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从备课开始的100个课堂活动设计:创造积极课堂环境和学习乐趣的教师工具包电子书

    《从备课始的100个课堂活动设计:创造积极课堂环境和学习乐趣的教师工具包》是畅销书《15秒课堂管理法》作者新作。是英国“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课堂管理/教学法系列之一。        教师迈出成功的*步,关键在于要找到让你快速提升影响力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工具包。唯有探究互动的课堂,才称得上充满智慧能量的、高格调的课堂!书中课堂互动设计、体验式活动、魔术时刻、多媒体组合课件设计等创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深化课堂学习、密切师生关系、加强教师幽默感、改善课堂纪律、激发学习动力,真正落实课堂转型,让教与学升华为“变现能力”,做备受学生喜爱的魔法教师。

售       价:¥

纸质售价:¥22.00购买纸书

72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罗博·普莱文

出  版  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字       数:4.6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中小学教辅 > 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从备课始的100个课堂活动设计》是英国知名的“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课堂管理/教学法系列之一。经过全球40多个国家10多年的教学验证,深受教师喜爱和追捧,并得到全球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艰难。教师迈出成功的*步,关键在于要找到让你豁然朗的那一个教师工具包。     《从备课始的100个课堂活动设计》提供了适用于任何课程主题和学科的创意教学法,100多个生动鲜活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习动力的体验式游戏和魔术时刻,让教师从备课始,到上课、说课、做课,以学习结果为导向行逆向思考,翻转教学为趣味、互动、有吸引力;创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轻松造学生热情参与、充满吸引力的互动课堂;真正实现学生、教师、课程、教学、课堂各要素的“课堂转型”重建,快速提升教师的影响力和教学能力,显著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彻底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达成课程改革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游戏;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深化课堂学习的体验式活动; 密切师生关系的魔术时刻; 快速增加课堂幽默的20种方法; 改善课堂纪律的趣味活动; 激发学习动力的课堂活动; ……<br/>【推荐语】<br/>    《从备课始的100个课堂活动设计:创造积极课堂环境和学习乐趣的教师工具包》是畅销书《15秒课堂管理法》作者新作。是英国“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课堂管理/教学法系列之一。        教师迈出成功的*步,关键在于要找到让你快速提升影响力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工具包。唯有探究互动的课堂,才称得上充满智慧能量的、高格调的课堂!书中课堂互动设计、体验式活动、魔术时刻、多媒体组合课件设计等创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深化课堂学习、密切师生关系、加强教师幽默感、改善课堂纪律、激发学习动力,真正落实课堂转型,让教与学升华为“变现能力”,做备受学生喜爱的魔法教师。     《从备课始的100个课堂活动设计》作者为课堂管理领域专家,多媒体组合课堂管理资源,已被全球40个国家超过200万教师下载使用。其教学视频Youtube量超200万的课堂管理/教学法,备受全球各国教师追捧。<br/>【作者】<br/>    罗博·普莱文  英国知名的“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课堂管理/教学法创立者,课堂管理领域权威专家。拥有25年一线教学与研究经验,影响全球千万教师,其微课教学视频在Youtube及网站上量超200万,在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类排名前列。目前,他为全球教师、家长培训,设教学法、行为管理、学习动机和正面管教课程,备受中小学校欢迎和使用,被英国教育局、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教育界盛赞,教学成效被称为“奇迹”。著有畅销书《15秒课堂管理法》《让学生快速融课堂的88个趣味游戏》《快速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52个方法》《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56个策略》《建立以学习共同体为导向的师生关系》等。<br/>
目录展开

版权

赞誉之词

前言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法

第一章 课堂游戏为课堂教学和学习增添乐趣

第二章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方法

第三章 深化课堂学习的体验式戏剧活动

第四章 密切师生关系的魔术时刻

第五章 快速增加课堂幽默的20种方法

第六章 改善课堂纪律的趣味活动

第七章 激发学习动力的课堂活动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