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从作业设计开始的30个创意教学法:运用互动反馈循环实现深度学习电子书

1.作业设计、作业批注以及有效反馈,在当前“双减”政策下,尤为重要,是检测高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从作业设计始的30个创意教学法》全面介绍了从作业反馈到课堂备课设计,再到教学策略的一个完整闭环的教育流程、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让教师拿来即用,用后反思,思考后再创新,内化为个人的教学特色,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2.作者罗斯·莫里森·麦吉尔凭借在教育领域的非凡影响力,在2015年被《星期日泰晤士报》选“英国zui具影响力的500人”。在《从作业设计始的30个创意教学法》中,罗斯·莫里森·麦吉尔阐述了自己对于作业设计、备课、课堂教学的深刻理解,帮助教师做好教学中zui重要的这三件事,提升教学质量与影响力。

售       价:¥

纸质售价:¥38.40购买纸书

20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英)罗斯·莫里森·麦吉尔

出  版  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01

字       数:13.9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中小学教辅 > 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从作业设计始的30个创意教学法》是一本从作业设计始,促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师用书。作者罗斯·莫里森·麦吉尔重新思考作业设计与反馈的重要性。从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与反馈始,审视真正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罗斯·莫里森·麦吉尔认为,每位教师都需要做好三件事:作业设计,备课,课堂教学。他将教学过程设计为高度参与的作业设计、聚焦学习结果的多维度备课设计、促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三个环节的循环。每个环节提供了10个教学方法,30个方法涵盖了丰富的事实论据及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同时,本书设置的方法快照和附录的思维导图,增强了30个方法的可视化程度,易于读者理解与应用。<br/>【推荐语】<br/>1. 作业设计、作业批注以及有效反馈,在当前“双减”政策下,尤为重要,是检测高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从作业设计始的30个创意教学法》全面介绍了从作业反馈到课堂备课设计,再到教学策略的一个完整闭环的教育流程、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让教师拿来即用,用后反思,思考后再创新,内化为个人的教学特色,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2. 作者罗斯•莫里森•麦吉尔凭借在教育领域的非凡影响力,在2015年被《星期日泰晤士报》选“英国z具影响力的500人”。在《从作业设计始的30个创意教学法》中,罗斯•莫里森•麦吉尔阐述了自己对于作业设计、备课、课堂教学的深刻理解,帮助教师做好教学中z重要的这三件事,提升教学质量与影响力。<br/>【作者】<br/>作者罗斯•莫里森•麦吉尔 Ross Morrison McGill  一直与全世界的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紧密工作在一起。他在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世界范围内的教学发展与改革建立了具有启发性的参考标准。凭借在教育领域的非凡影响力,他在2015年被《星期日泰晤士报》选“英国z具影响力的500人”。<br/>
目录展开

多方赞誉

关于作者

致谢

序言

前言

如何使用这本书

第一章 高度参与的作业设计

方法1:把握全局

方法2:开放式评语

方法3:现场批注

方法4:创造性批注符号

方法5:如果错了,恭喜你

方法6:识别知识漏洞

方法7:查漏补缺

方法8:明确评估点的作业反馈

方法9:更加智慧而不是更加烦累

方法10:口头反馈

小结

第二章 聚焦学习结果的多维度备课设计

方法11:反思已完成的备课计划

方法12:“为什么”小测验

方法13:通过故事连接课程内容

方法14:让学习更有黏性

方法15:高挑战、低压力的“纠结区”

方法16:提升读写能力的课前活动

方法17:质量至上的教学

方法18:积累并更新教学资源

方法19:备选计划

方法20:关注心理健康

小结

第三章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方法21:直接而明确的指令

方法22:建立模型

方法23:跟随学习的节奏

方法24:掌握记忆与学习的科学

方法25:问题矩阵

方法26:高效能教师的7个特质

方法27:有效指令的10个原则

方法28:课堂观察

方法29:合作式学习

方法30:教师专业发展

小结

写在最后

附录

附录一 高度参与的作业设计

方法1:把握全局

方法2:开放式评语

方法3:现场批注

方法4:创造性批注符号

方法5:如果错了,恭喜你

方法6:识别知识漏洞

方法7:查漏补缺

方法8:明确评估点的作业反馈

方法9:更加智慧而不是更加烦累

方法10:口头反馈

小结

附录二 聚焦学习结果的多维度备课设计

方法11:反思已完成的备课计划

方法12:“为什么”小测验

方法13:通过故事连接课程内容

方法14:让学习更有黏性

方法15:高挑战、低压力的“纠结区”

方法16:提升读写能力的课前活动

方法17:质量至上的教学

方法18:积累并更新教学资源

方法19:备选计划

方法20:关注心理健康

小结

附录三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方法21:直接而明确的指令

方法22:建立模型

方法23:跟随学习的节奏

方法24:掌握记忆与学习的科学

方法25:问题矩阵

方法26:高效能教师的7个特质

方法27:有效指令的10个原则

方法28:课堂观察

方法29:合作式学习

方法30:教师专业发展

小结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