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社会公正论(第三版)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8.60购买纸书

2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吴忠民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01-01

字       数:111.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社会公正论》(第三版)是作者吴忠民耗费二十年心血,极为努力完成的一部专著,在国内学术界社会公正研究领域居领先位置。该书的*版和第二版分别于2004年、2012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引起很好的反响,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07)、中共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2005)、山东省图书优秀成果奖(2005)、第十九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2005)。 本书系统论述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含义、公正公平正义相近概念的异同、社会公正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正的基本立足、社会公正的机会平等规则、社会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社会公正的社会调剂规则、代际公正、程序公正、社会分层中的社会公正规则、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自由理念、平等理念、普惠性公正与差异性公正等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该书还对社会公正的不当追求、中国70年中国自由和平等的演及问题等重要问题行了分析。另外,还以专论形式简明扼要地解释了一些社会热门话题。<br/>【作者】<br/>吴忠民,1959生,山东青岛人。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公正研究、社会矛盾研究、现代化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 余篇。独立撰写的著作有《社会公正论》《社会矛盾新论》《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渐模式与有效发展》《中国社会发展论》等,曾获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07),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工程奖(2013),陆学艺社会学优秀成果奖(2017),山东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等等。<br/>
目录展开

引言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公正社会

一、我们需要一个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

二、我们需要一个人人具有尊严的社会

三、我们需要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

四、我们需要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

五、我们需要一个按贡献进行分配的社会

六、我们需要一个具有完善调剂功能的社会

七、我们需要一个发达的公正社会

第一章 社会公正概述

一、社会公正的依据

(一)理念依据

(二)现实依据

(三)几点启示

二、确定社会公正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一)体现出历史的原则

(二)体现出人类社会某些超越时代的共同倾向

(三)充分体现平等、自由、社会合作这三项理念

(四)体现出社会公正的具体规则之间的优先次序

三、社会公正的基本规则

(一)基本权利的保证,亦即底线的规则

(二)机会平等,亦即事前的规则

(三)按照贡献进行分配,亦即事后的规则

(四)社会调剂,亦即社会调剂的规则

四、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

五、社会公正的基本立足点

六、同社会公正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社会公正具体规则的整体性

(二)社会公正具体规则之间的优先次序

(三)社会公正具体内容的实现时序

(四)社会公正的规则与其实际兑现之间的差距

七、社会公正思想的演进历程

(一)古代思想家的探讨

(二)近代思想家的研究

(三)现当代学术界的研究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

第二章 公正、正义、公平、平等诸概念的差别

一、公正与正义的细微差别

二、公正与公平的区别

三、公正与平等的差别

四、启示

第三章 社会公正的机会平等规则

一、机会平等的具体含义

二、机会平等的类型

三、影响机会平等规则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的天赋

(二)家庭

(三)教育

(四)职业

四、社会的责任

五、中国现阶段的机会平等问题

(一)机会平等:四个方面的进展

(二)机会平等:“中国特色”的三种表现

(三)机会平等的四大阻碍因素

第四章 社会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

一、社会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的依据

二、社会公正的初次分配规则的基本特征

三、相关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社会公正的社会调剂规则

一、社会调剂的含义、必要性及意义

二、社会调剂的“正当性”问题

三、社会调剂的具体内容

(一)充分就业

(二)合理的税收

(三)社会福利

(四)普及教育

(五)营造广泛的社会公平环境

四、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社会调剂的历史性

(二)社会调剂与社会公正基本规则体系

(三)高福利化的陷阱

第六章 代际公正

一、代际公正何以存在

(一)代际平等理念

(二)代际自由理念

(三)代际合作理念

二、代际公正的具体要求

(一)确定代际之间有关社会公正的恰当“储存率”

(二)保证代际之间的机会平等

(三)按照贡献进行代际之间的分配

(四)注重为年轻代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平等条件

三、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七章 程序公正

一、程序公正的界定及功能

二、程序公正的基本特征

三、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关系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中的社会公正规则

一、社会分层界域中社会公正的含义与实现的可能性

二、社会分层中社会公正的基本规则

(一)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

(二)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

(三)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

三、妨碍社会分层中社会公正规则实施的主要因素

(一)精英社会的误区

(二)较高位置阶层之间边界的模糊

(三)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之间的不平衡

(四)阶层内社会成员个体人完整性不同程度的消失

第九章 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

一、歧视的界定及其他

二、歧视的成因

三、中国现阶段的歧视

第十章 自由

一、自由的界定、特征及类型

二、自由的功能

三、自由的必要条件

第十一章 平等

一、平等的基本含义

二、平等的主要功能

三、平等的主要特征

四、畸形化平等的类型及危害

第十二章 中国70年自由和平等的演进及问题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自由和平等

(一)平等的巨大进展

(二)平等的巨大历史意义

(三)这一时期平等的局限性

(四)自由明显缺失

(五)“平等相对有余而自由明显不足”的危害

二、中国改革开放以后40年的自由和平等

(一)自由的巨大进步

(二)自由对中国发展的巨大推动

(三)改革开放以后自由和平等的主要特征和局限

(四)这一时期自由和平等的缺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启示

第十三章 对社会公正的不当追求

一、对平等的不当追求

(一)对平等不当追求行为的三种类型

(二)对平等不当追求的负面社会效应

二、对自由的不当追求

(一)对自由不当追求行为的两种类型

(二)对自由不当追求的负面社会效应

三、程序公正的失当

四、余论

第十四章 现代人愈益离不开社会公正

一、平等及社会归属感的获得

(一)平等及社会归属感愈益成为普遍的利益诉求

二、自由地生活和发展的实现

(一)自由地生活和发展是现代人的普遍需求

(二)自由地生活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公正

三、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

(一)每一个现代人必然面对众多的社会矛盾纠纷

(二)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离不开社会公正

四、启示

第十五章 社会合作愈益离不开社会公正

一、社会合作与社会公正两者相关性日益加深

(一)社会合作呈愈益加深的趋势

(二)有效社会合作的约束性条件在于社会公正

二、社会公正系微观层面有效社会合作之必需

(一)微观层面上的有效社会合作的基础性意义

(二)微观层面上的有效社会合作离不开社会公正

三、社会公正系宏观层面有效社会合作之必需

(一)宏观层面上的有效社会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宏观层面上的有效社会合作离不开社会公正

四、社会公正系有效社会合作保障之必需

(一)公正合理的公共收入和投入对有效社会合作的积极促进

(二)公正合理的制度化建设对有效社会合作的保障

第十六章 普惠性公正与差异性公正

一、普惠性公正与差异性公正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

(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包括普惠性公正和差异性公正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二、普惠性公正与差异性公正的内容及特征

(一)普惠性公正和差异性公正的主要内容

(二)普惠性公正和差异性公正两者的差别

三、普惠性公正与差异性公正的社会功能

(一)普惠性公正的社会功能

(二)差异性公正的社会功能

四、普惠性公正与差异性公正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普惠性公正和差异性公正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过度看重普惠性公正的症结及弊端

(三)过度看重差异性公正的症结及弊端

五、促进普惠性公正与差异性公正的平衡发展

(一)普惠性公正与差异性公正两者的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二)促进中国普惠性公正和差异性公正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