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睿周报第四十三期》编辑推荐:反思当今微观史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趋势。 《信睿周报第四十四期》编辑推荐: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和“失序”,将我们笼罩在一种全方位的焦虑与恐惧之中。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焦虑与恐惧?如何更好地反思和应对?本期“起点”将从人类学、情感与公共生活、建筑学的视角,直面焦虑与恐惧情绪的具体生成机制和文化逻辑,探讨如何在“新常态”的情境下修复与重建日常的秩序,实现情绪的疗愈。 《信睿周报第四十五期》编辑推荐:2020年8月至9月,由独立艺术空间激发研究所发起的艺术行走项目“不周山:从高原到山城、海岛的行进式” 组织了数十位创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和媒体人前往包括西宁、重庆在内的7个地点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讨论和即兴创作,触及族群关系、乡村改造、艺术教育等话题。本期“起点”围绕“不周山”关注的若干问题展开反思,邀请“不周山”的参与者结合项目经验,探讨艺术生产与实践的方向和策略。 《信睿周报第四十六期》编辑推荐:聚焦当下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建设的新进展,对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的公义创新来推动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深入探讨。 《信睿周报第四十七期》编辑推荐: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在二者各行其道的今天,科学与哲学还有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可能吗?本期“起点”聚焦意识研究领域科学与哲学的互鉴共进,探讨科学和哲学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在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激荡中,实现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 《信睿周报第四十八期》编辑推荐:长期以来,当代艺术与人类学一直相互关注。一方面,“田野调查”“情境”等诸多源自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已逐渐渗入艺术批评和策展领域;另一方面,艺术实践也被看作是人类学表征危机的解困之匙,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本期“起点”版块由《信睿周报》联合“结绳志”共同推出,通过艺术家与人类学者之间的对话,探讨艺术与人类学的关系及合作路径。
售 价:¥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扉页
目录
信睿周报第43期
从微观史到微观全球史——哥伦比亚大学林郁沁教授访谈录
专访王笛:从细微处捕捉历史的轨迹
想象力是人类与世界的对话螺旋——对话伊朗裔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
“起源”故事与 “进步”幻觉
互联网时代,独立新闻写作何以可能?——专访西班牙媒体《飞跃》主笔巴布罗·埃洛尔杜伊
书单 / 微观史研究
信睿周报第44期
与这个焦虑的时代相处——呼吁一种关系性的人类生存
一切确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我们时代的恐惧文化与公共生活
声景疗愈:通过景观设计改善情绪健康
专访杨福东:绘画也是一种摄影,电影也是一种写作
科学,诗意地纵览世界——谈《大图景:论生命的起源、意义和宇宙本身》
罗伊·阿斯科特:从控制论到意 重塑
太平山水的诗与画
书单 / 焦虑与恐惧
信睿周报第45期
艺术实践与自我批判——对“不周山”项目的反思
以“写生”的方式行走
距离与当代:来自三位“不周山”参与者的创作问答
学院以及社会中的艺术扩延:从1968年德国的艺术学院改革谈起
旅游开发与“小镇世界主义”
内心风景
多现实时空中的新世界——《新媒体的语言》出版20年记
感觉的“光晕”与人文主义的伦理学
身体·情感·记忆:舞蹈艺术如何记录自我与时代?——专访西班牙青年舞蹈家赫苏斯·卢比奥·加莫
书单 / 反思“不周山”
信睿周报第46期
公义创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模式——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小平教授
时间之旅:分道而行的爱因斯坦与柏格森
为理解自己内心的恐惧而创作对话——对话日本摄影家井上佐由纪
对话社会敏感性研发部: 工厂里的艺术家办公室
作为人类观念和情感之镜的人工智能
乡关何处
书单 / 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信睿周报第47期
神经研究与意识——从神经元聚合假说谈起
对话刘建华: 陶瓷的当代性
技术的天空盒:人/游戏/社会
奇妙的云与媒介诗学——评《奇云:媒介即存有》
精神性与实证主义
观察电影:参与观察的影像表达——专访日本纪录片导演想田和弘
书单 / 科学与哲学
信睿周报第48期
为社会而艺术?——社会介入式艺术与人类学的一次偶遇
与深圳握手——美国人类学家马立安的艺术实践
定居殖民主义背景下的原住民艺术——以札幌阿伊努音乐保存会为例
实验艺术,也是女性主义民族志的实验——评《实验北京: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性别与全球化》
成为艺术家的人类学家,抑或反之
从建康以下
书单 / 艺术与人类学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