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东西中国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26.60购买纸书

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贺雪峰等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15

字       数:22.5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社会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基于实地调研,从县域治理和国家整体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基层法院在县域治理体系中的基本定位、治理功能、运行机理等做出了透彻的分析和解读,探究了县域社会中司法部门的实际运行状态。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基层法院是县域治理中的常规性力量。相较于通常以传统司法理论或者部门法学的“内 部视角”展的讨论,本书是一种更为偏向于“外部视角”或者“法律人—政治家视角”的研究,力图从有效实现国家治 理目标的高度,立足国情考察基层法院运行的实然状态及其内在机理。 从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许多有别于传统司法理论描绘的法院运行面相,而深理解中国语境中县域司法与治理关系的 深层制度逻辑。
目录展开

总序

导论

第1章 东西中国:中国区域差异的经济视角

一、中国经济的东西差异

二、东部城市经济带与县域经济

三、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与县域经济

四、土地制度实践的区域差异

五、农业农村现代化

六、村庄社会结构的东西差异

七、财政资源密集与基层治理内卷

八、大国经济、内循环与相对均衡的中国经济图景

九、东西差异与政策的底层逻辑

第一篇 经济篇

第2章 区域经济带与县域经济

一、生产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带

二、辐射与虹吸:东西部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

三、作为发展极的东部县域经济

四、作为稳定极的中西部县域经济

五、县域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

第3章 土地制度实践的区域差异

一、土地利用与土地价值的东西差异

二、土地制度功能与制度实践的东西差异

三、东西区域混淆与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

四、土地公有制的适应性与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第4章 农业现代化的区域差异

一、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现代化:难以复制的经验

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困境:农村分化及未解决的农民就业问题

三、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可能路径

第5章 县域经济与农民城市化的东西差异

一、县域经济的东西差异

二、东部地区的完全城市化

三、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型城市化

第6章 共同富裕与地区间财力差异

一、“两个大局”与“两个二十年”:发展战略与中央-地方关系

二、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格局

三、净汲取和净补助

四、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逻辑

第二篇 社会篇

第7章 作为城市的东部农村

一、东部农村的空间功能

二、东部农村的农民与农业

三、东部农村的工业整合

四、超大型城市郊区农村的风貌管控

第8章 村庄社会分层的区域差异

一、村庄熟人社会的分化

二、中西部地区村庄社会的去阶层分化

三、东部地区村庄社会的高度分化

第9章 生活方式的东西差异

一、生活方式:理解东西中国的一个维度

二、东部农村:压力释放型的生活方式

三、中部农村:压力集聚型的生活方式

四、西部农村:压力缺失型的生活方式

五、美好生活需要的区域定位与政策启示

第10章 经济基础与县域教育形态的东西差异

一、分析框架:理解教育问题的东西区域视角

二、东部地区:家校教育双强结构与教育竞争焦虑

三、中西部地区:家校教育双弱结构与教育保障焦虑

第三篇 家庭篇

第11章 农民收入与家庭结构的区域差异

一、东部和中西部农民家庭面临的市场区位条件差异

二、东部农村的代际关系与家庭结构

三、中西部农村的代际关系与家庭结构

四、家庭结构的区域差异与政策启示

第12章 东西差异与农村婚配问题

一、问题意识与理论逻辑

二、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迁移的东西差异

三、婚姻市场与婚姻迁移的东西差异

四、社会分层的东西差异与婚配困难

第13章 农民工流动与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视角

二、农民工的概念和分化

三、当代农民工群体的状况

四、农民工的城镇融入:两种类型

第四篇 治理篇

第14章 农村集体经济实践类型的区域差异

一、城乡关系与农村定位的区域差异

二、不同类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分析

三、结语:集体经济的区域差异与共同富裕的进阶

第15章 村庄治理现代化的东西差异

一、理解村庄治理的村庄公共事务结构视角

二、东部地区村庄公共事务结构特征

三、中西部地区村庄公共事务结构特征

四、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的东西差异

结论与讨论

第16章 发现“东西中国”

一、市场化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变迁

二、市场区位与乡村区域形态

三、乡村秩序与乡村治理的东西差异

四、“东西中国”的政策意义

第17章 将区域作为方法

一、通过经验认识中国

二、区域是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

三、通过区域进行经验训练

四、区域方法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循环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