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教育与美好生活电子书

无论思想上还是文字上,罗素的这本小书都不属于高深之作,如他在引言中所说,书里的看法“源于我关于自己孩子的一些困惑,因此这些见解并不冷僻或抽象”。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也认为,该书没有包含任何令人费解的普遍理论,而毋宁是“以*限度的一般化理论对形形色色的话题行了一系列议论和评说”,他赞赏该书体现了“*好的英文传统”。罗素的许多叙述和建议还非常具有操作性,这对于一本谈论儿童教育的书而言,显然是一大优。“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罗素这种有着强烈经验和科学色彩的阐述风格,不仅给他自己的观增添了说服力,也更容易让读者切实受益。这本书的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优,是通篇闪耀着理智的光辉。不必讳言,罗素写作该书是为了宣扬特定理念。这些理念是否正确、能否受,读者大可见仁见智。但我们从罗素的讨论中不会读到任何单纯诉诸情感的、宣传式的或者控诉式的内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周密的考虑、清晰的逻辑、平实的论说以及恰当的折衷。

售       价:¥

纸质售价:¥28.00购买纸书

50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伯特兰·罗素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字       数:11.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通俗心理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教育与美好生活》这部教育名著篇幅不长,除一个简短的引言之外,总共十九章,分三篇。该书的前两章构成了*篇,综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民主可以说是罗素教育思想的一条门槛式原则,他宗明义地提出“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教育体制必须给每个孩子提供现有的*机会”,“如果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普及,我们就无法将其视为令人满意的”。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他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英国贵族式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公学制度多有反思和批评,希望采用蒙台梭利等现代教育家摸索出的理论和方法破旧立新。不过,他并未一概否定古典人文教育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而是指出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方法上有所改良,“人类知识的总量和人类问题的复杂性正在不断增长,因此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了找时间学习新东西而改其教育方法”。罗素推重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自由。他认为,绝不能像旧时那样通过恐吓、强迫甚或体罚来管束和训导儿童,而应该培养儿童的自律和主动。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心理学知识来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心理特性,另一方面要传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品性和美德的养成绝非依赖外在强制,也不能诉诸意志控制,而是取决于儿童早期确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几乎可以自动产生大部分美德”。在罗素看来,理想人格的基础是活力、勇敢、敏锐和理智等四种品性。他特别指出,传统教育的一大缺陷是轻视理智,而没有理智, “教育者们常常因为热衷于灌输所谓的正确信念而疏于对理智的训练”。即便时至今日,这样的提醒仍旧值得我们谨记。 第二篇包括十一章,考察的主题是品性教育,即道德教育。罗素对此所作的讨论是异常全面而具体的,他的许多见解尤其可以供中国的家长们借鉴。例如,他认为,道德训练应该在婴儿的出生之日就始,这样*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即便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也要把他当作一个将会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来尊重。不能为了贪图一时便利或照料孩子的乐趣而牺牲他的未来”;例如,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学习操作性或控制性的技能,而非通过跟他人行身体竞争”;例如,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应得的权利,而不是一种需要偿还的债务,父母对子女的回报“应该当作纯粹的额外收获而怀着感激之情去受,就像春天里的好天气,而不应该将其作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来期盼”。 第三篇共六章,罗素探讨了智力教育。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要限制乃至排除道德因素对智力教育的影响,“在道德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或心思,应该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孩子所需的其他美德应该是纯粹的智力训练所自然产生的结果”,“所传授的知识应当是出于智力上的目的而传授,而不是为了证明某个道德或政治结论”。但他认为,智力教育要获得成功,离不这些品质:好奇心、放心态、相信知识难求却可得、耐心、勤奋、专注和精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素对精确的强调。他赞成将精确作为理智生活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因为“我们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上的精确程度可以大体衡量我们对真理的忠实程度”。为了追求精确,值得忍受枯燥,“学习精确知识容易使人厌倦,但这是每一种卓越所必不可少的”。越是深和高阶的教育越需要精确,关键在于领会那些枯燥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养成一种理智上的冒险意识。罗素还从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等三个方面对智力教育展了细致讨论。<br/>【推荐语】<br/>无论思想上还是文字上,罗素的这本小书都不属于高深之作,如他在引言中所说,书里的看法“源于我关于自己孩子的一些困惑,因此这些见解并不冷僻或抽象”。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也认为,该书没有包含任何令人费解的普遍理论,而毋宁是“以*限度的一般化理论对形形色色的话题行了一系列议论和评说”,他赞赏该书体现了“*好的英文传统”。罗素的许多叙述和建议还非常具有操作性,这对于一本谈论儿童教育的书而言,显然是一大优。“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罗素这种有着强烈经验和科学色彩的阐述风格,不仅给他自己的观增添了说服力,也更容易让读者切实受益。这本书的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优,是通篇闪耀着理智的光辉。不必讳言,罗素写作该书是为了宣扬特定理念。这些理念是否正确、能否受,读者大可见仁见智。但我们从罗素的讨论中不会读到任何单纯诉诸情感的、宣传式的或者控诉式的内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周密的考虑、清晰的逻辑、平实的论说以及恰当的折衷。 这本书是世界教育名著译丛之一种,二十年前就读过这本书,二十年后再读,仍如清新的风,令人头脑清醒,神清气爽;仍如达摩克利剑,令人警惕错误的教育。所谓经典,历久弥新。<br/>【作者】<br/>罗素(Bertrend Russell,1872-1970),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在98年的生涯中,完成了40多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与政治等。他的首要事业和建树是在数学和逻辑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br/>
目录展开

译者前言

引言

第一篇 教育与美好生活

第一章 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篇 品性教育

第三章 出生之年

第四章 恐惧

第五章 游戏与想象

第六章 建设

第七章 自私与财产

第八章 诚实

第九章 惩罚

第十章 同伴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 爱与同情

第十二章 性教育

第十三章 幼儿园

第三篇 智力教育

第十四章 一般原则

第十五章 14岁前的学校课程

第十六章 最后的学年

第十七章 走读学校与寄宿学校

第十八章 大学

第十九章 结论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