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交通大融合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2.90购买纸书

14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9.8

作       者:汪鸣,吴文化,樊一江等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24

字       数:17.4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社会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正是针对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互动关系这一转变趋势而研究编撰的,是在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课题《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成果基础上编辑而成,国宏智库丛书之一。本书分为总论篇、理论篇、实践篇,共十章。总论篇一章,梳理了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趋势,分析了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价值,提出未来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任务、主要路径和相关建议。理论篇五章,分别从交通运输与共享经济、交通运输与旅游、交通运输与网络信息、枢纽经济以及融合发展测度等角度对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相关问题行探索研究。实践篇四章,基于课题组对共享交通、邮轮业、临空经济、智能交通等调研,分析总结当前上述领域融合发展的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书是针对新形势新环境下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相关问题,特别是新逻辑、新业态、新模式等问题行的探索性研究,可供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感兴趣的人士参阅。<br/>【作者】<br/>汪鸣  吴文化  樊一江 等<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国宏智库丛书》编委会

本书课题组成员

总序

前言

总论篇

第一章 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总体思路与任务

一、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趋势

(一)融合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1.融合的驱动因素

(1)技术驱动

(2)需求驱动

(3)供给驱动

(4)政策驱动

2.融合主体与方式

(1)融合的主体

(2)融合的方式

3.融合引致的结果

(1)产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或产生新兴产业

(2)产业与人口城乡空间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地理格局

(3)产业与产业体系的延伸领域融合改变投入产出关系

4.融合产生的影响

(1)产业融合发掘了新经济增长点

(2)产业与人口空间融合开拓了新发展空间

(3)产业与产业体系的延伸领域融合产生新增长动力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1.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1)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密不可分

(2)交通运输与新技术相互促进

(3)交通运输存在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的发展规律

(4)交通运输关联产业和领域众多

2.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变迁历程

(1)远洋运输与国际贸易、海上军事力量的同步扩张

(2)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区域开发齐头并进

(3)汽车与道路运输和工业化、能源革命共同推进

(4)交通运输与现代信息技术、商业模式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3.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的新趋势

(1)网络信息技术在融合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2)融合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3)融合效应更大

(4)融合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多

二、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价值

(一)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具有深度融合发展的条件和要求

1.我国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运输派生需求深刻变化

2.我国交通运输率先步入现代化新征程,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势紧迫

3.全球基础设施进入新一轮代际更替新阶段,融合联动趋势显著

(二)当前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1.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输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更好地保障社会民生,满足人们美好出行需要

(1)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是提高运输供给质量的基本路径

(2)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有效支撑

(3)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是满足人们美好出行的重要保障

2.有利于节约集约共享共用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增量价值,进一步带动技术与服务进步创新,提高交通运输及经济社会全要素利用水平

(1)精准对接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及全要素利用效率

(2)助推共享经济发展,强化资源集约共享利用

3.有利于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催生新业态,激发潜在需求,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供交通支撑和承载平台

(1)加速传统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联动升级,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2)催生新兴业态,激发潜在需求,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供交通承载平台

4.有利于加速国际国内互联互通,高效组织配置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国际产业合作和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1)支撑引领国土开发空间优化,促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2)支撑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积极拓展海外合作空间

三、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方向

(二)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着眼点

1.把握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从跨业、跨域、跨界三个维度分类分层推进

(1)围绕产业融合规律与趋势,推动交通运输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提供支撑

(2)围绕国际产能合作和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拓展国际国内发展空间、优化空间格局方面的重要作用

(3)着眼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交通运输与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军事国防等领域的融合对接水平

2.抓住关键领域环节,围绕传统新兴、存量增量、硬件软件分策分步推进

(1)突出联动培育形成新领域新业态的同时,强调新技术新模式对于传统领域的提质升级,并充分结合东中西部发展阶段差异,分类施策

(2)强调基础设施硬件领域融合拓展的同时,强化运输服务模式、互联网智能管控、运营网络等软性领域的融合联动

3.明晰定位,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推动融合发展的作用和优势

(1)强化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萌芽起步阶段的源生性诱发作用

(2)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中的助推、引导和监管职能

(三)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1.围绕需求本源,以有效满足多样化需求为融合发展导向

2.围绕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发挥互联网等融合媒介的作用

3.围绕能级提升与空间拓展,统筹国际国内、传统新兴、硬件软件

4.围绕全周期产业生态构建,营造推动深度融合发展的市场环境

四、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和路径

(一)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

1.围绕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和现代化建设,从跨业层维分类精准发力

2.围绕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拓展,从跨域层维分步有序推进

3.围绕满足人们美好出行和可持续发展,从跨界层维分项着力发展

(二)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

1.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跨业”融合发展

(1)引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2)支撑带动“三农”经济发展

(3)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4)强化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发展

(5)发掘休闲旅游消费市场

(6)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化

(7)培育交通经济新业态

2.重点推进交通运输“跨域”融合发展

(1)培育交通运输枢纽经济

(2)积极发展交通运输通道经济

(3)着力提升城市群交通网络经济效益

3.着力推进交通运输“跨界”融合发展

(1)全面提升交通社会民生服务保障水平

(2)打造生态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圈

(3)促进交通运输军民融合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

1.融合阶段划分和时点选择: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体部署,分三个阶段分步推进

(1)第一阶段,即目前到2025年

(2)第二阶段,从2025年到2035年

(3)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

2.融合重点领域选择:统筹传统与新兴领域选取融合发展重点

(1)传统领域

(2)新兴领域

3.枢纽经济发展路径与近期实施重点

(1)有序开展枢纽经济试点示范

(2)围绕航运中心建设,打造港口经济升级版

(3)围绕铁路枢纽站场,培育陆路枢纽经济区

(4)围绕重要机场,创新发展航空枢纽经济区

4.通道经济发展的路径与近期实施重点

(1)沿江通道经济带

(2)陆桥通道经济带

(3)京沪通道经济带

(4)粤桂黔高铁经济带

(5)中轴经济带

5.城市群交通网络经济发展的路径与近期实施重点

6.共享交通、智能交通、旅游交通、绿色交通等新兴领域发展路径

(1)共享交通

(2)智能交通

(3)旅游交通

(4)绿色交通

五、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管控模式仍旧传统,亟待以包容和创新思路系统治理

1.主动适应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后传统领域改造提升与新兴领域加速成长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2.创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模式

3.探索实施动态包容审慎监管,强化风险管控与应对

(二)制度制约依然突出,亟须健全体制机制激发要素流动活力

1.深化关联领域改革创新

2.有效放宽新兴经济领域政策限制

3.研究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

4.探索构建以市场为主的信用约束机制

(三)理论、法规、标准、规范等基础薄弱,亟待健全完善

1.加强前期研究储备

2.加强标准规范保障

3.加强跨领域融合人才培养

4.完善融合统计支撑体系

(四)硬件设施、软性环境存在诸多短板,亟须调整优化

1.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硬件设施保障

3.优化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4.强化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5.积极推动融合项目示范

参考资料

理论篇

第二章 推动共享交通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一、共享经济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共享经济的产生

(二)共享经济的特点

1.强调使用权思想,弱化所有权观念

2.以轻资产的形态,去中介化、分布式的模式运行

3.供应者与消费者的角色转换,产销者出现

4.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5.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三)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1.B2C模式,企业与个人之间

2.P2P模式,个人与个人之间,是共享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3.B2B模式,企业与企业之间

(四)共享经济的发展阶段

1.共享经济1.0

2.共享经济2.0

(五)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

1.“共享经济+交通”

2.“共享经济+空间”

3.“共享经济+金融”

4.“共享经济+任务/服务”

5.其他领域

(六)对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

二、我国共享交通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主要业态

1.共享驾乘

(1)网约车

(2)顺风车

(3)共享巴士

2.共享自行车

3.共享汽车

4.共享停车

5.共享快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共享交通发展的整体性思路仍不明确

2.监管理念和监管方法仍不适应

3.征信等配套制度亟待加强

4.交通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三、促进共享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认识加快共享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

2.有效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

3.提升交通治理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契机

(二)准确把握共享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1.从单一共享交通平台向生态圈覆盖演进

2.从单一整合社会资源向整合与自持并重过渡

3.从传统出行的“红海”向垂直细分市场的“蓝海”扩张

4.从简单需求与供给匹配向更加智能化的运营转型

5.从与传统运输企业的竞争向融合共赢的模式发展

(三)促进共享交通发展的主要导向

1.有利于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2.有利于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交通运输需求

4.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四、政府的主要职责

(一)充分认清本质,从交通视角牢牢抓住共享交通的基本特征

(二)做好顶层设计,利用更加丰富的供给条件优化运输结构

(三)更新监管理念,从注重牌照向注重服务、市场秩序转变

(四)创新监管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

(五)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数据共享和信用体系建设

(六)加快设施建设,弥补设施短板、前瞻布局新技术应用环境

(七)应对垄断经营,加强无壁垒保护下的垄断治理

参考资料

第三章 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一、发展认识

(一)交通运输与旅游存在明显互动关系,二者融合发展能产生“1+1>2”的显著效果

(二)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趋势,目前时机已然成熟

(三)国家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各方对推动二者融合发展的热情高涨

(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创新,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

(五)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仍存较大制约,阻隔融合发展的障碍亟待破除

二、基本思路

(一)着力推动“四个转变”

1.旅游交通向交通旅游转变

2.单一旅客运输功能向丰富游客出行体验转变

3.服务“景点旅游”向服务“全域旅游”转变

4.满足目的性出行向满足过程性出行转变

(二)重点实施“四能”提升

1.提功能

2.转动能

3.增效能

4.强智能

(三)全力实现“四化”发展

1.网络化

2.品牌化

3.品质化

4.产业化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

1.构建多层次立体综合交通旅游网络

2.完善各类交通旅游服务设施

(二)打造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新品牌

1.丝路品牌

2.高铁品牌

(三)培育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

1.邮轮游艇

2.汽车营地

3.通用航空

(四)践行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1.联运模式

2.合作模式

3.投资模式

(五)推广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技术

1.交通旅游联网联控

2.交通旅游移动互联

3.交通旅游信息平台

4.交通旅游电子商务

5.交通旅游先进装备

四、政策建议

(一)强化战略协同,加强政策协调

(二)推动并购重组,建立战略联盟

(三)完善技术标准,加强市场监管

(四)遵循循序渐进,突出试点示范

参考资料

第四章 推动交通运输与网络信息融合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一、现状与问题

(一)与交通运输行业密切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1.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特点

2.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演进

(二)交通运输与网络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1.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全方式全领域协同发展

3.新供给催生需求多元化发展

4.政策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网络信息融合发展的需求和问题

1.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

2.面向新经济的运营效率亟待提高

3.现有管理体制不适应时代要求

4.监管手段跟不上发展需求

5.投融资手段亟待创新

6.跨专业融合的人才培养

7.网络信息安全不容小觑

8.“诚信交通”体系亟待建设

二、发展思路

(一)依据和原则

1.全球视野和快速反应

2.创新驱动发展

3.平衡业态演进和社会稳定

(二)主要思路

1.以信息化智能化实现交通运输系统提质增效

2.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新兴产业

(1)发展智能汽车产业

(2)发展智能化运输服务和管理机器人

(3)结合行业特点发展新兴产业

(4)大力发展平台经济

3.建立覆盖交通运输及其关联领域的一体化支付手段

(1)新兴移动支付广泛应用

(2)传统IC卡支付立足公共交通领域

4.建立全国性交通运输信用体系

三、发展任务

(一)拓展智能交通服务领域

(二)大力推广智慧交通管理

(三)加快智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

(四)加强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保护

(五)鼓励发展平台经济

(六)建设一体化支付系统

(七)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时刻把握网络信息发展趋势,有效防控重大风险隐患

(二)部门协调联动,协同管理事权交叉领域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能动作用,开展协同治理

参考资料

第五章 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一、推进枢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突破口

(二)融入全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新抓手

(三)推进交通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发力点

二、多视角认识枢纽经济内涵和特征

(一)枢纽经济的内涵

1.多视角探讨枢纽经济概念

2.再认识枢纽经济运行机理

(1)微观层面:发挥枢纽集聚辐射功能,提升流要素的配置能力

(2)产业层面:按照现代供给链、产业链的运作模式,以运输服务创新为引领,构建与产业运行特征相匹配的枢纽产业体系

(3)城市或区域层面:将枢纽优势转化为城市或区域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培育国际国内资源要素控制力,提升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竞争力

(二)枢纽经济的主要特征

1.多类型的枢纽经济形态

2.多维度的枢纽经济发展特征

(1)平台驱动

(2)流要素聚集

(3)规模效应

(4)产业融合

3.多元化的枢纽经济驱动方式

(1)设施网络驱动

(2)物流组织驱动

(3)关联产业驱动

(4)政策环境驱动

三、正确认识传统路径依赖下枢纽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枢纽经济发展进展

1.枢纽经济发展政策日益增多

2.各地积极探索枢纽经济发展

(1)依托港口发展港口经济

(2)依托铁路枢纽发展陆港经济

(3)依托空港推进航空经济发展

(二)枢纽经济发展主要问题

1.对枢纽经济的功能认识不深,作用机理不明

2.枢纽组织功能缺失,引流、驻流能力不强

3.融合联动发展不足,枢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4.枢纽经济区开发模式传统,实施效果不佳

四、推进我国枢纽经济发展的思路与主要任务

(一)推进枢纽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1.创新发展

2.融合发展

3.差异发展

4.统筹发展

(二)枢纽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1.枢纽组织功能全面提升

2.枢纽经济综合效益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

(三)我国枢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1.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功能

(1)完善枢纽节点功能布局

(2)打造现代化交通枢纽网络

2.打造资源要素组织平台

(1)打造虚实一体的组织平台

(2)拓展组织平台服务功能

(3)完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3.推进枢纽与产业融合发展

(1)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

(2)推动枢纽产业成链集群发展

4.分类分级推进枢纽经济区建设

(1)分类分级打造城市枢纽经济

(2)提升临港经济辐射效能

(3)打造高品质陆路枢纽经济区

(4)培育构建航空经济区

(四)推进枢纽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与近期实施重点

1.推进枢纽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

2.近期实施重点

(1)开展枢纽经济试点示范

(2)围绕国际航运中心,推进港口经济转型发展

(3)围绕铁路枢纽站场,建设陆路枢纽经济区

(4)以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为重点,培育壮大航空经济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供应链虚拟平台发展

五、推进枢纽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规划衔接

(二)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

(三)创新体制机制

(四)加强政策支持

(五)开展试点示范

参考资料

第六章 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测度

一、开展融合测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客观度量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二)反映现代信息技术下交通运输作为融合先行领域的发展程度与效果

(三)体现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现代经济体系、现代社会体系、绿色生态体系的关联水平和趋势

(四)为把握融合演变历程,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撑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测度分析方法

(一)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融合测度分析法

1.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2.指标体系结构

3.指标体系反映的主要内容

(1)交通运输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2)交通运输与商贸融合发展

(3)交通运输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4)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5)交通运输共享经济

(6)智能交通

(7)体验交通

(8)交通运输平台经济

(二)基于投入产出法的融合测度方法

三、交通运输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评价

(一)利用当前可得历史数据的指标体系融合评价实验

1.样本数据

(1)指标体系样本数据

(2)投入产出样本数据

2.方法与步骤

(1)指标体系评价

(2)投入产出评价

(二)交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现状评价

1.融合发展态势日趋显著,将更加普遍地反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2.传统关联领域、新经济新业态融合发展齐头并进

3.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结构性差异

(三)融合发展趋势预测

(四)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

1.交通运输与传统关联领域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

(1)交通运输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2)交通运输与商贸融合发展

(3)流通效率

2.融合发展新业态新经济

四、融合发展测度研究的不足及建议

(一)当前测度研究存在的不足

(二)进一步完善融合发展测度研究的建议

1.固本清源,做好基础数据采集更新工作

2.建立交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动态评估反馈发布机制

3.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加强监督考核

4.以“跨”突破原有边界,构建保障融合测度开展的体制机制

参考资料

实践篇

第七章 我国共享交通企业调研分析

一、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二、我国共享交通发展总体情况

(一)共享驾乘

1.网约车

2.顺风车

3.共享巴士

(二)共享自行车

(三)共享汽车

(四)共享停车

第八章 我国邮轮业发展调研分析

一、我国邮轮业发展基本现状

(一)邮轮旅客快速增长

(二)邮轮港口建设加速

(三)邮轮运力逐步提升

(四)邮轮政策密集出台

(五)各方建设热情高涨

二、我国邮轮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邮轮母港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二)邮轮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三)邮轮建造和自有邮轮船队亟待加强

(四)邮轮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五)国家管理制度和政策限制

(六)国内邮轮专业人才稀缺

三、对于我国邮轮业发展的主要认识

(一)我国邮轮业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二)我国邮轮业发展正进入黄金时期

(三)邮轮业具有显著衍生带动效应

四、促进邮轮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全国邮轮港口统筹规划

(二)完善促进邮轮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大力建设本土邮轮船队

(四)加快打造邮轮经济产业链

(五)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邮轮旅游及产品

(六)培养和引进邮轮专业人才

第九章 我国部分临空经济区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

一、我国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取得一定成绩

(一)建设临空经济区意义重大,各地推动积极性高

(二)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布局,空间分布更加均衡

(三)临空经济区建设各具特色,发展路径加快探索

(四)临空经济区作用不断发挥,支撑带动效果初显

二、我国临空经济建设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航空枢纽设施及服务网络亟须完善,枢纽组织功能短板明显,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升

(二)航空枢纽与城市产业发展未形成合力,各类开发区缺乏有效整合,区域增长极化作用尚不明显

(三)临空经济区开发区功能雷同,开发模式单一,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不足

(四)对临空经济区发展的认识存在误区,政策措施执行效果不明显,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难以顺应融合跨界发展潮流

三、推进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统筹软硬件依托航空枢纽打造供应链组织中心

(二)因地制宜明确临空经济的发展导向

(三)营造生态环境整体性策划推动临空经济区建设

(四)从融合发展视角健全临空经济发展政策和体制保障

第十章 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调研分析

一、现状和挑战

(一)济南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1.济南交警智能交通管理情况

2.济南公交建设“智慧公交”情况

3.济南物流信息平台

4.济南市交通运输和网络信息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百度关于“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探索

1.百度基本情况

2.百度营收情况

3.百度应用服务生态圈

4.百度地图发展情况

(1)百度地图服务的经营资质

(2)百度地图服务情况

5.百度自动驾驶发展情况

(1)百度自动驾驶及Apollo平台和生态建设情况

(2)对国内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愿景、公共设施和政策法律上的需求

6.协同推动交通运输和网络信息融合发展

7.百度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1)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演进路线并不明朗

(2)互联网地图服务等交通类应用发展前景可观

(3)自动驾驶汽车全面产业化需要较长过程

二、政策建议

(一)把握网络信息发展趋势,改革新业态管理体制机制

(二)完善法律法规,达成社会共识

(三)营造技术创新环境,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