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都研究些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现代经济学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思考我们的行为,分析如何获得财富,探讨创新是如何产生的,定位政府的角色,研判政策的制定,并通过分析市场运行的逻辑,让我们有能力改变市场的行为。但如何将艰深的经济学理论转换为大众能理解的文字,让大众认识到现代经济学的意义和用处,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书编者广野彩子则成功战胜了这个挑战,她历经20年岁月,整理了对全世界经济领域前沿的12位经济学家的采访,以12堂有趣的经济学课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这12位经济学家中,有8位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剩下的几位在经济学研究、宏观政策的制定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广野在每次采访前都要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而完成对这些专业学者高质量的采访。这些访谈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根据日本专业经济学者的指导,被重新汇编与体系化呈现,让我们用一本书的篇幅就能体味现代经济学殿堂的成果。
售 价:¥
纸质售价:¥63.2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前折页
书名页
前言
第一章 加里·贝克尔 老龄化社会的“人力资本理论”
用经济学分析教育和犯罪的加里·贝克尔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
从听弗里德曼的讲座到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桃李满天下的良师、左右政策的智囊
急速受到瞩目的“人力资本理论”
经济学普及的推动者
孕育出“激励经济学”的自负与领导力
作为领导者应具有接受重要批评的态度
培养思考能力的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日本经验为理论形成提供了启示
随着老龄化加剧,对人的投资变得越发重要
对日本的建议
如今的日本需要的是灵活的激励措施
贝克尔理论追随者眼中的贝克尔
第二章 理查德·塞勒 行为经济学——“毕竟我们不是完人”
斯密、凯恩斯、西蒙、弗里德曼……实际上非常传统?
“助推理论”在社会应用中的贡献
行为经济学的源头是亚当·斯密
打开实证经济学大门的弗里德曼
现代行为经济学的鼻祖是凯恩斯
“应有”与“实有”
发展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
理论的实际应用
呐喊了40年真理的少年
以相田光男的话为座右铭
何谓“助推理论”?考虑选项的专家——“选择架构师”
既不强制也不自由放任的第三条路
就像厨师推荐的套餐
最应消除的是过度的自负
“助推”在政策领域的实际运用:为明天储蓄更多!
重视“多样性”
“助推理论”提出14年后,塞勒的一些想法
持续呼喊着“皇帝没有穿衣服!”
“助推理论”的前提是人的善意
英国脱欧是一个糟糕的反例
“助推理论”无法解决太大的社会问题
清淤
“助推理论”已不再升级更新
第三章 丹·艾瑞里“利他行为”的经济学
为什么人总是不像预想的那样理性
思考人类行为时,正因为略带悲观,才有趣
传统经济学中被认为是错误的“利他行为”
由一段住院经历开始了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
最后通牒游戏中的经济学
第四章 保罗·米尔格罗姆 商场上的经济学
开创拍卖理论
在罗伯特·威尔逊的研究之上添砖加瓦
在“组织经济学”领域同样声名远扬
拍卖理论与组织经济学的关联
为何经济学可以运用到商场上
基于独特框架编写的教科书《经济学、组织与管理》
“组织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带来巨大冲击的“信息经济学”
吸纳麦肯锡的研究成果
这是一个经济学家活跃于IT企业的时代
为追求心上人,远赴旧金山
政府全盘接受了他的拍卖理论
“拥有不同寻常的经历,日后会大有裨益”
激励,拍卖理论的新发展
第五章 埃尔文·罗斯 市场设计把“人尽其用”变为可能
寻求理论与现实的“意外收获”
“改变经济学思考方式的革命”
匹配理论的源头
设计市场
市场设计理论在日本的实践
后起之秀的一鸣惊人
探索现实与理论的一致性
在跑步机上接受采访
构造更好的市场所面临的挑战
匹配即好的“市场”
市场是人创造的,是属于我们的
交易不该是竞速而应是价格竞争
寻找激发市场潜能的方法是经济学家的使命
高屋建瓴还是细致入微
“死马当活马医”
对于经济的了解十分有限,所以有趣
第六章 约翰·李斯特 将想法“规模化”的经济学
从不知名大学学生到顶级的经济学家,经济学界的“灰姑娘”
现场实验成果的运用
被经济学大佬拒绝过的“实验经济学”
从实验室到现场
同《魔鬼经济学》作者列维特进行共同研究
积极进行社会学性质的经济研究
将经济学应用到商业最前沿
将规模化变为一门科学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致力研究教育的溢出效应
在优步面试时遭遇令人窒息的提问
“优步经济”的教训
致力于改善航空公司的燃料利用效率
首选的手段“不应是补助而是激励”
试图将想法规模化的组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实现想法所必需的是“组织文化的规模化”
实现规模化的关键是“信任”
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边际性思考”
第七章 詹姆斯·赫克曼 五岁以前的习惯和环境培养了一个人的“生存力”
长年从事“获得成功所需的环境”研究
发展计量分析法
关于儿童早教项目的研究
政府介入早教或许是缩小社会差距的手段
经济学使人生更加精彩
决定人生成败的是你的“能力”
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
经验让大脑功能发生变化
高质量的幼儿园为社会增添稳定性
第八章 阿比吉特·班纳吉 增长战略中没有证据可言
夫妻二人为多领域发展全力以赴
为削减贫困的现场实验
过早的荣誉?
诺奖背后的故事
热心于公益活动的班纳吉
致力于信息经济学
充满热情地活跃在研究一线
将绝望变为希望的经济学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机制之谜
失败案例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日本
税制对缓解不平等的效果大于经济增长
开放移民利大于弊
反移民的情绪被人利用
持续70年的工资下降
发达国家不应草率地引入基本收入制度
有些国家需要大幅增加所得税
“真正”的经济学要保持存在感
第九章 达龙·阿西莫格鲁 用数据更新政治经济学
凭借一张嘴就能量产论文的超级经济学家
开拓政治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创新等领域的前沿
用简单模型说明复杂理论
超越“剑桥资本争论”
“租金分享”而非“买方垄断”
留存收益同创新的关系
呼吁“包容性”
攫取型发展不同于包容型发展
存在没有贫富差距的包容型社会吗
在包容型社会里最重要的是政治平等
创造财富的社会是一个拥有高质量人力资本的社会
日本过于依赖宏观政策
制度改革只有在历史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自由·民主主义·利维坦·社会规范
利维坦=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平衡带来繁荣
三种不同的利维坦
为维系民主主义所做的努力就是社会的进步
“必须对人工智能有所限制”
合理的社会规范是拴住利维坦的枷锁
媒体的编辑是“守门人”
ESG投资的实效性存疑而幸福感是一种流行趋势
对生成式AI的警告
第十章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老龄化带来的附加价值
用经济学测算“新的附加价值”
因分析“不对称信息的市场”捧得诺奖
师从宇泽弘文
提高社会整体生产能力的“学习型社会”
以全球性大视角分析世界经济
“测量”幸福感
提出者库兹涅茨也批评GNP
探究幸福与繁荣的衡量指标
潜心于各类指标的建立
以渐进式资本主义为目标
鼓励日本人融入英语世界
我们“该怎么样生活”
超越GDP:经济不能仅用GDP来衡量
用适当的规则防止“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
如果持续低利率,世界经济也将持续下行
政府的巨大失败:容忍贫富差距与削减财政支出
除了利益相关方,政府也很重要
第十一章 丹尼·罗德里克 新的全球化、新的产业政策
全球化研究的新视角
国家主权、全球化、民主主义的三元悖论
成功预测贫富差距扩大和经济增长放缓
“非经济学家十诫”
抓住全球化的本质
“超级全球化”的终结
“政治经济三元悖论”的现状
国内经济稳定是前提
通过服务业创造就业
“悲观科学”的对与错
民主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经济学智慧
第十二章 拉古拉迈·拉詹 全球化不会消亡
正视实际问题的经济学家
最早预警次贷危机
日美金融政策动向
市场、国家、社群的均衡很重要
通胀是否会继续
软着陆的可能性不大
日本央行的“退出政策”掌握在下一任总裁手中
如何看待“去全球化”的趋势
精益生产遇到困难了?
“友岸外包”是一个危险的概念
对自由贸易所必需的约束
结算渠道不应成为制裁的对象
为维持贸易稳定,对劳动者培训是必需的
把社群振兴看作“自己的事”
后记
后折页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