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再制造工程基础电子书

再制造工程是实现装备战斗力提升与效益*大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再制造是以废旧产品作为生产对象,针对失效零件展的再制造成形加工,具有不同于制造、维修、材料循环等行业的鲜明技术特,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工艺与管理内容。 这本《再制造工程基础》内容针对再制造面临的“工程设计—技术实现—生产管理—实践应用”的关键问题,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牵引,结合了作者在再制造工程基础领域的设计、技术、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既考虑到再制造工程的基础理论性,提出了相关基础理论及方法,也考虑到工程实践性,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案例,同时注重再制造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智能化、信息化再制造技术,对再制造工程设计与技术的研究及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售       价:¥

纸质售价:¥58.30购买纸书

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朱胜,姚巨坤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字       数:27.0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重工业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再制造工程基础》阐述了再制造工程的相关概念、工程体系及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重论述了再制造工程设计与分析方法内容、再制造工程技术与工艺,以及再制造工程的先管理内容与方法,探索了智能化再制造的相关重技术,介绍了再制造升级的体系及应用,并给出了产品和零部件的典型再制造应用案例。全书系统构建了再制造工程基础体系。<br/>【推荐语】<br/>再制造工程是实现装备战斗力提升与效益*大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再制造是以废旧产品作为生产对象,针对失效零件展的再制造成形加工,具有不同于制造、维修、材料循环等行业的鲜明技术特,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工艺与管理内容。 这本《再制造工程基础》内容针对再制造面临的“工程设计—技术实现—生产管理—实践应用”的关键问题,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牵引,结合了作者在再制造工程基础领域的设计、技术、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既考虑到再制造工程的基础理论性,提出了相关基础理论及方法,也考虑到工程实践性,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案例,同时注重再制造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智能化、信息化再制造技术,对再制造工程设计与技术的研究及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再制造工程的内涵

1.1.1 基本概念

1.1.2 我国再制造工程的特色

1.1.3 再制造工程学科体系

1.2 再制造在国内外的发展

1.2.1 再制造在国外的发展

1.2.2 再制造在我国的发展

1.3 再制造工程的发展基础

1.4 再制造工程发展趋势

1.5 我国再制造发展机遇

1.6 我国再制造发展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2章 再制造性设计

2.1 再制造性工程

2.1.1 基本概念

2.1.2 再制造性工程内容要点

2.1.3 再制造性工程任务及目标

2.2 再制造性设计准则

2.2.1 概述

2.2.2 再制造性定性化设计准则

2.2.3 简化设计准则

2.2.4 可达性设计准则

2.2.5 标准化和互换性设计准则

2.2.6 模块化设计准则

2.2.7 产品拆解性设计准则

2.3 再制造性指标确定与分析

2.3.1 基本概念

2.3.2 再制造性参数

2.3.3 再制造性定量指标分析

2.4 再制造性建模

2.4.1 再制造性建模的目的及分类

2.4.2 再制造性建模的程序

2.4.3 再制造性物理模型

2.4.4 再制造性数学模型

2.5 再制造性分配

2.5.1 再制造性分配的目的与作用

2.5.2 再制造性分配的程序

2.5.3 再制造性分配的方法

2.5.4 保证正确分配的要素

2.6 再制造性预测

2.6.1 基本概念

2.6.2 再制造性预计的条件及步骤

2.6.3 再制造性预计的方法

2.6.4 保证正确预计的要素

2.7 再制造性分析与权衡

2.7.1 再制造性分析的目的与过程

2.7.2 再制造性分析内容与方法

2.8 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

2.8.1 目的与作用

2.8.2 试验与评定的时机与区分

2.8.3 试验与评定程序

2.8.4 组织管理

2.9 再制造性评价方法

2.9.1 再制造性影响因素分析

2.9.2 再制造性的定性评价

2.9.3 再制造性的定量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章 再制造工程分析

3.1 产品故障规律和失效分析

3.1.1 产品的故障规律

3.1.2 产品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3.1.3 废旧件的失效模式

3.1.4 再制造中的废旧件失效分析

3.1.5 废旧轴的失效分析实例

3.2 再制造性规划分析

3.2.1 再制造方案

3.2.2 再制造策略

3.2.3 再制造级别

3.2.4 再制造思想

3.3 再制造工作分析

3.3.1 概述

3.3.2 再制造工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3.3.3 再制造工作分析所需信息

3.4 再制造费用分析

3.4.1 概述

3.4.2 再制造周期费用估算方法

3.4.3 再制造周期费用分析流程模型

3.4.4 再制造周期费用分解

3.5 再制造时机分析

3.5.1 产品寿命的浴盆曲线

3.5.2 产品退役形式

3.5.3 再制造时机选择

3.6 再制造环境分析

3.6.1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3.6.2 再制造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

第4章 再制造生产技术与工艺

4.1 再制造技术的内涵

4.1.1 再制造工艺过程

4.1.2 再制造生产技术分类

4.2 再制造拆解与装配技术

4.2.1 基本概念

4.2.2 拆解技术与方法

4.2.3 装配技术与方法

4.2.4 再制造拆装应用

4.2.5 再制造拆装技术发展趋势

4.3 再制造清洗技术

4.3.1 概述

4.3.2 再制造清洗的要求

4.3.3 再制造清洗要素及内容

4.3.4 再制造清洗技术与方法

4.3.5 典型再制造清洗应用

4.4 再制造毛坯检测技术

4.4.1 概述

4.4.2 再制造毛坯检测方法

4.4.3 零件力学性能检测技术

4.4.4 零件缺陷无损检测技术

4.4.5 废旧零部件剩余寿命预测

4.4.6 典型件再制造检测应用

4.5 再制造加工与恢复技术

4.5.1 概述

4.5.2 机械加工再制造恢复技术

4.5.3 表面再制造恢复技术

4.6 再制造磨合与试验技术

4.6.1 基本概念

4.6.2 磨合的影响因素

4.6.3 再制造产品的整装试验

4.7 再制造涂装与包装技术

4.7.1 再制造产品的油漆涂装

4.7.2 再制造产品包装

4.7.3 再制造产品说明书编写

参考文献

第5章 再制造工程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5.1 概述

5.1.1 再制造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5.1.2 再制造管理主要内容

5.1.3 再制造工程管理体系

5.2 再制造质量管理

5.2.1 再制造的质量要求

5.2.2 再制造产品质量的波动性

5.2.3 再制造质量管理概念与要求

5.2.4 再制造质量管理方法

5.3 再制造保障资源管理方法

5.3.1 再制造保障资源的确定依据

5.3.2 再制造保障资源确定的条件和原则

5.3.3 再制造保障资源确定过程

5.4 再制造物流管理方法

5.4.1 基本概念

5.4.2 逆向物流流程分析

5.4.3 再制造逆向物流的管理环节

5.4.4 再制造的仓储管理

5.5 精益再制造生产管理

5.5.1 精益再制造基本概念及特点

5.5.2 精益再制造生产的目标及表现

5.5.3 精益再制造生产管理模式及应用

5.6 成组再制造管理

5.6.1 基本概念

5.6.2 成组技术在再制造生产中的应用

5.7 清洁再制造生产管理

5.7.1 清洁再制造生产的内涵

5.7.2 清洁再制造生产内容及控制

5.7.3 废旧发动机清洁再制造生产应用

5.8 再制造资源计划管理方法

5.8.1 基本概念

5.8.2 现代化再制造生产对MRP-Ⅱ的需求

5.8.3 再制造的生产资源管理

5.8.4 再制造生产过程管理方法

5.9 再制造信息管理

5.9.1 概述

5.9.2 再制造信息管理的工作流程

5.9.3 再制造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5.10 再制造标准管理

5.10.1 再制造标准发展概况

5.10.2 再制造基础通用标准

5.10.3 再制造关键技术标准

5.10.4 再制造管理标准

5.10.5 再制造产品标准

参考文献

第6章 智能化再制造

6.1 虚拟再制造技术

6.1.1 基本定义及特点

6.1.2 虚拟再制造系统的开发环境

6.1.3 虚拟再制造系统体系结构

6.1.4 虚拟再制造关键技术

6.1.5 虚拟再制造的应用

6.2 柔性再制造技术

6.2.1 基本概念及特点

6.2.2 柔性再制造系统组成

6.2.3 柔性再制造系统的技术模块

6.2.4 柔性再制造的关键技术

6.2.5 柔性再制造系统的应用

6.3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再制造技术

6.3.1 网络化再制造基本概念

6.3.2 网络化再制造的特征

6.3.3 网络化再制造的关键技术

6.3.4 区域性网络化再制造系统模式

6.3.5 企业级再制造网络化生产系统模式

6.4 增材再制造技术

6.4.1 发展背景及概念

6.4.2 增材再制造技术思路

6.4.3 系统工作原理及程序

6.4.4 机器人MIG堆焊增材再制造系统

6.5 快速响应再制造技术

6.5.1 基本概念

6.5.2 快速响应再制造的作用

6.5.3 快速响应再制造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第7章 产品再制造升级及其应用

7.1 再制造升级的基本概念

7.1.1 再制造升级的发展背景

7.1.2 基本概念

7.1.3 本质属性

7.1.4 相关概念辨析

7.2 再制造升级技术内容

7.2.1 再制造升级技术框架

7.2.2 再制造升级性设计技术

7.2.3 再制造升级规划技术

7.2.4 再制造升级工艺技术

7.2.5 再制造升级质量控制技术

7.2.6 再制造升级评估监控技术

7.2.7 再制造升级支撑技术

7.3 再制造升级体系理论

7.3.1 产品多寿命周期的再制造升级内容

7.3.2 面向多寿命周期的再制造升级体系理论

7.4 再制造升级系统实施分析

7.4.1 再制造升级系统

7.4.2 再制造升级类型

7.4.3 再制造升级作业方式

7.4.4 基于作业的再制造升级工作流

7.5 基于QFD的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升级需求预测方法

7.5.1 基于质量屋的再制造升级需求预测模型

7.5.2 再制造升级产品需求特性评价质量屋构建步骤

7.5.3 产品再制造升级性能需求特性的重要度计算及评价

7.5.4 基于QFD的机床再制造升级需求重要度评价

7.6 重载车辆发动机再制造升级延寿应用

7.6.1 发动机再制造升级延寿背景分析

7.6.2 发动机再制造升级延寿技术可行性分析

7.6.3 面向性能升级的再制造升级方案设计

7.6.4 发动机再制造升级延寿关键技术工艺

参考文献

第8章 典型再制造工程应用

8.1 汽车部件的恢复性再制造

8.1.1 发动机再制造

8.1.2 齿轮变速器再制造

8.1.3 机油泵再制造

8.2 机电产品的升级性再制造

8.2.1 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升级

8.2.2 工业泵再制造升级

8.3 电子产品的再制造

8.3.1 复印机再制造

8.3.2 计算机再制造与资源化

8.4 典型零部件的再制造

8.4.1 油田储罐再制造

8.4.2 发酵罐内壁火焰喷涂再制造

8.4.3 绞吸挖泥船绞刀片再制造

8.4.4 发动机缸体主轴承孔再制造

8.4.5 发动机凸轮轴轴颈电刷镀再制造修复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