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成事:松下幸之助谈人的活法电子书

“松下资料馆珍藏系列”图书,均源自松下资料馆珍藏的资料,经典、权威且全面,内容涵盖人的成长与经营事业的智慧,旨在为读者呈现松下幸之助先生思想的全貌,以期启迪心灵,收获人生与事业的成果。 ☆成事就是与客户、合作伙伴互相成就 松下幸之助认为商务人士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让大家喜爱自己,做让大家喜爱的工作。 ☆欲望是人的生存之力,善用欲望就能无往而不胜

售       价:¥

纸质售价:¥65.30购买纸书

1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松下幸之助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26

字       数:4.0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成功/励志 > 礼仪与个人修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俗语说,百姓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时下,身在职场中的每个人睁眼就要思考生活与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做判断、做选择。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总在思考哪种选择才是更好的,犹豫该何去何从呢? 松下幸之助在本书中分享了自己关于人生和工作的思考以及思维方式,他主张人为重要,不要仅一个人的利害得失来看待事物,倡导大家用一颗素直之心看透事物的本质,顺天命而谋生存,成为被人喜爱的人。这些见解和思维都源于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历久弥新的,能给予现代人成长的养分,能启迪心灵的。<br/>【推荐语】<br/>“松下资料馆珍藏系列”图书,均源自松下资料馆珍藏的资料,经典、权威且全面,内容涵盖人的成长与经营事业的智慧,旨在为读者呈现松下幸之助先生思想的全貌,以期启迪心灵,收获人生与事业的成果。 ☆成事就是与客户、合作伙伴互相成就 松下幸之助认为商务人士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让大家喜爱自己,做让大家喜爱的工作。 ☆欲望是人的生存之力,善用欲望就能无往而不胜 事业等同于人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上天赋予的尊贵之路,保持谦虚谨慎才能少犯错误。   ☆胸怀大志但不忘眼下的现实,平凡的小事更重要    受到委托,事后一定要汇报。这样就会逐渐累积起信任,这是一个人成为不可或缺之人和受 人器重的步。  <br/>【作者】<br/>(日)松下幸之助 Panasonic(原松下电器产业)集团创始人,PHP研究所创办者。1894年,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9岁时,独自一人到大阪,先后在火钵店和自行车店当学徒,后就职于大阪电灯株式会社。1918年,23岁时创立了松下电器器具制作所。1946年,以“通过繁荣带来和平与幸福”(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为理念,创办了PHP研究所,始了PHP运动。1979年,兴办松下政经塾。1989年去世,享年94岁。2018年被评为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国际知名企业参与我国改革放的先行者。<br/>
目录展开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珍惜上天赋予的尊贵之路

01 尽人事听天命,是一种伟大的生活态度

02 上天赋予的属于个人的自由只占到10%

03 花开各有不同,人各有使命

04 善用欲望就会无往而不胜

05 要追求素直之心的最高境界

06 世间万物都处于对立和谐的统一之中

07 以和为贵是人类繁荣的基础

第二章 以美好的心灵成就人生

08 做好自己的主人公

09 彼此关注优点,能使各自的才能发挥到150%

10 合掌祈祷,能够让我每天奋力工作

11 懂得感恩和敬畏

12 不因利害得失而烦恼

13 不受财物驱使,做财物的主人

14 胸怀大志,但不忘现实

15 唯有中庸之道才是真理

16 知识也会成为负担

17 仅凭聪明无法创造出新事物

18 拥有同情和慈爱之心,才是真正的强大

19 珍视每一天的工作并持之以恒

20 易怒之人缺乏实力

21 顺利之时不忘艰辛之事

22 青春无比珍贵

第三章 事半功倍的工作观

23 你是否在努力寻找工作

24 要把精力放在自己喜欢且有趣的工作上

25 希望我的公司成为一个被人喜爱的公司

26 有自我培养的意识和能力

27 努力提高说服力

28 让失败发挥作用

29 平凡的小事更重要

30 有诚意、热情和信念

31 要抱着“我就是社长”的态度来工作

32 有“袭击他人睡眠”的勇气

33 将众人皆看作客户

34 带着使命感去宣传公司的产品

35 拥有令人钦佩的想法和技能

36 不能只是嫉贤妒能

37 要勇敢地不失礼貌地表达意见

38 做合格的专业人士

39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上下级的作用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