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企业声誉与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研究电子书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一直是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提供有利的经验证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相关的研究众多,但结论却是相互矛盾的。大量的实证研究集中于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直关系,忽略了两者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其它重要因素,也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和不可靠。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响应是企业社会责任价值是否*终实现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响应的前提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感知,而感知程度和差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获取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差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与传播如何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感知,而改变他们对企业声誉的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直影响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还是借由企业声誉评价的改变间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意向?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哪些因素会起到中介或调节作用?上述疑问正是本研究的焦。

售       价:¥

纸质售价:¥26.60购买纸书

2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廉春慧

出  版  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01

字       数:13.0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管理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研究关注于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实现的过程和中间路径,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企业声誉和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是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中间变量。论文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企业声誉—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为研究主线,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企业声誉与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两两之间的关系,企业声誉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可信度和信息关注度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企业声誉、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关系中的调节作用。<br/>【推荐语】<br/>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一直是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提供有利的经验证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相关的研究众多,但结论却是相互矛盾的。大量的实证研究集中于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直关系,忽略了两者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其它重要因素,也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和不可靠。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响应是企业社会责任价值是否*终实现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响应的前提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感知,而感知程度和差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获取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差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与传播如何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感知,而改变他们对企业声誉的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直影响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还是借由企业声誉评价的改变间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意向?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哪些因素会起到中介或调节作用?上述疑问正是本研究的焦。<br/>【作者】<br/>廉春慧,女,1971年生,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财务与会计研究院博士,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计师。主要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会计,税收理论与实务。<br/>
目录展开

作者简介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1.1 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关注度不断提升

1.1.1.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快速发展

1.1.1.3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1.1.2 制度背景

1.1.3 理论背景

1.1.3.1 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

1.1.3.2 声誉管理

1.1.3.3 利益相关者管理

1.1.3.4 行为意向理论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2.2.1 为企业社会责任价值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1.2.2.2 丰富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效果研究

1.2.2.3 有利于指导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活动

1.3 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2.2 企业社会信息含量研究

2.3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实现机理研究

2.4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公司声誉

2.5 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

2.5.1 企业社会责任与购买意向

2.5.2 企业社会责任与求职意向

2.5.3 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意向

2.6 企业声誉对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3.1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

3.1.1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实现与利益相关者回应

3.1.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传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3.1.3 企业声誉的中介效应

3.2 概念模型及核心概念界定

3.3 研究假设

3.3.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的关系

3.3.1.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购买意向

3.3.1.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求职意向

3.3.1.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投资意向

3.3.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企业声誉的关系

3.3.3 企业声誉与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的关系

3.3.4 企业声誉的中介作用

3.3.5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度的调节作用

3.3.6 信息可信度的调节作用

3.3.7 信息关注度的调节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4.1 深度访谈

4.1.1 访谈提纲

4.1.2 访谈的实施

4.1.3 访谈结果分析

4.1.3.1 企业社会责任认知

4.1.3.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来源及信息可信度

4.1.3.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的影响

4.1.3.4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声誉的影响

4.1.3.5 企业声誉对利益相关者行为意向的影响

4.2 实验设计

4.3 量表设计

4.3.1 企业声誉(SY)量表

4.3.2 购买意向(GM)量表

4.3.3 求职意向(QZ)量表

4.3.4 投资意向(TZ)量表

4.3.5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RZ)量表

4.3.6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关注度(GZ)量表

4.4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4.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4.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样本分布情况

5.1.2 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度分析

5.1.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关注度分析

5.1.4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获取来源及可信息度分析

5.1.5 观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1.6 按社会责任信息分组后的各观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1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2.1.1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因子抽取过程

5.2.1.2 量表的信度检验

5.2.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关注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2.2.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关注度因素抽取过程

5.2.2.2 量表的信度检验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1 验证性因子分析过程及统计指标选取

5.3.1.1 检验违犯估计

5.3.1.2 检验收敛效度

5.3.1.3 检验模型拟合度

5.3.2 企业声誉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3 购买意向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4 求职意向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5 投资意向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4 独立样本t检验

5.5 路径分析

5.6 企业声誉的中介效应检验

5.6.1 企业声誉在社会责任信息与购买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5.6.2 企业声誉在社会责任信息与求职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5.6.3 企业声誉在社会责任信息与投资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5.7 调节效应检验

5.7.1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的调节效应

5.7.1.1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企业声誉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1.2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购买意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1.3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求职意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1.4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认知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投资意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2 信息可信度的调节效应检验

5.7.2.1 信息可信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企业声誉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2.2 信息可信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购买意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2.3 信息可信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求职意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2.4 信息可信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投资意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关注度的调节效应检验

5.7.3.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关注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企业声誉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3.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关注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购买意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3.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关注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求职意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7.3.4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关注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投资意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主要贡献

6.3 对策建议

6.4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建议

6.4.1 研究的局限性

6.4.2 未来的研究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