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织物网点印花技术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1.20购买纸书

2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刘昕、陈海生、刘雷 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4-01

字       数:17.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织物网印花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印花技术的发展、织物印花前处理、网版和网的基本概念、网印花理论、智能配色模型、网印花的分色制版理论与实践、网印花工艺技术和印花后处理技术等。《织物网印花技术》可供纺织、服装、印刷、印染行业科学研究、产品发和应用技术人员参考。<br/>【推荐语】<br/>织物网新技术上与传统的印版印花相比,利用了印刷品的四原色网印花,减少了印版数量,提高了印品质量和精美度,便于实现计算机控制调色。<br/>【作者】<br/>刘昕,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ISO/TC130注册专家,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今日印刷》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印刷》技术委员会委员,21世纪普通高校包装科学技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理事<br/>
目录展开

前言

1 概述

1.1 织物印花的历史沿革

1.1.1 滚筒印花的历史沿革

1.1.2 筛网印花的历史沿革

1.1.3 转移印花的历史沿革

1.1.4 直接印花的历史沿革

1.1.5 半色调网点印花

1.2 颜色理论及织物印花适性的研究状况

1.2.1 颜色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2 三种颜色测量方法

1.2.2.1 分光光度法

1.2.2.2 三波段法

1.2.2.3 等价比对法

1.2.3 网点呈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4 织物网点印花适性的研究现状

1.2.5 网点印花中颜色测量的现状

1.3 网点印花的前沿研究方向

2 表面活性与吸附定理

2.1 表面活性

2.1.1 结构特征

2.1.2 分类

2.1.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1.2.2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1.2.3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1.2.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2 HLB值

2.2.1 基本概念

2.2.2 HLB值的求算

2.2.2.1 格里芬定律

2.2.2.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2.2.3 HLB值的用途

2.3 表面现象

2.3.1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2.3.1.1 表面张力

2.3.1.2 表面能

2.3.1.3 表面张力的方向及附加压力

2.3.1.4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2.3.1.5 体系的表面能

2.3.2 溶液表面的吸附

2.3.3 铺展与润湿

2.3.3.1 铺展系数

2.3.3.2 润湿方程

2.4 吸附定理

2.4.1 表面过剩量

2.4.2 吸附定理的应用

3 纺织原料及其特性

3.1 纺织原料分类

3.1.1 纺织纤维

3.1.2 纺织纤维分类

3.1.2.1 天然纤维

3.1.2.2 化学纤维

3.1.2.3 差别化纤维和功能性纤维

3.1.2.4 环保型纤维

3.2 纺织原料的基本特性

3.2.1 基本概念

3.2.1.1 高分子化合物

3.2.1.2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

3.2.1.3 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性

3.2.2 旋光性和对映异构

3.2.2.1 偏振光

3.2.2.2 旋光性

3.2.2.3 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3.3 氨基酸和蛋白质

3.3.1 氨基酸

3.3.2 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4 点呈色原理

4.1 网点与色彩再现

4.1.1 网点角度的影响

4.1.2 网点并列

4.1.3 网点叠合

4.2 彩色复制方程

4.2.1 原稿与印花密度的关系

4.2.2 彩色复制方程

4.3 网点印花

4.4 分色加网技术

4.4.1 网点形状

4.4.2 加网过程

4.4.3 数字加网技术

5 分色制版工艺技术

5.1 丝印制版

5.1.1 手工制版

5.1.2 打印制版

5.1.3 手雕制版

5.2 金属版制版法

5.2.1 电子刻制版

5.2.2 铜(锌)板感光制版

5.2.3 电镀制版

5.2.4 激光法制造金属膜片

5.2.5 金属丝网及金属膜的复合加工

5.2.6 圆网制版法

5.3 感光制版法

5.3.1 直接法

5.3.2 感光膜的涂布

5.3.3 间接法

5.3.4 直间法

5.3.5 三种制版法的比较

5.4 投影感光制版法

6 印花色浆的流变与触变性

6.1 基本概念

6.1.1 流变行为

6.1.2 触变现象

6.2 黏度和屈服值

6.3 液体的流变方程

6.3.1 幂律流动

6.3.2 欧基得流动

6.3.3 卡里奥流动

6.3.4 综合流变曲线

6.3.4.1 牛顿流动

6.3.4.2 假塑性流动

6.3.4.3 胀流型流动

6.3.4.4 塑性流动

6.3.5 宾厄姆流动

6.4 色浆的触变性

6.4.1 流变曲线的滞后现象

6.4.2 格林触变基本方程

6.4.3 触变性的测定

6.4.3.1 触变破解系数

6.4.3.2 时间触变系数

6.4.3.3 触变指数

6.4.3.4 用表观黏度表示触变性的方法

7 织物流变学分析方法

7.1 织物流变学分析方法

7.1.1 弹性变形

7.1.2 黏性流动

7.2 黏弹性材料的流变特性

7.2.1 徐变现象

7.2.2 松弛现象

7.2.3 塑性流动

7.2.4 复合模型

7.3 织物压缩流变特性

7.3.1 织物压缩特性的实验

7.3.2 建立压缩的流变模型

7.3.3 织物压缩的流变方程

7.3.4 流变方程参量的确定

7.4 无压力与有压力渗透原理

7.4.1 微管流量(Hagenbach定律)

7.4.2 无压渗透(Washburn方程)

7.4.3 有压渗透深度

7.5 色浆渗透深度的测定

7.5.1 渗油的织物对光的吸收

7.5.2 透射光强法

8 网点印花呈色模型

8.1 色度学理论

8.1.1 色度学系统及色的测量

8.1.1.1 颜色的显色系统表示法

8.1.1.2 色彩的混色系统表示法

8.1.1.3 标准色度系统

8.1.1.4 均匀颜色空间与色差

8.1.1.5 均匀颜色空间与孟塞尔圆柱坐标系转换与色差

8.1.1.6 彩色测量

8.1.1.7 彩色染料的色密度评价

8.1.2 色密度与色度的转换

8.1.3 原色染料筛选的理论分析

8.1.3.1 光谱法筛选原理

8.1.3.2 原色染料的主波长与色纯度

8.1.3.3 原色染料的评价方法

8.2 织物表面光学性能的理论分析

8.2.1 织物光泽感空间模型

8.2.1.1 物理学领域的光泽感空间

8.2.1.2 生理学领域光泽感的刺激空间

8.2.1.3 心理学领域的光泽感的知觉空间

8.2.2 光泽度对色度的影响

8.2.2.1 织物表面光泽度对印花品色度的影响机理

8.2.2.2 光泽度对色度影响的分析

8.3 织物组织结构对网点印花呈色影响的理论分析

8.3.1 织物毛细孔洞的描述指标

8.3.1.1 织物中毛细孔洞缝隙的基本特征

8.3.1.2 织物中各种孔隙率

8.3.1.3 织物中孔洞的描述指标

8.3.2 织物表面平滑度与印花平滑度

8.3.2.1 织物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a

8.3.2.2 织物印花平滑度——接触面积比

8.3.2.3 织物结构对印花网点的影响

8.4 织物润湿性能对网点渗化(Δr)影响的理论分析

8.5 网点印花呈色数学模型

8.5.1 网点呈色基本原理

8.5.1.1 色浆网点并列与网点叠合呈色

8.5.1.2 四色网点印花呈色的可能性

8.5.2 网点的数学描述

8.5.2.1 权函数Amn

8.5.2.2 网屏角度为θ的网点

8.5.2.3 Moire条纹的空间频率域表示

8.5.3 织物上网点呈色的数学模型

8.5.3.1 基本概念

8.5.3.2 织物网点呈色模型的建立

8.5.3.3 纽介堡方程的修正

8.5.4 超静定呈色模型的求解方法

8.5.4.1 约束条件引入

8.5.4.2 建立约束方程

8.5.4.3 利用约束方程求解超静定呈色方程

9 智能配色原理与方法

9.1 配色原理

9.1.1 基本光学原理

9.1.1.1 Kubelka-Munk理论

9.1.1.2 Kublka-Munk式多种改进式

9.1.2 计算机配色形式

9.1.2.1 光谱拟合配色

9.1.2.2 三刺激值匹配

9.2 计算机配色系统

9.2.1 模拟匹配预测计算机

9.2.2 数字计算机匹配预测

9.2.3 计算机测配色系统介绍

9.2.3.1 瑞士CMC-2000测色配色系统

9.2.3.2 Match-Mate智能配色系统

9.2.3.3 DC电脑测配色系统

9.2.3.4 MM系列智能配色系统

9.3 纺织品智能配色基础数据建立

9.3.1 建立基础数据的染色(或印花)

9.3.1.1 影响智能配色正确性的几个问题

9.3.1.2 影响染色物颜色变化的因素

9.3.1.3 染料的选取

9.3.1.4 对底布的要求及空白处理

9.3.1.5 基础试样染色浓度范围及档次划分

9.3.2 建立基础数据的测色

9.3.2.1 测色样标的制作

9.3.2.2 试样的测定

9.3.2.3 测色测定精度的极限

9.3.2.4 荧光的影响

9.3.2.5 光线捕集器(光阱)的应用

9.3.2.6 制备分光反射率存储文件

9.3.3 基础数据文件编制及储存

9.3.4 纺织品染色的基础数据新概念

9.4 纺织品目标色测色及数据文件建立

9.4.1 纺织品目标色测色

9.4.1.1 背景的影响

9.4.1.2 小面积目标色的测色对策

9.4.1.3 测色值的重现精度

9.4.1.4 测色值的时间变动

9.4.1.5 荧光目标色的测色

9.4.1.6 不均匀的目标色

9.4.2 编制目标色基础数据文件

9.5 纺织品智能配色的实施

9.5.1 配色配方计算

9.5.2 配色配方的选择

9.5.3 试染

9.5.4 修正计算

9.5.4.1 修正仅适用于试染结果

9.5.4.2 大幅度修正精度的问题

9.5.4.3 良好的分光光度计的重现精度

9.5.4.4 条件等色的影响

9.5.5 混纺纺织品智能配色

9.6 智能配色在其他行业中的延伸

9.6.1 涂料、油漆的智能配色

9.6.2 印刷油墨配色

9.6.3 塑料着色的配色

9.6.4 连续染色的在线色泽控制

10 网点印花后处理

10.1 染料印花

10.2 汽蒸机

10.2.1 间歇式汽蒸机

10.2.2 连续汽蒸机

10.3 固着的机理

10.3.1 术语和性能

10.3.2 汽蒸时染料的固着

10.3.3 高温汽蒸

10.4 其他固着技术

10.5 洗涤工序

10.5.1 聚酯织物上的分散染料

10.5.2 尼龙织物上的酸性染料

10.5.3 纤维素纤维织物上的活性染料

10.5.4 聚酯-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上的分散和活性混合染料

10.6 洗涤设备

11 网点印花故障及其排除

11.1 糊版

11.2 色浆固着不牢

11.3 网点边缘缺陷

11.4 着色力不匀

11.5 针孔

11.6 气泡

11.7 网痕

11.8 网印位置不精确

11.9 叠印不良

11.10 成品色浆膜尺寸扩大

11.11 色浆膜龟裂

11.12 洇墨

11.13 背面粘脏

11.14 粘页

11.15 网印版漏墨

11.16 图像变形

11.17 色浆扩散

11.18 飞墨

11.19 静电故障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