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点燃理性的火焰电子书

★陈嘉映推荐!“集异璧”作者侯世达七十岁之际英译力作!  克里斯特这本书的气息深刻呼应了我一生对理想主义的感知和对科学的信念。 ——侯世达  《燃理性的火焰》凝聚了作者克里斯特和英译者侯世达对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关于理性、启蒙的思考。基于对我们当下所处时代的深刻关切,作者在本书中融合了哲学、逻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力图为我们解释和倡导科学、理性及世俗人文主义哲学,回答何谓清晰思考的艺术;我们该如何寻求真理,继而创造普遍宽容、理性的社会。 

售       价:¥

纸质售价:¥32.70购买纸书

100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瑞典】克里斯特·斯图马克,侯世达(英译)、梅剑华(中译)

出  版  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5-01

字       数:25.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社会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陈嘉映推荐!“集异璧”作者侯世达七十岁之际英译力作! 史蒂芬·平克赞其为“真正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本书” 拥有一个普遍宽容和尊重科学的真正放的社会 茨威格关注的欧洲,曾从科学步速度惊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富于启蒙精神的辉煌时期迅速转变为非理性和狂热的梦魇时期。我们今天又重蹈覆辙,不过,是在全球的尺度下。科学步从未如今天般令人印象深刻,信息和知识从未如今天般唾手可得,独裁政权和专制政府力图愚弄人民从未如此困难,一个人的思想从未如此便捷地被全球的听众听到。 本书源于作者在21世纪的头20年对理性和启蒙的关切。在这20年里,宗教激主义、伪科学、文化相对主义、后真理相对论、阴谋论和其他反科学的态度像野火一样在全世界蔓延。 本书对理想主义的表达非常清楚、具体、令人愉悦。克里斯特喜欢用例子(包括故事)来表达他的观,他在本书的每一章中都很好地运用了这些例子。希望克里斯特的梦想——一个普遍宽容和尊重科学的真正放的社会——能成为现实,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他自己的贡献,尤其是这本令人惊叹、颇具个性的著作,把梦想变成现实。<br/>【推荐语】<br/>★陈嘉映推荐!“集异璧”作者侯世达七十岁之际英译力作!  克里斯特这本书的气息深刻呼应了我一生对理想主义的感知和对科学的信念。 ——侯世达  《燃理性的火焰》凝聚了作者克里斯特和英译者侯世达对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关于理性、启蒙的思考。基于对我们当下所处时代的深刻关切,作者在本书中融合了哲学、逻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力图为我们解释和倡导科学、理性及世俗人文主义哲学,回答何谓清晰思考的艺术;我们该如何寻求真理,继而创造普遍宽容、理性的社会。  ★在“疯狂又平庸”的时代重拾清晰思考的能力!  本书源于作者在21世纪的头20年对理性和启蒙的关切。在这20年里,宗教激主义、伪科学、文化相对主义、后真理相对论、阴谋论和其他反科学的态度像野火一样在全世界蔓延。  ★史蒂芬·平克、道金斯等思想家力荐!  真正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本书。 ——史蒂芬·平克  ★燃理性的火焰!拥有一个普遍宽容和尊重科学的真正放的社会!  希望克里斯特的梦想——一个普遍宽容和尊重科学的真正放的社会——能成为现实,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他自己的贡献,尤其是这本令人惊叹、颇具个性的著作,把梦想变成现实。<br/>【作者】<br/>克里斯特·斯图马克(Christer Sturmark),瑞典作家。他具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背景,在1990年代,他是掌握信息技术的企业家。<br/>
目录展开

英文译者序

作者序

序曲:昨日与今日之世界

第一部分 清晰思考的艺术

第一章 开放心智与世界相遇:追求知识需考虑工具和指南

第二章 信我所知:实在、知识和真理

第三章 基于良好理由的信念:关注信念背后的基础

第四章 什么是科学:关于理论、实验、结论和科学的本质

第五章 脑里的幽灵:我们奇妙但易被愚弄的大脑

第六章 自然世界:关于自然主义、不可知论和无神论

第七章 关于善、恶和道德

第八章 新纪元信仰与理性危机:人们对奇异观念的信仰

第二部分 新启蒙之路

第九章 当宗教离经叛道:狂热主义、极端主义和基督教式的塔利班主义

第十章 人类起源之争:进化论、神创论和反科学

第十一章 思想史:世俗启蒙的根源

第十二章 当代世俗之声:敬畏、政治和宗教

第十三章 启蒙:自由、权利和尊重

第十四章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信仰、科学和学校的生命教育

后记与致谢

译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