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电子书

不管在中国、欧美,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史学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而关于“史学是什么”,更是近代以来所兴起的一场热烈而重要的讨论,它指引着史学走上“专业化之路”。史学的特性是什么?它在现代知识体系中占据何种位置?现代社会学科分类下的治史者如何读书,如何择取材料,如何激发问题意识与学术思考,而怎样利用史料,运用何种研究方法,如何规范历史写作,都是目前“专业化之路”上诸求学者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书旨在从细节处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与初学者一同孜孜以求,步治史的门径。

售       价:¥

纸质售价:¥135.2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李剑鸣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06-01

字       数:208.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总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取材于古今中外成名史家的治学经验和经典论著,吸收国内外历史哲学、史学方法和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本人研究和教学的体会,采取深浅出的笔法,运用平实晓畅的文字,系统而条畅地论述治史所应具备的修养、技艺和规范,并对史学的学科特性、历史知识的性质、历史理解的意义、历史的用途等问题加以讨论,对后现代主义的史学理念也做了适度的回应。本书在方法论方面推许放性、多元性和实践性,强调历史主义、语境主义和历史语义学的重要性;在研究策略方面主张兼顾实证性、理论化和可读性,提倡“以大观小、小题大做、因小见大”的选题和写作方式。<br/>【推荐语】<br/>不管在中国、欧美,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史学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而关于“史学是什么”,更是近代以来所兴起的一场热烈而重要的讨论,它指引着史学走上“专业化之路”。史学的特性是什么?它在现代知识体系中占据何种位置?现代社会学科分类下的治史者如何读书,如何择取材料,如何激发问题意识与学术思考,而怎样利用史料,运用何种研究方法,如何规范历史写作,都是目前“专业化之路”上诸求学者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书旨在从细节处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与初学者一同孜孜以求,步治史的门径。<br/>【作者】<br/>李剑鸣,湖南常德人,曾执教于湘潭大学、南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兼任教y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著有《大转折的年代:美国步主义运动研究》(1992年)、《文化的边疆: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1994年)、《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2001年)、《“克罗齐命题”的当代回响:中美两国美国史研究的趋向》(2016年)、《美国社会和政治史管窥》(2021年)、《美国建国时期政治文化的主流》(2023年)等。<br/>
目录展开

修订本前言

导 言

第一章 史学的特性

一、专业化之路

二、文史的合与分

三、科学主义的得失

四、社会科学化的利弊

五、独特的人文学

第二章 历史知识的性质

一、个别与一般

二、治史的选择性

三、知识的相对性

四、客观性问题

五、史学的真实

第三章 立场与视角

一、治史的任务

二、人文关怀

三、现在与过去

四、偏私和公正

五、从民族到全球

第四章 学养和功力

一、知识积累

二、理论修养

三、专业训练

四、文化底蕴

五、历史的想象力

第五章 治学的路径

一、求知与求用

二、博通与专精

三、史德与自律

四、学问的境界

五、读书与治学

第六章 由“因”而“创”

一、学术史的梳理

二、第二手文献的利用

三、问题与方法

四、材料和解释

五、“述”与“作”

第七章 史料和证据

一、史料的概念

二、史料的类型

三、史料的地位

四、史料的解读

五、史料的运用

第八章 历史的解释

一、解释的含义

二、解释的地位

三、解释的模式

四、理解与评价

五、事实关联

第九章 常用的方法

一、历史叙事

二、因果分析

三、定量分析

四、比较方法

五、跨学科路径

第十章 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的类型

三、课题的确定

四、资料的收集

五、研究的推进

第十一章 文体与规范

一、体裁的演变

二、行文的特征

三、引文的处理

四、标注的方式

五、图表、译名与书目

第十二章 文章的艺术

一、写作的意义

二、论著的构成

三、成文的步骤

四、表述的手法

五、史家的文笔

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