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里巴人教你活学活用黄帝内经(百万级畅销书《求医不如求己》作者 中里巴人新作面世!给当代人的实践版《黄帝内经》,知晓打通经络的智慧,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电子书

  ★决定自己命和运的健康经典   十余年前,中里巴人老师的《求医不如求己》经典之作将中医养生的智慧分享于千家万户,已让超过一千万的朋友们省下了不菲的医药费,找到一条让身心变得强大的通途,zui重要的是,获得了对生活的满满自信。   如今,中里巴人老师将自己从不惑之年到知天命之年间的养生之秘口传心授,为大家奉上《中里巴人教你活学活用黄帝内经》。经络养生离不黄老之学,中里巴人老师将《黄帝内经》《道德经》之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用于消除身体上的病痛和隐患,驱散精神上的恐惧和迷惑,享受快乐自信的人生——生命就是自强不息,健康就是心想事成。

售       价:¥

纸质售价:¥39.80购买纸书

334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中里巴人

出  版  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01

字       数:10.5万

所属分类: 生活 > 保健/养生 > 药膳与饮食健康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这是一本运用《黄帝内经》指导我们如何获得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养生书。 如果身体有问题,可以采用《黄帝内经》里的“察颜观色*”,比如,健康的红脸气色“如白裹朱”——红中透润,不健康的红脸气色“如赭”——铁锈色…… 根据《黄帝内经》中“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人体哪里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探查、疏通经过此处的相关经络来调理。 我们将自己身体上神奇经络和穴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能够保健身体,调治疾病;更能自我体检,预*疾病,对抗早衰;还能以经养心,让自己每天精神良好,自信无惧,改变自己的命和运! 活学活用《黄帝内经》,你才有能量求医不如求己,一切自有天助。<br/>【推荐语】<br/>★决定自己命和运的健康经典 十余年前,中里巴人老师的《求医不如求己》经典之作将中医养生的智慧分享于千家万户,已让超过一千万的朋友们省下了不菲的医药费,找到一条让身心变得强大的通途,zui重要的是,获得了对生活的满满自信。 如今,中里巴人老师将自己从不惑之年到知天命之年间的养生之秘口传心授,为大家奉上《中里巴人教你活学活用黄帝内经》。经络养生离不黄老之学,中里巴人老师将《黄帝内经》《道德经》之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用于消除身体上的病痛和隐患,驱散精神上的恐惧和迷惑,享受快乐自信的人生——生命就是自强不息,健康就是心想事成。 ★中里巴人给当代人的实践版《黄帝内经》 阅读本书,您将获得: 1.《黄帝内经》里的望诊秘诀:“察颜观色*”; 2.身体出现“酸、麻、胀、痛”预示了什么问题; 3.学*经络养生的好处:“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4.“百病生于气”的根本原因和特效经络调理*; 5.您可以活得好,还能活得长的保命、长命的大穴护持之道 6.一生远离无妄之灾的秘诀; 7.如何窍的智慧; 8.让孩子茁壮成长的奇穴; 9.专排身体内毒和雾霾之毒的神穴; 10.调理多种常年身体不适的奇穴; 11.适合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12.延缓五脏衰老的秘诀; 13.不分心、不耗神、不失眠的方*; 14.减压之道; 15.运动之道; 16.行走坐卧之道; 17.用气不用力之道; 18.春夏秋冬的活*…… ★求医不如求己,能自助便有天助 经络养生很简单,三岁小孩都能学会,八十岁老人也能掌握。通过人人都可以学会的经络和穴位养生,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保健身体,调治疾病,轻松调养,迅速见效。 学会经络养生,可以决定自己的命和运。身体强健、精神安宁,在生命长河中将会立于不败之地。<br/>【作者】<br/>中里巴人 1968年生人,长于北京胡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祖辈为医,父辈*武,医武相参,广有心得。十余年前始出版《求医不如求己》系列,创了中国养生文化的新时代。 “中里巴人”一名,源于春秋战国时的两首古曲《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愿将中国养生文化传遍千家万户。<br/>
目录展开

作者序:身心健康 人间值得

“察颜观色”,未雨绸缪

第一章 身体好不好,一望便知

1. 健康的五种面部气色

2. 学习《黄帝内经》,你也能“望而知之谓之神”

3. 有没有病,除了“察颜观色”,还可查“十九条病机”

第二章 生病了,先“察颜观色”,再按特效穴

1. 震颤、头晕、美尼尔氏综合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 把寒气赶走,就是在护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 人总愤愤不平,就会伤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4. 身体困、重,小腿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5. 身上长疮,无名肿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第三章 身体为什么会出现“酸、麻、胀、痛”?

1. 身体某些地方发酸,说明气血不足

2. 身体某些地方发麻,说明气血没通过去

3. 身体某些地方发胀,说明气有余

4. 身体某些地方疼痛,说明经络不通

打通经络,“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第四章 “一通百通”

1.打通经络为什么能“决死生”?

2. 打通经络为什么能“处百病”?

3. 打通经络为什么能“调虚实”(调性情)?

4. 身体哪里不舒服,经络穴位就会向你报警

5. 穴位怎么按才有效——“气至而有效”,酸麻胀痛是信号

6. 古人起穴名,包罗万象

第五章 生气伤人不见血:“百病生于气”

1.“怒则气上”

2. “喜则气缓”

3. “悲则气消”

4. “恐则气下”

5. “寒则气收”

6. “炅(热)则气泄”

7. “惊则气乱”

8. “劳则气耗”

9.“思则气结”

10.五脏的火调顺了,人的情绪就平和了

11.上火了,人体自有灭火“神器”

12. 人生贵在开心:膻中穴,让你开心的总开关

第六章 你可以活得好,还能活得长

1. 大穴既可保命,更能养命

2. 保命的大穴:人中穴、膻中穴

3. 关元穴,让你长命

第七章 愿一生没有无妄之灾

1.保护好膻中穴,就能预防心梗

2. 身体里空间的源头:太冲穴

第八章 一旦开窍,你就能智慧过人

1.开窍——激活身体的潜能

2. 揉印堂(祖窍穴),再揉膻中穴,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第九章 让孩子茁壮成长的穴位

1. 给孩子按揉足三里穴,不积食、不发热、不咳嗽

2. 按揉这些穴位,能让孩子先天、后天一起补

第十章 筑宾穴,排外来之毒

1. 持“杵”守护,把肾“筑”牢固

2. 筑宾穴,专门除身体里的细小毒素

第十一章 雾霾无情,经络有情

1. 按筑宾穴,能排雾霾

2. 雾霾天,多揉肺经上的天府穴、侠白穴

3. 吸了雾霾,多喝鱼腥草水或白萝卜汤

第十二章 带“风”的都是治病奇穴

1. 受风后咳嗽、感冒,刺激风池穴、风门穴,比吃药管用

2. 小腿抽搐,按揉腿上的风市穴就能减轻

3. 脾胃不好的人,吃完饭赶紧揉箕门穴

4. 章门穴,不仅疏肝,还能健脾

第十三章 常按昆仑穴、尺泽穴,降血压,走路有劲

1.脚上的穴位最接地气

2. 想得多,睡不好,用昆仑穴、尺泽穴来解决

第十四章 揉水分穴、璇玑穴,排毒、顺气两不误

1.身体新陈代谢的“中转站”——水分穴

2. 天助之力——璇玑穴

第十五章 :人体自有“琼浆”“玉液”——承浆穴、廉泉穴

1.什么叫“琼浆玉液”?

2. 身体如何自产“琼浆玉液”?

圆满人生:“生、长、收、藏”

第十六章 一年分为四季,人的生命也分为四季

1. 圆满的人生:该生时生,该长时长,该收时收,该藏时藏

2. 年轻时,要学会“生长之法”;中年后,离不开“收藏之道”

第十七章 衰老是大部分慢性病迁延难愈的根源

1.人老是脚和头先老

2. 经常做“小孩蹲”,就能让脚、腿的气血充足

3. 每天用全脚掌着地的方法散步,也能防止脚衰老

4. 坠足法,更是防止脚衰老的好方法

5. 好好“磕头”:让你美丽的最快方法

第十八章 要想老得慢,坚持做“防衰老三部曲”

1.过度锻炼,反而老得快

2. 减缓衰老,从“推腹法”“跪膝法”“壁虎爬行法”开始

第十九章 徒手祛鱼尾纹、肿眼皮、大眼袋

1.上眼皮肿,用“取嚏法”来消除

2. 有鱼尾纹,用手指肚梳耳朵后边侧面和太阳穴

3. 眼袋重、脖子松弛、胸部松弛、肚子松弛、大腿上的肉松弛怎么办?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让五脏强壮

第二十章 如何让肺不衰老?

1.皮肤是否润泽、有弹性,都是肺在管

2. 要想眼白不混浊,好好调肺就行

3. 要想自律性强,就把肺气调理好

4. 肺是非常敏感、娇嫩的器官,必须得养

第二十一章 把肺气养好

1. 中医里带“天”字的穴位通常跟大脑有关,有巨大的能量

2. 嗓子痒,有痰,想咳咳不出来,用“取咳法”

3. 只要肺气一旺,皮肤马上就会紧致

4. 肺气旺,自然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十二章 如何让肝不衰老?

1. 要想防衰老,肝必须保持很强的再生能力

2. 肝血足,眼睛才有神,白头发才少,才不掉发,走路才不累,手才有劲,手指头才灵巧

3. “肝者,罢极之本”:透支不如储备

4. 年轻态的标志:“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第二十三章 这样做就能让肝不衰老

1. “足受血而能步”:经常健步走,不透支,无形中就在养肝

2. “掌受血而能握”:把手使劲攥成空拳,张开,再使劲攥住,经常这样做就能养好肝

3. “指受血而能摄”:用大拇指肚使劲挤压食指肚,再挤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肚,也能养肝

4. “空手抓蝴蝶”能锻炼韧带、筋,练了筋就练了肝

第二十四章 调理膀胱经上的哪些穴位能补肝?

1.调理膀胱经就能养肝

2. 按揉腿肚子上的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腿不抽筋,走路有劲,腰、脖子也舒服

3. 腰扭伤了,脖子落枕,睡不好觉,用大拇指指节的侧面揉膀胱经上的申脉穴,很快见效

4. 拨胆经的阳陵泉穴,用“跪膝法”,更是调筋、养肝的大法

5. 神态老了,才是真正的衰老

第二十五章 如何让心不衰老?

1. 心是人的命,要从精神和生理两个层面来养

2. 心包经是心的保护神

3. 经常攥拳,就能给心以力量

4. 无名火大,揉少海穴;无名肿痛、神经痛,揉青灵穴

第二十六章 哪些方法能长久强壮心脏?

1. 转手腕,可以防止阿尔茨海默病

2. 多揉大陵穴,再掐人中穴,嘴里就不会有味了

3. 为什么心惊就会胆战?

4. 想阳气十足,强心壮胆,常揉辄筋穴、渊腋穴

第二十七章 如何让肾不衰老?

1. 脑髓有余,人就身轻如燕,精力好

2. 想出人头地、自强自立、智慧过人,就要好好养肾

3. 发落、发白、骨不强,强骨最关键

4.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就能减缓衰老

第二十八章 如何养肾才能真正有效?

1.肾有问题,四肢容易发冷,内心总有恐惧

2. 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生活工作,一定要吝啬自己的气血、精力

3. 安心定神,才能补肾养肾

第二十九章 如何让脾不衰老?

1. 减肥是减什么?主要减赘肉

2. 每季最后十八天,补脾健脾好时机

3.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专门为心肝肺肾服务

4. 脾是“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第三十章 使用哪些经络穴位就能养好脾胃?

1. 脾得先补好,才能进补;如果脾不好,就会导致虚不受补

2. 要想健脾,就揉五脏的原穴

3. 如果你觉得脾有点儿堵,就揉六腑的合穴

4. “少吃多得味,多吃活受罪”“劳倦伤脾”

5. 健脾,其实是在戒贪

第三十一章 养脾胃,用“推腹法”;补肝肾,“敲带脉”

1. 通经络无非就是通心肺(上焦)、脾胃(中焦)、肝肾(下焦)

2. 调身体,实际上就是调“三焦”

3. 你能找到一个穴位的真实感觉,其他的就能触类旁通

第三十二章 你嘴里发出的声音就能保养五脏

1. 强壮脾、肺功能,离不开“哼哈二将”

2. 嘴里经常发出什么声音能保养五脏?

每天看上去都神采奕奕:好好养神

第三十三章 人为什么会耗神,因为心不安、心不定?

1.人为什么要养神?

2. 五脏各有其神,养神的关键是互不打搅,各安其位,各尽其能

3. 把气血集中在丹田,就能产生灵感

魂要守舍:好好睡觉

第三十四章 气血是人的“粮食”,精髓是人的“种子”

1. 睡不好就会伤“老本”——精髓,人就老得快

2. 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长精的时间;凌晨一点到三点是长血的时间;凌晨三点到五点是长气的时间

3. 每天揉十个脚指甲,就能睡得踏实——引血归肝,让魂守舍

好好减压

第三十五章 人体自有“减压阀”——经络

1. 压力大,身体出问题了,先调节身体还是情绪

2. 学会把不平之气转化成身体的正能量

第三十六章 减压的智慧

1.艾灸哪个穴位可以减压?

2. 走路时多想“安步当车”“闲庭信步”,在家闲坐时多多跪坐

3. 按劳宫穴就能安心,按太冲穴就能消气

任何运动都不能疲劳

第三十七章 选择适合自己五脏天赋的运动

1. 好运动的标准:运动完了以后,你的身心都愉悦

2. 跑步锻炼肺

3. 蹲着就能补肾,跳跃就能强肾

4. 强心就去登高

春夏秋冬的活法:四气调神

第四十三章 春三月,一切为了“生”

1.神定了人才能长寿

2. 做一切顺应“生”的事,万事大吉

3. 春天没养好,到夏天就会阳气不足

第四十四章 夏三月,一切为了“长”

1. 夏天就是表达爱的季节,英雄要有用武之地

2. 夏天没养好,到了秋冬身体和性格就会变得忽冷忽热

第四十五章 秋三月,一切为了“收”

1.一天中,秋天相当于黄昏的时候

2. 秋天怎么睡觉?“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3. 心态平稳,秋天的肃杀就伤不到你

4. 如果你的贪欲太多,都收进来,最后吸收不了,还会害了你

第四十六章 冬三月,一切为了“藏”

1.人要想强壮,首先得身体“火力”强

2. 先天火力不足的人怎么做能让火力更大?

3. 人要强,就得脊椎强;脊椎要强,就得命门火旺

4. 长强穴可以让火烧得更旺点,持续更久

第四十七章 春夏要养人体的“树干”,秋冬要养人体的“树根”

1.秋冬要保养人体的“树根”

2. 受寒最容易伤肾

3. 冬天,心情不要过于张扬,要收敛

4. 冬天不要做流大汗的运动

5. 冬天补肾的运动——蹲着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