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电子书

如果有一天你变得足够强大,不是因为你无坚不摧,而是你学会了纳脆弱的自己。 张德芬空间平台高关注作者,幸福心理学专家罗近月用简单却不乏深度,辛辣又充满温情的文字,陪伴千万女性启自我探索之路,作品转载于武志红、张德芬空间,《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等2000多个心理平台及媒体,阅读量达100000000,高品质阅读群体一致肯定,纳是你一生必修课! *觉察和自省是一切成长的始,幸福快乐的真正途径是向内看,向内探索,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他人。

售       价:¥

纸质售价:¥22.40购买纸书

28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罗近月

出  版  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01

字       数:7.0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成功/励志 > 人生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现代女性,虽然有着教育赋能和经济赋能所带来的自我意识的空前觉醒,但在现实面前却还是常常深感无力、倦怠、恐惧、迷茫,她们一边对自我现状不满,一边又深深地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生活。外面也许并没发生什么,我们自己内在就了很多场架了:抵抗、隐藏、纠结、欺骗…… 本书是罗近月老师关于女性成长主题的文章合集。本书是想告诉我们,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越来越满足,但抑郁的人却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一始大家都走错了方向。幸福的真正途经是向内看,向内探索,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别人,或者来自于外部世界的竞争、比较和抓取。在本书中,罗近月老师将教你学着和内心的自己行深对话,看清潜藏的需要,并用适合的方式爱自己。慢慢地,你会发现,如果有一天你变得足够强大,不是因为你无坚不摧,而是你学会了纳脆弱的自己。<br/>【推荐语】<br/>如果有一天你变得足够强大,不是因为你无坚不摧,而是你学会了纳脆弱的自己。 张德芬空间平台高关注作者,幸福心理学专家罗近月用简单却不乏深度,辛辣又充满温情的文字,陪伴千万女性启自我探索之路,作品转载于武志红、张德芬空间,《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等2000多个心理平台及媒体,阅读量达100000000,高品质阅读群体一致肯定,纳是你一生必修课! 觉察和自省是一切成长的始,幸福快乐的真正途径是向内看,向内探索,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他人。<br/>【作者】<br/>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 《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长导师; 国内专业心理网站“壹心理”专栏作者; “张德芬空间”签约作者; 作品曾被“心理公课”“武志红”“张德芬空间”以及《人民日报》《婚姻与家庭》《中国妇女报》等2000多个心理平台及媒体转载。已出版书籍《生活需要幸福力》《当你看得见自己,爱才能看见你》。 十年专注自我成长领域,陪伴迷茫中的女性看见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微信公众平台: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br/>
目录展开

自序 不着急,慢慢地长成你自己

part1 觉察:看懂自己,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当你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如何才能重塑自己

只有你当自己重要,你才会变得重要

你的经历,其实不是你的经历

远离低价值的人生,别再等着别人来定义你

为什么越有自我意识,关系就可能越和谐

所谓了解自己,就是安静地去看自己演戏

part2 接纳:接纳带来自由与爱

你不需要再伪装成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了

真实和完美,哪一个对你而言更重要?

所有亲密关系中的伤痛,都早有预谋

关系里的不如意,是让你更懂得去爱自己

接受孤独,是一个人走向独立的开始

part3 探索:你是谁,想要去哪里

为什么方法论在自我成长里派不上用场

一条帮你找回自我力量的万能法则

那些很早就逃离原生家庭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当心理创伤已经成为过去,如何去疗愈它?

对出轨的盲目评价,是婚姻最致命的伤

你不会一直拥有满意的关系,却可以活出更完整的自己

part4 相信:你只能成为你相信的样子

不爱自己,真的不是你的错

女性能否主动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有的得不到,都是因为没有准备好

事物的本质,都是非常简单的

最好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

心理学,本质上是一种中庸之道

part5 关系:在关系里活出真实的自己

成人之爱,到底有多高级?

为什么爱情总让人痛苦?

同样是结婚,为什么有人变好,有人更糟?

为什么相爱容易,被爱滋养却那么难?

真正关系的建立,都是从被误解开始的

如果原生家庭伤害了你,你可以在婚姻中去疗愈!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