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写在亚洲边地(套装共2册)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88.00购买纸书

259人正在读 | 5人评论 6.8

作       者:李希光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字       数:113.2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小说 > 中国近当代小说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3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3条)
《写在亚洲边地:改变清华学子一生的大篷车课堂(上下)》收录的作品是李希光教授从过去15年里上过大篷车课自3500多名学生的作业里精心挑选出来的。 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的读者,同时也可作为大中学生的课外读物和边地旅游爱好者的指南。<br/>【推荐语】<br/>导语_评_推荐词<br/>【作者】<br/>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素养与跨文化对话教席负责人、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院长、喜马拉雅研究所所长。有关亚洲边地的作品有《梦幻尼雅》《找回中国昨日辉煌》《对话西藏:神话与现实》。因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贡献,获巴基斯坦总统奖。他设的以大篷车课堂为品牌的“新闻采访写作”获*国家精品课。他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学者。<br/>
目录展开

大篷车课堂路线图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亚洲边地的课堂

序篇

第一篇 亚洲内陆的旅行记者

第二篇 学习“慢新闻”的大篷车课堂

第三篇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

第四篇 思想的大篷车

第五篇 穿越帕米尔山区

第六篇 穿越戈壁沙漠

第七篇 在亚洲北部边地

第八篇 行驶在西伯利亚铁路线

第九篇 远征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

第十篇 喜马拉雅山中的无媒体生存

第十一篇 在普拉昌达主席的家中

第十二篇 荒原列车去漠北

第十三篇 夜宿蒙俄边境线

第十四篇 一种回归人性的经历

上册 走向塞外和漠北的草原丝绸之路

第一章 荒原列车去漠北

漠北游学记

第一个去蒙古的学生团

行驶于草原的国际列车

戈壁草原间游学

“我们害怕再次被中国控制”——访25岁蒙古人民党干部

“慢慢地改变蒙古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访蒙古的中国商人

重返恰克图

马背上的蒙古

走近漠北人

蒙古旅途上的人物素描像

蒙古的中国印记

揭开蒙古的神秘面纱

既开放又封闭的蒙古

蒙藏文化之对比

换个视角看蒙古

外蒙古见闻

【采访手记】蒙古游学漫记

【采访手记】漠北之行日记

【采访手记】蒙古草原上的大篷车课堂

第二章 远逝的唐努乌梁海

行至乌梁海,广访草原情

寻找消失的唐努乌梁海

草原上的佛国

探秘萨满

呼麦——大自然与人的交响曲

图瓦的红食与白食

带上好奇远征唐努乌梁海

她的名字已改为图瓦

路上见闻

第三章 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

苏武牧羊地的蒙古人

苏武牧羊地的蓝天碧水

西伯利亚的木材大亨

在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上旅行

从中俄学生看两国文化差异

【采访手记】在苏武牧羊之路上体验新闻学

第四章 远征乌苏里江珍宝岛

乌苏里江畔老人的战争记忆

中俄边境上的军嫂

一位拓荒者的50年峥嵘岁月

俄罗斯老人在中国小镇的生活

中俄边境上的守庙少女

边境上的俄罗斯商店

边境上的老兽医

【采访手记】听着、记着、思考着

【采访手记】乌苏里船歌的悠远与激扬

第五章 塞北凤凰城

柳沟村唯一的烧炭人

【采访手记】新闻是要抢的

长城脚下的老木匠

【采访手记】坐长城、睡火炕的准记者

“吃螃蟹”的滋味——记柳沟民俗旅游第一人刘浩敏

【采访手记】脚下新闻学,快乐人生路

被忘却的烈士奶奶

【采访手记】记者生涯的开始

狼走了,还会回来吗?——记柳沟生态变迁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采访手记】在故事里找故事

孝顺是家庭最大的财富

【采访手记】“珍贵的心”

凤凰城里的最后一位接生婆

从搬砖到搬豆腐

【采访手记】好记者需要平凡的故事吗?

刨了城墙,迎来解放

【采访手记】竟如此接近历史

夫妇守山人

【采访手记】“碰”到了故事

一辈子单身的老腔大鼓艺人

退党老游击胡文发

爷爷、毛驴、算盘

一位和毛主席握过手的老人

【采访手记】到生活中去摸爬滚打

“白玉”世界——老刘家豆腐坊

“毛主席说过,党员是特殊钢制成的”

【采访手记】发现主题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

挂着毛主席像的农民家

【采访手记】从一个物件展开话题

接待了五国大使的农村妇女

一位老兵的一生

【采访手记】记者的本职工作——倾听

新事旧办牵出老故事

乡村婚礼

第六章 长城脚下得胜堡

古城堡里的课堂

倾听黄土墙根花开的声音

得胜堡的残疾军人

逃出得胜堡,不可实现的愿望

黄土高原上的一滴甘露

一个困在得胜堡高墙内的女人

【采访手记】课堂在哪里,故事就在哪里

【采访手记】“初为记者”的生活

【采访手记】蓬勃的激情来源于脚下

【采访手记】田间地头的课堂

【采访手记】只有走出去才能发现故事

【采访手记】大一新生得胜堡“大篷车课堂”感言

第七章 科尔沁的诱惑

就想活着看到“一拽就亮”——93岁的无电村村民面德玛

【采访手记】乘大篷车在草原深处找故事

包办的蒙汉婚姻——哈斯白乙拉与刘玉芝

【采访手记】把心留给那片草原

当老板、考研究生——农民冯建军的梦想

【采访手记】英雄化不如人性化

对着镜子唱歌的“疯媳妇”

【采访手记】珍珠是怎样炼成的

草原上大起大落的天津知青马大兴

【采访手记】做个恋爱中的记者

“我想在草原深处待到老”

月光下的海山丹

最后一位马背上的蒙医

【采访手记】细节来自交流 真诚挖掘故事

天天和牧民“玩捉迷藏”——草原监理所副所长吴胜顺

【采访手记】7天:改变不了草原,却改变了我

“最喜欢赵子龙和孔明”的蒙古说书艺人

“要你,也要马”——马王巴根那

【采访手记】在科尔沁感受蒙汉深情

“游牧?从来没有过”——科尔沁的牧铺生活

【采访手记】一路看,一路问

想当百万富翁的乡党委书记

【采访手记】大一新生初为记者到草原

草原上的最富与最穷——班布拉与白哈日乎

【采访手记】MPA的草原记者情

草原浴女——草原深处的洗浴中心

科尔沁湿地守护人——额尔敦宝力高

蒙古草原的旗委书记波特奇

“你真是用兽药避孕吗?”——计生办主任龚丽美

【采访手记】草原叙事路漫漫

“我老寻思着要当棵挡风沙的树”——双和尔大叔

【采访手记】梦与现实的交替之旅

蒙古宫廷刺绣的最后传人

【采访手记】与草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赚够8000元就回来”——蒙古女子塔娜

大草原上的北京博士黄凤武

“这辈子也不想放羊了”——羊倌格尔乐图

【采访手记】走在草原上的叙事艺术

科尔沁历史的记述者——蒙族老人哈斯博彦

【采访手记】科尔沁之行散记

王爷森林警察的后人曾格

【采访手记】在那遥远的地方……

草原上最后的活佛——白拉

“有文化的才叫人”——村支书陶申扎布

两个人保护8000人——一级警司谢更生和敖力布

【采访手记】新闻从行走开始

60岁的网虫——蒙古老汉宝玉

【采访手记】“毕业了要来这里”

不穿蒙古袍的蒙古人——小学教师斯琴和他的学生们

【采访手记】草原人家

“石头疙瘩”——蒙文微雕艺人白玉林

【采访手记】冲出象牙塔的新闻学之路

“就是不服这口气”——摔跤手胖叔

【采访手记】发现新闻 发现自我

买不起电视的电视明星海青

“不知好歹”的铁娘子——蒙古族女乡长白晶莹

下册 走向西域和藏区的佛教丝绸之路

第八章 穿越法显海上求法之路

印度洋岛国追寻法显足迹

遇见·斯里兰卡

在佛祖面前跪拜

只雇用“处女”的茶园庄主

修复破碎的“浮屠”

重走“中国西行求法第一人”法显之路

斯里兰卡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踩着“圣液”感受佛教文化

佛国和尚的新生活

唯有冒险,方能取胜

斯里兰卡的旅游营销难题

第九章 探访玄奘西天取经地

巴基斯坦:是面孔,是故事

寻找唐僧的足迹

从长安城到塔克西拉

在巴基斯坦的七天

飞机上巴基斯坦人为我们让座

不同阶层的巴基斯坦人

行在异域新一岁

走进清真国

真实的巴基斯坦

“中国人民也这样对待我们吗”

沉淀着尊严的国度

没有共同语言难有文化认同

横亘中巴关系间的文化鸿沟

听巴基斯坦人说科技

走进丝绸之路最危险的地带

第十章 喜马拉雅无媒体生存

清华大篷车课堂赴尼泊尔进行“无媒体生存训练”

尼泊尔总统会见李希光,赞誉新闻大篷车课堂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记清华大篷车采访尼共(毛主义)主席

尼泊尔的28岁向导Heme

尼泊尔的当家主播

尼共领导人的中国元素

嫁到尼泊尔的康定藏族姑娘

跟着李老师,找故事

【采访手记】无媒体24小时

【采访手记】上天给了他们应对困难的信仰

【采访手记】“中国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度”

【采访手记】“相机里不能出现拍自己的照片”

第十一章 沿着古长城走丝绸之路

“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美学生重走丝绸路活动启动

从司马台长城启程

“小姐,可以拍一下你吗?”

中美学生长城怀古

天梯高耸入云端,天桥悬挂云海间

长城上的女人们

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圣经》

“莫高窟没有一个导游”

千面莫高窟

拥堵的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第一站的今昔

乌鞘岭:2945米上的生活

“我将把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告诉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

中美学生对话:关于国家暴力和国家多元化

【采访手记】不一样的旅程——从嘉峪关到阳关的随想

第十二章 坐着火车找寻香巴拉

夜宿喇嘛寺

【采访手记】“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章”

拉萨街头的“骆驼祥子”

【采访手记】提问要有一个焦点

索朗巴西:从大学生到藏族尼姑

拉萨士兵迟丙杰

李素芝将军深夜抢救清华学生

我在西藏死里逃生

一个家族的“纪念”——记尼泊尔老店“夏帽嘎布”

下辈子变驴也要当理发师的达娃

【采访手记】如何让采访对象产生好感

小学教师琼达次仁

朵丹达瓦——活佛修行者

住在青藏铁路边的女人次仁卓玛

【采访手记】用简单的语言提问

拉萨的站街小姐

【采访手记】“找小姐”

八廓街上的拉日巴

一位西藏赤脚医生的故事

穆斯林在拉萨

【采访手记】“他不会接受你采访的”

一个喇嘛和他的三个女人

【采访手记】“采访是要运气的”

第十三章 重走藏区红军雪山草地路

学在路上——重走红军长征路

雪山脚下最后一位红军战士

【采访手记】从“运筹帷幄”到“实战千里之外”

见证黑水历史的头人家族——29岁的藏族头人管家的后代彭初

【采访手记】在发掘红军文化中实践新闻学

远离网络世界的“脚板邮”——记31岁的邮递员宋剑

【采访手记】长征路上的新闻学

挑战“尴尬”——计划生育在黑水

【采访手记】在雪山草地上体会新闻学

马背上的电视女记者——24岁的藏族姑娘娃梅

【采访手记】开往雪山草地的大篷车

喜欢港台歌星的苦行僧——19岁的藏族和尚热拉东作

【采访手记】命题来自实践 写作依托于故事

大山深处的第一家网吧——26岁网吧老板刘兴

【采访手记】把课堂上的方块字变成了鲜活的故事

唱了一辈子歌的藏族老人作着

【采访手记】深度文化的采访与探究

为藏族人造炉子的“淘金者”——44岁的铁匠何绪祥

【采访手记】学会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

常年露营在森林里的刑警队长——33岁的藏族警察陈华

【采访手记】采访的目标:有人情、有意义、吸引人

来自高山藏寨的出租车司机——28岁的藏族“的哥”柯勇

【采访手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藏族就像含苞未放的花朵”——藏族少年扎西和雅伟

【采访手记】疏离中的相聚——采访藏族少年后的感想

每年给红军元帅写信的藏族农民

藏区里的白族银匠——50岁的银匠李玉明

大山里的艺人们

嫁到黑水的汉族姑娘

从砍树到种树都是功臣

【采访手记】长征路上的新闻学阳光课堂

一个美国女学生重走长征路

第十四章 罗布泊里探楼兰

大漠荒城是学堂

别了,北京

“我一口吃了一亩地”

永登:“西出阳关”第一站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在黄河边“作弊”的捡垃圾人

丝路第一人

闷热的网吧 黏糊糊的键盘

四代做船夫,儿子不能跟我学

一天里经历酷暑与严寒

古长城遗址邂逅牧羊老太

寻找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会

延续拉面历史的小伙计

玄奘花了20年,我花了1分钟

丝绸之路上的红军荒墓

流浪西北的江南爱情

长城人家

汉代壕沟明长城

河西走廊上有了永山高速路 长城脚下看到明代木乃伊

会说甘肃话的“罗马人”

张掖印象

生活在沙漠腹地的五个男人与两个女人

沙漠中的“徒步旅行者”

居延海变成戈壁滩

罗布泊大救援

我和敦煌姑娘有个约会

森林坟场

蒙古老汉和清华老汉攀亲家

黑城白骨

北京沙尘暴的发源地

额济纳印象

丝路上的英国妇女塞莉

罗布泊里的派出所所长

丝绸之路上的流浪歌手

敦煌印象

昂贵的“高科技产品”

向热水澡和牙刷作别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魔鬼城传说

到达罗布泊边缘

第一夜露宿罗布泊“遇险”

夜访淘金人

迷路在死亡之海

绝处逢生

“我们正以每小时3公里的车速前进”

路在何方

地图缺少100多公里

罗布泊的过山车

余纯顺死亡之谜

品尝罗布泊的眼泪

罗布泊里的“泉水”

苍蝇和鱼

罗布泊里养鹰的人

楼兰古城——在辉煌与凄凉之间

楼兰古城中的百年垃圾

露宿楼兰

人类留下的耻辱

烈日下的探寻

楼兰夕阳里的歌声

谁是楼兰姑娘

楼兰日出

罗布泊边的小村

西出楼兰第一村

重回人世

仅仅6天走出沙漠

晚上8点下班的城市

铁门关

库尔勒,有一位美丽的姑娘

古老与现代文明的穿越之旅——探险队成员访谈录

后记:苦行亚洲腹地的“大篷车课堂”

师傅带徒弟的“苦行书院”

累计评论(3条) 5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

02

实习医生手记 ¥58.00

殳儆
¥58.00
03

孤独的清醒者 ¥59.80

梁晓声
¥59.80
04

我在上海开出租 ¥42.00

黑桃
¥42.00
06

消失的父亲 ¥49.80

纪静蓉
¥49.80
07

十八岁出门远行 ¥45.00

余华
¥45.00
08

星官出征 ¥49.80

孟川
¥49.80
09

命运 ¥59.80

蔡崇达
¥59.80
10

最小的海 ¥29.40

叶昕昀
¥29.4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