不合理

2.7 塑件外形设计不合理

2.8 塑件壁厚设计不合理

2.9 塑件内、外形的圆角设计不合理

2.10 加强肋设计误区

禁忌1 忽视加强肋的重要作用,制品没有设置加强肋

禁忌2 加强肋的方向与脱模方向、熔料流动充模的方向不一致

禁忌3 加强肋的厚度超过制品外形的壁厚

禁忌4 加强肋的根部没有圆弧过渡

禁忌5 加强肋设计有会聚

禁忌6 加强肋的间距太小

禁忌7 加强肋没有足够的脱模斜度

禁忌8 加强肋的位置设置不当

禁忌9 加强肋的背面产生了凹陷没有采取措施

2.11 角撑设计不合理

2.12 塑件的螺纹设计错误

禁忌1 塑件螺纹的入口处设计错误

禁忌2 塑件的螺纹设计没有脱模斜度

禁忌3 塑件的螺纹设计没有止转形状

2.13 塑件孔的设计注意事项

2.14 制品窗口的周围没有加强

2.15 塑件设计没有考虑塑件成型后的自由收缩

2.16 易变形的塑件,成型后冷却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形

2.17 塑件设计要考虑减小投影面积

2.18 塑件形状及结构设计要防止塑件翘曲、变形、收缩

禁忌1 塑件形状较大又较薄的大平面,没有设计加强肋

禁忌2 盒形薄壁容器的侧壁发生内凹变形

禁忌3 容器底部的变形

禁忌4 塑件搭子的顶面有缩影或凹痕

2.19 高筒形塑件的顶部最好有通孔设计

2.20 塑件表面会产生凹痕,要采取措施掩饰

2.21 塑件的支承面设计不合理

2.22 塑件设计要避免表面熔接痕的产生

2.23 塑件的文字、图案、标记设计不合理

2.24 塑件外形设计没有考虑到模具分型面设计的合理性

2.25 注意外形尺寸有公差要求的塑件造型尺寸错误

第3章 模具结构、零件设计

3.1 模具设计没有优化

禁忌1 模具设计的理念不强

禁忌2 模具设计违背原则

禁忌3 模具设计随意,尺寸数字设计成小数

禁忌4 模具设计没有优化

禁忌5 模具设计没有考虑到加工成本

禁忌6 模具零件设计不美观

禁忌7 模具设计基准错误

禁忌8 模具设计没有考虑到模具失效的有关因素

禁忌9 3D造型颜色没有规定和区别

3.2 浇注系统设计

禁忌1 浇注系统设计没有经过模流分析

禁忌2 浇注系统设计违反原则

禁忌3 没有根据制品的结构、形状全面考虑浇注系统的设计问题

禁忌4 成型塑件的熔接痕没有优化

禁忌5 浇口类型选用错误

禁忌6 浇口位置设置不当

禁忌7 浇口尺寸不能忽视

禁忌8 料道设计不合理

禁忌9 点浇口设计不规范

禁忌10 没有冷料穴

禁忌11 潜伏式浇口形式、尺寸选用不当

禁忌12 浇口套没有压住

禁忌13 包紧力较大的地方设置了浇口

禁忌14 倾斜主流道设计错误

禁忌15 三板模浇注系统设计误区

3.3 热流道模具设计

禁忌1 热流道设计没有经过模流分析

禁忌2 热流道的喷嘴形式选用不当

禁忌3 热流道的流道板绝热效果不好

禁忌4 流道板的料道有死角

禁忌5 热流道的喷嘴泄漏、流延或堵塞

禁忌6 喷嘴中心与型腔板的中心孔产生错位

禁忌7 热流道板与型腔板固定错误设计

禁忌8 热流道设计没有考虑塑料性能

禁忌9 流道板的流道孔表面粗糙度较高

禁忌10 热流道电器元件设计误区

3.4 动、定模设计

禁忌1 多型腔模具设计错误

禁忌2 动、定模设计基准错误

禁忌3 模具强度和刚度的设计误区

禁忌4 没有防止动、定模错位的结构设计

禁忌5 模具分型面的错误设计

禁忌6 动、定模的封胶面设计不规范

禁忌7 动、定模设计为整体,没有采用镶块结构

禁忌8 动、定模结构设计没有考虑零件加工工艺的合理性

禁忌9 动、定模的脱模斜度设计误区

禁忌10 动、定模的加强肋设计误区

禁忌11 动、定模的正导柱设计误区

禁忌12 动、定模的平面接触块设计误区

禁忌13 耐磨块设计误区

3.5 模具镶块设计误区

禁忌1 镶块有尖角

禁忌2 镶块设计没有考虑零件加工工艺的合理性

禁忌3 过长的镶块模芯设计

禁忌4 镶块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综合因素和模具成本

禁忌5 复杂零件设计成整体

禁忌6 排气困难地方没有采用镶块结构

禁忌7 过大的动、定模镶芯,结构设计采用螺钉直接固定

禁忌8 动、定模镶芯的楔紧块的底部与模座底面接触

禁忌9 没有考虑到打光工艺,模具整体设计

3.6 冷却系统设计

禁忌1 设计人员对冷却系统的设计不重视

禁忌2 冷却水管设计在操作侧

禁忌3 冷却水路设计不是沿制品形状走向

禁忌4 冷却水道设计不合理

禁忌5 冷却水道串联设计,水道过长、通道弯路较多

禁忌6 冷却回路的配置方法选用不当

禁忌7 形状复杂的塑件的冷却水回路不是分区域设计

禁忌8 冷却水回路有死水

禁忌9 冷却水道设置在制品产生熔接痕的部位

禁忌10 冷却效果不好的模具没有采用铍铜材料

禁忌11 主流道没有设置冷却水

禁忌12 模具冷却水道设计,不便于水孔加工和清理铁沫

禁忌13 两组以上的冷却水管没有水路分配器

禁忌14 冷却水道孔与其它孔发生干涉

禁忌15 冷却水道没有分组和进、出标记

禁忌16 水管接头高出或低于模板表面没有设计标准

禁忌17 冷却水管设置布局混乱

禁忌18 冷却水的O形密封圈与槽不匹配

禁忌19 移动零件的冷却水管要考虑是否会产生瘪形

3.7 斜导柱抽芯机构设计

禁忌1 斜导柱滑块设计误区

禁忌2 斜导柱设计误区

禁忌3 哈夫斜滑块的楔紧角度太小

禁忌4 动、定模抽芯机构设计局限性

禁忌5 用油缸代替楔紧机构,产生让模

3.8 斜顶杆机构设计

禁忌1 斜顶杆角度不符合要求

禁忌2 斜顶杆机构设置未考虑便于维修

禁忌3 角度较大的斜顶机构未采用双导杆

禁忌4 斜顶杆顶出时动作有干涉

禁忌5 斜顶机构没有采用导向块

禁忌6 斜顶杆与动模芯的接触面没有避空

禁忌7 多斜顶杆的斜顶杆角度设计成一样

禁忌8 斜顶杆顶出塑件时,塑件跟着移动

禁忌9 斜顶杆的基准设计误区

禁忌10 斜顶杆油槽设计误区

禁忌11 斜顶顶部高于型芯表面

禁忌12 斜顶杆表面没有氮化

禁忌13 斜顶杆附近的固定板螺钉设置不当

禁忌14 斜顶块与顶杆连接结构不可靠

禁忌15 斜顶杆较多的模具仍用复位弹簧

禁忌16 面积较大的斜顶块未设置排气槽

禁忌17 双斜顶杆机构未考虑斜顶杆的间距合理性

3.9 顶出机构设计

禁忌1 推杆与动、定模芯没有避空

禁忌2 推杆布局不合理

禁忌3 头部不平的顶杆没有止转定位

禁忌4 开模后制品取出困难

禁忌5 顶杆板与顶杆无编号或编码混乱

禁忌6 推杆板的顶杆台阶沉孔没有标注公差

禁忌7 顶杆硬度未按要求

禁忌8 透明塑件有顶杆痕迹

禁忌9 一次顶出的制品有损伤

禁忌10 推管设计误区

禁忌11 顶板的导柱、导套设置不当

禁忌12 限位柱设置不当

禁忌13 垃圾钉设置不当

禁忌14 复位杆设置不当

禁忌15 复位弹簧选用不当

禁忌16 支承柱设计不当

禁忌17 碰到特殊塑件,没有采用二次顶出机构

禁忌18 推板结构设计不当

禁忌19 液压缸的行程限位开关没有设置

禁忌20 有两个以上的液压缸抽芯机构没有分配器

禁忌21 结构特殊的塑件有可能黏附在任一侧

禁忌22 外观要求较高的塑件没有采用倒装模结构

3.10 模具排气机构设计

禁忌1 没有考虑模具的排气的作用和后果

禁忌2 排气槽设计误区

禁忌3 模具的排气没有采用多种途径

禁忌4 导柱与导套没有开设排气槽

3.11 模具细节存在问题

禁忌1 模具设计没有重视细节

禁忌2 零件的名称不规范

禁忌3 非对称形状的塑件误认为是镜像

禁忌4 零件设计成非对称件,增加了件号

禁忌5 零件设计成大同小异,增加了件号

禁忌6 动、定模的圆角与清角搞错

禁忌7 零件没有刻字标识

禁忌8 忽视倒角

禁忌9 孔设计不当

禁忌10 螺钉与螺母设计不当

禁忌11 定位销设置不当

禁忌12 标准件应用不当

禁忌13 零件设计遗漏到装配时才发现

禁忌14 动、定模没有锁模条

禁忌15 模具没有启模槽

禁忌16 模具无铭牌设置

禁忌17 模具起吊和摆放困难

禁忌18 零件造型设计随意

禁忌19 模架设计与订购不当

禁忌20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标注不当

禁忌21 模具零件的形状设计不当

禁忌22 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

禁忌23 模具外形不美观

禁忌24 模具结构设计没有考虑装配、拆卸和维修

禁忌25 特殊制品没有考虑弹性变形

禁忌26 轴承结构设计不当

禁忌27 装配零件设计不当

禁忌28 电器元件设计不当

禁忌29 链传动机构设计不当

禁忌30 模具设计尺寸与注塑机的技术参数不匹配

禁忌31 对注塑件成型制品缺陷的起因和解决措施不熟悉

禁忌32 高筒形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要点没有掌握

禁忌33 对汽车装饰条、格栅、车灯等模具设计制造难度不了解

禁忌34 对精密注塑模的概念不清楚

第4章 金加工制造及工艺

4.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4.2 零件结构的工艺分析内容有误

4.3 编制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步骤要正确

4.4 加工基准选择

禁忌1 粗加工基准选择不正确

禁忌2 定位基准选择违反原则

4.5 零件表面的加工顺序

4.6 工件装夹违反六点定位原理

4.7 工件的定位与装夹要正确

禁忌1 定位不稳定

禁忌2 使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

禁忌3 使工件或定位元件产生变形

禁忌4 装夹欠定位

禁忌5 复杂形状工件装夹时没有辅助定位

禁忌6 工件无法安装

4.8 定位和夹紧的概念混淆

4.9 确定夹紧力的五个原则

4.10 使用压板装夹工件的八项要求

4.11 加工零件时,没有试切削

4.12 高速切削要有效率

4.13 刀具使用须知

4.14 刀具角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4.15 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十不宜

4.16 忽视切削液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4.17 切削液使用四不宜

4.18 零件加工应力的产生因素及其存在的危害性

4.19 关于零件加工应力的产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20 不良的加工方法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4.21 忽视加工工件的热变形

4.22 忽视加工环境的温度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4.23 选择量具时不可忽视精度与工件精度的适应性

4.24 磨钻头刀刃的常见疵病

4.25 钻孔须知

4.26 扩孔须知

4.27 模具零件的铰孔须知

4.28 线切割须知

禁忌1 忽视工件安装位置对加工平面度的影响

禁忌2 忽视工件残余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禁忌3 忽视工件厚度对线切割加工精度的影响

禁忌4 初始加工时的参数过大

禁忌5 电极丝初始位置的确定不正确

禁忌6 忽视加工路线的选择

禁忌7 忽视“二次切割法”

禁忌8 等分孔的切割加工没有考虑到积累误差的产生

禁忌9 线切割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方法与措施不得力

4.29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禁忌1 忽视脉冲间隔to对切割速度的影响

禁忌2 忽视供电部位的接触电阻对切割速度的影响

禁忌3 忽视线极丝振动过大对线切割加工速度的影响

禁忌4 忽视工作液压力对线切割速度的影响

禁忌5 忽视线电极张力对加工平面度的影响

禁忌6 工作液的压力过大

禁忌7 忽视工作液上、下喷嘴与工件之间距离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禁忌8 忽视小余量、大工件的安装方法

4.30 电火花的加工须知

禁忌1 忽视放电间隙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

禁忌2 忽视工作液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

禁忌3 忽视电极材料对电火花加工精度的影响

禁忌4 忽视极性效应对电火花加工精度的影响

禁忌5 忽视“二次放电”对电火花加工精度的影响

禁忌6 电火花加工时,忽视预加工对加工效率的影响

禁忌7 忽视电火花加工速度对工具电极损耗速度的影响

禁忌8 加工清棱、清角的型腔采用“单电极平动法”

禁忌9 型腔加工时,工具电极的冲油孔开得过多、过大

禁忌10 忽视排气孔在型腔电火花加工中的重要性

禁忌11 忽视振动头在小孔电火花加工中的作用

禁忌12 深小孔电火花加工时,忽视导向装置的使用

禁忌13 电火花的加工件表面会产生白层深度

禁忌14 对电火花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能达到的精度不清楚

禁忌15 对电火花加工表面质量出现的问题不清楚

4.31 对如何控制电火花加工质量的技巧不了解

禁忌1 没有正确选用电极材料

禁忌2 电极的尺寸缩放没有控制好

禁忌3 电极装夹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有误差

禁忌4 没有正确选用加工工艺规准

禁忌5 平时不注意脉冲电源中电气元件是否正常

禁忌6 没有考虑到电极损耗引起的实际进给深度误差

禁忌7 平动量控制不正确

禁忌8 型腔在精加工时会产生波纹和黑斑

禁忌9 电极大小对放电间隙的影响

禁忌10 在型孔加工中产生“放炮”现象

禁忌11 热变形引起的电极与工件位移

禁忌12 主轴刚性和工作液对放电间隙的影响

禁忌13 产生电弧烧伤工件

禁忌14 工件在电火花加工前没有除锈去磁

禁忌15 热处理工序安排在电火花加工后面

禁忌16 电蚀产物没有及时排除

4.32 铣削加工须知

禁忌1 零件加工没有试切削

禁忌2 端面铣刀铣平面采用顺铣

禁忌3 铣削时随便使用冷却液

禁忌4 工件装夹不可靠

禁忌5 高速铣机床没有应用高速刀具

4.33 数控铣加工流程

禁忌1 CNC没有规范的编程工作流程

禁忌2 数控机操机工操作步骤不对

禁忌3 数控机操机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

4.34 数控铣加工须知

禁忌1 单纯追求高精度数控加工

禁忌2 数控加工时随意选择夹具

禁忌3 数控加工中,忽视对刀点的确定

禁忌4 数控编程时,忽视工件原点的确定

禁忌5 编制程序时,忽视换刀点的确定

禁忌6 数控加工中,忽视加工路线的确定

禁忌7 忽视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加工工序的衔接

禁忌8 数控加工中,忽视孔系加工路线的确定

禁忌9 手工编程时,忽视顺序号的应用

禁忌10 数控加工时忽视跳步指令的正确

禁忌11 在同一工序中同时完成粗、精加工

禁忌12 忽视加工余量的确定

禁忌13 忽视自动换刀时重复定位误差对加工的影响

禁忌14 加工具有拐角的轮廓件时,忽视其“超程”现象

禁忌15 忽视数控加工中的在线测量

禁忌16 使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时,忽视刀具的补偿

4.35 没有掌握CNC机加工精度控制的要点

4.36 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内容不清楚、概念模糊

4.37 产生加工误差的因素

4.38 数控铣出错的现象和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5章 模具零件制造

5.1 模具型腔零件切忌圆角与直线的交点不在切点位置

5.2 模具零件的粗糙度达不到图样要求

5.3 模具零件的制造尺寸精度没有按图样加工

禁忌1 动、定模零件的尺寸制造超差

禁忌2 未标注公差要求的零件,尺寸没有控制

5.4 动、定模的加工违反修整原则

禁忌1 加工动、定模时,修整余量不能放错

禁忌2 制造的制品的壁厚过厚

禁忌3 圆角半径修整值放错

禁忌4 脱模斜度没有考虑到塑件壁厚公差

5.5 冷却水水道没有按图样加工

禁忌1 冷却水孔径、孔位尺寸、水道数量与图样不一样

禁忌2 冷却水道钻孔歪斜产生破边、漏水

禁忌3 冷却水管接头螺纹没有达到图样要求

禁忌4 水管接头低于或高于模板尺寸

5.6 冷却水道堵头遗漏或堵头漏水

5.7 O形槽尺寸与橡胶圈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

5.8 冷却水管内径尺寸过小,装配后水管流量不足

5.9 零件加工出错,烧焊违规

禁忌1 零件任意烧焊,没有审批手续

禁忌2 焊件的图样上在焊件部位没有标注

禁忌3 模具零件烧焊方法及工艺不当

禁忌4 烧焊零件没有进行应力消除

5.10 任意改动标准件

5.11 吊环螺钉旋不到位

5.12 动模芯与动模板装配尺寸不正确

5.13 上道工序没有检查就进入下道工序

5.14 NPT的螺纹孔,攻螺纹产生尺寸超差

5.15 在斜面上直接钻孔

5.16 测量须知

5.17 模具结构同装配图的结构不一样

5.18 成型塑件壁厚过厚

5.19 零件的加工工艺错误

5.20 加工孔的轴心偏斜

5.21 成型孔的中心位移

5.22 螺纹的通孔过大过小

5.23 将1/2″英制螺纹与1/2″美制螺纹的牙距搞错

5.24 数控铣刀路较乱

5.25 抛光须知

禁忌1 模具抛光违反基本原则

禁忌2 模具抛光方法不妥当,抛光准备工作不充分

禁忌3 模具抛光方法不对

禁忌4 模具抛光工序不妥当

第6章 模具用钢和热处理

6.1 对有关钢材的性能不了解

6.2 模具钢材选用错误

禁忌1 模具材料的选用违反原则

禁忌2 没有按模具合同要求选用模具钢材

禁忌3 没有根据塑件生产批量的大小选用钢材

禁忌4 没有根据塑料特性选用模具的动、定模芯及模板的钢材

禁忌5 没有根据制品外观要求选用钢材

禁忌6 形状复杂的模具没有选用预硬钢(详细见本章6.7内容)

禁忌7 模具的动、定模零件的钢材没有质保单

6.3 零件的热处理硬度值标注要正确

6.4 正确选用模具结构零件的钢材

6.5 相互运动的零件采用了相同的材料

6.6 支承柱材料与模具垫铁不相同

6.7 模具设计没有应用预硬钢

6.8 热处理工序名称概念模糊

6.9 零件氮化须知

禁忌1 氮化钢材选用错误

禁忌2 零件的氮化厚度和硬度,标注不合理

禁忌3 零件的表面未经磨削处理的工件,进行氮化

禁忌4 零件未经预先热处理(调质)的工件,进行氮化处理

禁忌5 形状复杂的工件,加工后未经消除应力工序就进行氮化

禁忌6 局部氮化部位,留有加工余量

禁忌7 含有尖角和锐边的工件,进行氮化处理

禁忌8 氮化结束时,不进行脆性检查

禁忌9 氮化零件放了加工余量

禁忌10 耐腐蚀钢进行氮化处理

6.10 零件进行整体淬火

6.11 碳素钢制造的零件,淬火后进行线切割

6.12 高碳钢制造的零件,热处理后进行线切割

6.13 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安排不合理

禁忌1 热处理工序中的工艺路线顺序有误

禁忌2 零件进行整体淬火

6.14 零件的热处理硬度值标注过高

禁忌1 认为零件热处理的硬度值标注越高越好

禁忌2 调质零件的硬度值标注过高

禁忌3 没有标注合理的硬度值

6.15 高硬度的零件整体淬火处理尺寸太大

6.16 零件尖角或尺寸的突然改变

6.17 开口型零件淬火

6.18 淬火零件结构太复杂

6.19 零件刚度过低,产生淬火变形

6.20 热处理零件验收

禁忌1 对热处理外协单位没有认证

禁忌2 零件硬度验收违反检验规则

禁忌3 对热处理零件没有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就入库

禁忌4 热处理没有质保单

6.21 模具零件热处理外协没有图样

6.22 热处理工艺不合理

6.23 零件没有消除加工应力,就进行精加工

6.24 不宜淬火的零件进行淬火

6.25 热处理的淬火温度和冷却剂、淬火方向选用错误

6.26 制品表面要求很高的镜面,钢材选用不当

6.27 抛光零件热处理的硬度值标注不当

6.28 零件粗糙度较高,热处理后拐角处开裂

第7章 模具装配

7.1 模具装配的误区

禁忌1 模具装配前没有看懂装配图

禁忌2 模具的装配基准有误

禁忌3 模具装配达不到精度要求

禁忌4 模具的装配违反修整原则

禁忌5 模具的零件、标准件没有经过清洗、选配就进行装配

禁忌6 模具的装配零件、工具任意堆放

7.2 装配工艺不合理

禁忌1 模具零件工序安排违反原则

禁忌2 模具装配方法不规范

7.3 配合零件尺寸超差一律报废处理

7.4 装配好的零件维修困难

7.5 装配场地6S工作做得较差

禁忌1 对6S工作的定义不了解

禁忌2 对6S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禁忌3 6S工作做得不好

7.6 任意改动标准件的尺寸

7.7 动、定模的结合面配作不规范

禁忌1 动、定模分型面的配作方法不对

禁忌2 动、定模分型面的配作质量达不到要求

7.8 螺钉的装配质量有问题

禁忌1 装配螺钉时,拧紧顺序错误

禁忌2 装配螺钉时没有涂上润滑剂

禁忌3 拧紧内六角螺钉不能使用很长的加力杆

禁忌4 螺钉长度为非标

禁忌5 活络扳手没有正确使用

禁忌6 内六角螺钉的质量等级没有达标

7.9 顶杆装配达不到设计要求

禁忌1 顶杆装配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禁忌2 头部不平的顶杆,还会转动

禁忌3 顶杆与顶杆孔配合间隙过大

禁忌4 顶杆与动(定)模芯没有避空

禁忌5 用角向机割断顶杆头部、打磨

禁忌6 任意打磨顶杆的台阶

禁忌7 顶杆与顶杆固定板没有相应编号

7.10 O形密封圈规格选错

7.11 冷却水管道制造达不到设计要求

禁忌1 冷却水管的进出水方向接错

禁忌2 冷却水管连接混乱,橡胶管相互干涉

禁忌3 冷却水管接头与模板外形尺寸深浅不一

禁忌4 绕上过多的生胶带

禁忌5 动、定模芯的冷却水道忘记堵上堵头,或堵头漏水

禁忌6 模具上没有动、定模的冷却水道走向和编组标记

禁忌7 动、定模的冷却水路回路没有按图制造,冷却效果不好

7.12 排气钢装配方法不对

禁忌1 排气钢没有经过清洗,就拿来装配

禁忌2 排气钢在装配时被直接敲打表面

7.13 过盈配合零件装配错误

7.14 动、定模的成型面与顶杆配合的孔口有倒角现象存在

7.15 模具零件外表面有缺陷存在

7.16 给自润滑的导套、导轨涂上润滑剂

7.17 正定位外形与模板配合槽有间隙

7.18 热压配合时安装件产生偏移、轴心线歪斜

7.19 柔性套安装时没有引导部分

7.20 难以看到的相配零件没有引导部分

7.21 滚动轴承装配

禁忌1 滚动轴承装配工艺、方法不当

禁忌2 滚动轴承中加入过多的润滑脂

7.22 锥齿轮轴向单向固定

7.23 大小锥齿轮轴设计不能作轴向调整

7.24 链条卡簧装反

7.25 两零件用过盈配合装配后,没有考虑其它尺寸的变化

7.26 装配时两个面同时配合

7.27 两零件接触面转折处没有倒角

7.28 装配好的模具达不到图样要求

禁忌1 零件装配部位没有倒角或倒角大小不统一

禁忌2 模具镶块与母体装配有间隙

禁忌3 相互滑动的零部件有异常响声、停滞现象

禁忌4 动、定模和料道、浇口的粗糙度达不到图样要求

禁忌5 热流道喷嘴的装配尺寸达不到图样要求,喷嘴漏料或堵塞

禁忌6 装配零件有遗漏

第8章 模具产品质量

8.1 质量意识不强

8.2 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着问题

禁忌1 质量手册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很好建立

禁忌2 企业的质量管理落后

禁忌3 模具质检工作没有执行三检制

禁忌4 对模具品质异常的预防与纠正措施不得力

禁忌5 质量部门作用不大,如同虚设

8.3 技术部门的设计工作没有做好,使模具质量出现问题

禁忌1 设计理念落后

禁忌2 企业没有设计标准

禁忌3 设计程序有问题

禁忌4 设计评审时,没有发现模具结构存在问题

禁忌5 模具的设计图样质量差

禁忌6 模具设计进度延后

8.4 企业没有实现零件化生产

禁忌1 模具零件的图样有问题,不能按图加工和验收

禁忌2 模具零件没有按图加工验收

8.5 浇注系统质量有问题

8.6 热流道系统方面质量有问题

8.7 冷却系统的质量问题

禁忌1 动模冷却效果不好,满足不了成型工艺需要

禁忌2 进出水管在操作侧,连接混乱

禁忌3 水管接头的装配质量有问题

禁忌4 动、定模漏水、渗水

禁忌5 冷却水孔内有铁屑或断丝攻堵住

禁忌6 模具的进出水路标识不清

禁忌7 两组以上冷却水没有水路分配器

禁忌8 动、定模有死水

禁忌9 冷却水没有通过水压试验检查

禁忌10 水管连接紊乱、不整齐

8.8 分型面质量有问题

禁忌1 模板表面或分型面有撞击、敲打凹痕痕迹,划伤,碰伤

禁忌2 模板表面、分型面、型腔、型芯有锈斑、麻点

禁忌3 动、定模分型面的封胶面配模没有达到要求

禁忌4 分型面无避空面

8.9 模具排气有问题

8.10 侧向抽芯机构质量有问题

8.11 斜顶机构质量有问题

8.12 顶出系统质量有问题

8.13 耐磨块和楔紧块质量有问题

禁忌1 动、定模的耐磨块(或楔紧块)正定位处接触点子不均

禁忌2 楔紧块下口和耐磨块上口没有倒角

禁忌3 楔紧块的底面动模配合面有间隙

禁忌4 耐磨块(楔紧块、平面接触块)的表面粗糙度差

禁忌5 耐磨块螺钉太多

8.14 常见导柱与导套的质量问题

8.15 支承柱质量有问题

8.16 标准件质量有问题

8.17 正定位机构形同虚设

8.18 零件、动模、定模粗糙度质量问题

8.19 螺纹孔与冷却水孔质量有问题

禁忌1 孔破边

禁忌2 管接头的沉孔有高有低

禁忌3 水管沉孔设计不规范

禁忌4 螺纹孔深度不够

8.20 图样有问题

8.21 模具结构设计有问题

8.22 装配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禁忌1 装配零件的配合公差达不到设计要求

禁忌2 模具装配零件有油污

禁忌3 石墨导套、导轨用油脂来润滑

禁忌4 定位销定位不正确

禁忌5 导柱与定模板配合过松

禁忌6 模具入库前,没有采取防锈措施

禁忌7 传感器的位置安装不正确

禁忌8 铭牌没有固定好

8.23 烧焊零件质量有问题

禁忌1 零件加工出错,随便烧焊

禁忌2 零件经烧焊后,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8.24 吊装不安全

8.25 模具零件热处理质量不合格

禁忌1 工件整体淬火

禁忌2 钢材选用不当,热处理工艺不对

禁忌3 热处理零件没有经验收入库,也没有质保单

禁忌4 动定模和零件热处理硬度及质量没有达到客户要求

8.26 零件的工艺编制错误,影响模具质量

禁忌1 图样存在着问题,没有很好地审查、发现纠正,就着手编制工艺

禁忌2 工艺编制错误

8.27 抛光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8.28 模具提前失效

禁忌1 不了解模具提前失效的形式和状况

禁忌2 模具的设计、制造质量有问题使模具提前失效

8.29 汽车门板模具喇叭窗肋折断

8.30 综合性的质量问题

8.31 塑件质量问题

8.32 模具没有合格证

8.33 模具没有使用说明书和维护保养手册

8.34 装箱问题

第9章 试模和模具质量验收

9.1 模具试模前没有对以下项目检查和确认

禁忌1 对模具的外观和精度没有进行检查

禁忌2 没有检查模具与注塑机的技术参数是否匹配,就进行试模

禁忌3 没有检查模具吊装是否平衡

禁忌4 没有检查模具的冷却水路是否完好

禁忌5 模具安装完成后,没有进行空运转、精度等检查

禁忌6 没有检查电器件和电路的配置是否正常

禁忌7 没有检查油缸元件是否正常

禁忌8 没有检查气路元件是否正常

9.2 没有做好试模的准备工作

禁忌1 对试模的模具结构和制品要求不了解

禁忌2 试模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9.3 试模工作不规范

禁忌1 急着交出塑件样品,草率试模

禁忌2 试模没有试模工艺卡

禁忌3 试模要求按规范操作

禁忌4 试模时没有考虑到有关事项

禁忌5 试模的成型工艺有问题

禁忌6 试模没有工艺记录

禁忌7 没有控制好模温,冷却水管接法错误

禁忌8 试模结束没有把塑料退回仓库

禁忌9 对试模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修整措施下错结论

禁忌10 试模后没有对模具抓紧验收和整修

9.4 对成型制品出现缺陷的原因分析错误

禁忌1 模具设计师对常见的制品缺陷没有充分了解

禁忌2 不懂注塑模试模缺陷原因及排除方法

禁忌3 注塑制品检查没有检测报告

禁忌4 对成型制品的项目检查遗漏,检测报告不规范

禁忌5 对模具最后试模的样件没有进行封样和双方签字认可

禁忌6 对塑件壁厚、制品重量没有检查

9.5 T0试模后的修整工作

禁忌1 对试模后存在的问题没有修整通知单

禁忌2 对试模后存在的问题修整措施下错结论

禁忌3 试模后对发现存在的问题没有修整到位,反复试模

禁忌4 没有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提交塑件

禁忌5 项目管理没有发现模具质量存在问题,质量部门同意入库

9.6 注塑制品验收条件

禁忌1 试模塑料代用不是客户指定用的塑料

禁忌2 被检查的制品不符成型制品的检测条件,就进行检测

禁忌3 注塑件的公差选用错误

禁忌4 质量部门对制品验收无标准

9.7 模具产品验收

禁忌1 模具产品没有验收标准

禁忌2 模具产品验收人员不称职

禁忌3 质检部门没有独立行使权力

禁忌4 模具产品验收不全面或漏检

禁忌5 质量有问题的模具入库、出厂

禁忌6 没有做好装箱工作

第10章 模具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

10.1 技术部门存在的问题

禁忌1 技术部门组织框架不适应企业的现状,制约了设计工作

禁忌2 技术管理工作不足

禁忌3 技术部门的设计流程不规范

禁忌4 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不畅通

禁忌5 技术部门没有培训制度和很好的工作平台

禁忌6 设计时间延误,影响模具生产周期

禁忌7 设计人员没有参加试模工作

禁忌8 客户的制品形状、结构设计没有经过输入评审

禁忌9 设计出错原因没有分析总结

10.2 设计部门标准化工作不规范

禁忌1 技术部门没有工作标准

禁忌2 工作标准不规范

禁忌3 企业没有设计标准

禁忌4 标准本身存在着问题

禁忌5 模具设计没有采用标准件或标准件的使用率较低

禁忌6 技术部门应用的软件有问题

禁忌7 设计资料和标准没有专人负责整理及做好技术沉淀工作

禁忌8 技术部门没有设计资料

10.3 模具结构设计输出评审程序不规范

禁忌1 设计评审流程不规范

禁忌2 评审没有发现模具设计存在的问题

禁忌3 评审没有达到优化模具结构设计的目的

禁忌4 对重新设计的模具结构没有再次评审

禁忌5 只依赖3D造型,没有2D图样提供评审

10.4 模具设计出错

禁忌1 模具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质保体系

禁忌2 对设计出错的概念不清楚

禁忌3 对设计出错的危害性不了解

禁忌4 设计人员对设计出错现象不了解,缺乏防范意识

禁忌5 对设计出错原因分析不透彻

禁忌6 对设计出错没有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禁忌7 不重视培训

禁忌8 没有规范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评审来防止设计出错

禁忌9 没有设计出错报告单

禁忌10 没有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

禁忌11 文件管理不规范

禁忌12 设计工作安排不合理

禁忌13 标准化工作没有做好

禁忌14 没有做好各部门的沟通工作

10.5 模具档案管理

禁忌1 图样文件管理混乱

禁忌2 图样更改不规范

禁忌3 技术部门没有应用信息化管理

禁忌4 模具企业没有技术沉淀

禁忌5 文控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不能胜任

禁忌6 模具档案没有建立,没有按要求建立一模一档

10.6 模具企业的信息化应用

禁忌1 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不慎重

禁忌2 信息化管理软件随意选用

禁忌3 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决心不强

10.7 模具项目管理

禁忌1 项目经理只会发号施令或者是个传令兵

禁忌2 项目经理没有具备应有的能力和相关知识

禁忌3 项目经理没有参加设计评审

禁忌4 项目经理同客户的信息沟通工作没有做好

禁忌5 模具项目经理管理不得力

禁忌6 项目经理没有深入现场

禁忌7 项目团队没有凝聚力

禁忌8 项目经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处理不及时

禁忌9 项目经理对制品的外观质量和装配要求不清楚

禁忌10 项目经理对模具的质量验收的具体要求不清楚

禁忌11 模具项目牺牲了模具的成本和质量

10.8 模具企业文化和凝聚力

禁忌1 家族式企业文化的阴影存在

禁忌2 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

禁忌3 企业文化不佳,团队缺乏凝聚力

禁忌4 企业没有考虑员工发展平台

禁忌5 到处挖人,不立足于自己培养人才

禁忌6 企业没有质量体系、成本文化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