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国学网原版点注,王志远点校)电子书

售       价:¥

1677人正在读 | 6人评论 7.5

作       者:王志远点校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7-01-01

字       数:44.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中国文化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5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5条)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与日俱增,中华文明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重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无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把学术资源、教育资源和科学技术资源结合起来,在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伟大的民族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品位、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方面做出一些切切实实的工作,就成为我们这几年的共同想法。于是就有了编纂和出版《国学备览》的动议。   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是接触国学原典。中国传统学术之所以被称之为“国学”,本身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在西方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学术只有“六艺”、“诸子”、“经学”、“汉学”、“宋学”、“儒学”、“佛学”、“理学”等称谓。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学的出现,相对应的有了“中学”的概念;随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文化信仰也发生了危机,才有了“国学”的概念。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东京举办国学讲习会,并创办了《民报》。他在《民报》第七号所载的《国学讲习会序》中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
目录展开

诗经

周南

召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鹿鸣之什

南有嘉鱼之什

鸿雁之什

节南山之什

谷风之什

甫田之什

鱼藻之什

文王之什

生民之什

荡之什

清庙之什

臣工之什

闵予小子之什

駉之什

商颂

尚书

虞书·尧典第一

虞书·舜典第二

虞书·大禹谟第三

虞书·皋陶谟第四

虞书·益稷第五

夏书·禹贡第一

夏书·甘誓第二

夏书·五子之歌第三

夏书·胤征第四

商书·汤誓第一

商书·仲虺之诰第二

商书·汤诰第三

商书·伊训第四

商书·太甲上第五

商书·太甲中第六

商书·太甲下第七

商书·咸有一德第八

商书·盘庚上第九

商书·盘庚中第十

商书·盘庚下第十一

商书·说命上第十二

商书·说命中第十三

商书·说命下第十四

商书·高宗肜日第十五

商书·西伯戡黎第十六

商书·微子第十七

周书·泰誓上第一

周书·泰誓中第二

周书·泰誓下第三

周书·牧誓第四

周书·武成第五

周书·洪范第六

周书·旅獒第七

周书·金縢第八

周书·大诰第九

周书·微子之命第十

周书·康诰第十一

周书·酒诰第十二

周书·梓材第十三

周书·召诰第十四

周书·洛诰第十五

周书·多士第十六

周书·无逸第十七

周书·君奭第十八

周书·蔡仲之命第十九

周书·多方第二十

周书·立政第二十一

周书·周官第二十二

周书·君陈第二十三

周书·顾命第二十四

周书·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周书·毕命第二十六

周书·君牙第二十七

周书·冏命第二十八

周书·吕刑第二十九

周书·文侯之命第三十

周书·费誓第三十一

周书·秦誓第三十二

仪礼

士冠礼第一

士昏礼第二

士相见礼第三

乡饮酒礼第四

乡射礼第五

燕礼第六

大射仪第七

聘礼第八

公食大夫礼第九

觐礼第十

丧服第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

既夕礼第十三

士虞礼第十四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

有司彻第十七

周易

上经

01.乾(卦一)

02.坤(卦二)

03.屯(卦三)

04.蒙(卦四)

05.需(卦五)

06.讼(卦六)

07.师(卦七)

08.比(卦八)

09.小畜(卦九)

10.履(卦十)

11.泰(卦十一)

12.否(卦十二)

13.同人(卦十三)

14.大有(卦十四)

15.谦(卦十五)

16.豫(卦十六)

17.随(卦十七)

18.蛊(卦十八)

19.临(卦十九)

20.观(卦二十)

21.噬嗑(卦二十一)

22.贲(卦二十二)

23.剥(卦二十三)

24.复(卦二十四)

25.无妄(卦二十五)

26.大畜(卦二十六)

27.颐(卦二十七)

28.大过(卦二十八)

29.坎(卦二十九)

30.离(卦三十)

下经

31.咸(卦三十一)

32.恒(卦三十二)

33.遯(卦三十三)

34.大壮(卦三十四)

35.晋(卦三十五)

36.明夷(卦三十六)

37.家人(卦三十七)

38.睽(卦三十八)

39.蹇(卦三十九)

40.解(卦四十)

41.损(卦四十一)

42.益(卦四十二)

43.夬(卦四十三)

44.姤(卦四十四)

45.萃(卦四十五)

46.升(卦四十六)

47.困(卦四十七)

48.井(卦四十八)

49.革(卦四十九)

50.鼎(卦五十)

51.震(卦五十一)

52.艮(卦五十二)

53.渐(卦五十三)

54.归妹(卦五十四)

55.丰(卦五十五)

56.旅(卦五十六)

57.巽(卦五十七)

58.兑(卦五十八)

59.涣(卦五十九)

60.节(卦六十)

61.中孚(卦六十一)

62.小过(卦六十二)

63.既济(卦六十三)

64.未济(卦六十四)

系辞上

系辞下

说卦

序卦

杂卦

春秋左传

隐公 元年~十一年

隐公元年

隐公二年

隐公三年

隐公四年

隐公五年

隐公六年

隐公七年

隐公八年

隐公九年

隐公十年

隐公十一年

桓公 元年~十八年

桓公元年

桓公二年

桓公三年

桓公四年

桓公五年

桓公六年

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

桓公九年

桓公十年

桓公十一年

桓公十二年

桓公十三年

桓公十四年

桓公十五年

桓公十六年

桓公十七年

桓公十八年

庄公 元年~三十二年

庄公元年

庄公二年

庄公三年

庄公四年

庄公五年

庄公六年

庄公七年

庄公八年

庄公九年

庄公十年

庄公十一年

庄公十二年

庄公十三年

庄公十四年

庄公十五年

庄公十六年

庄公十七年

庄公十八年

庄公十九年

庄公二十年

庄公二十一年

庄公二十二年

庄公二十三年

庄公二十四年

庄公二十五年

庄公二十六年

庄公二十七年

庄公二十八年

庄公二十九年

庄公三十年

庄公三十一年

庄公三十二年

闵公 元年~二年

闵公元年

闵公二年

僖公 元年~三十三年

僖公元年

僖公二年

僖公三年

僖公四年

僖公五年

僖公六年

僖公七年

僖公八年

僖公九年

僖公十年

僖公十一年

僖公十二年

僖公十三年

僖公十四年

僖公十五年

僖公十六年

僖公十七年

僖公十八年

僖公十九年

僖公二十年

僖公二十一年

僖公二十二年

僖公二十三年

僖公二十四年

僖公二十五年

僖公二十六年

僖公二十七年

僖公二十八年

僖公二十九年

僖公三十年

僖公三十一年

僖公三十二年

僖公三十三年

文公 元年~十八年

文公元年

文公二年

文公三年

文公四年

文公五年

文公六年

文公七年

文公八年

文公九年

文公十年

文公十一年

文公十二年

文公十三年

文公十四年

文公十五年

文公十六年

文公十七年

文公十八年

宣公 元年~十八年

宣公元年

宣公二年

宣公三年

宣公四年

宣公五年

宣公六年

宣公七年

宣公八年

宣公九年

宣公十年

宣公十一年

宣公十二年

宣公十三年

宣公十四年

宣公十五年

宣公十六年

宣公十七年

宣公十八年

成公 元年~十八年

成公元年

成公二年

成公三年

成公四年

成公五年

成公六年

成公七年

成公八年

成公九年

成公十年

成公十一年

成公十二年

成公十三年

成公十四年

成公十五年

成公十六年

成公十七年

成公十八年

襄公 元年~三十一年

襄公元年

襄公二年

襄公三年

襄公四年

襄公五年

襄公六年

襄公七年

襄公八年

襄公九年

襄公十年

襄公十一年

襄公十二年

襄公十三年

襄公十四年

襄公十五年

襄公十六年

襄公十七年

襄公十八年

襄公十九年

襄公二十年

襄公二十一年

襄公二十二年

襄公二十三年

襄公二十四年

襄公二十五年

襄公二十六年

襄公二十七年

襄公二十八年

襄公二十九年

襄公三十年

襄公三十一年

昭公 元年~三十二年

昭公元年

昭公二年

昭公三年

昭公四年

昭公五年

昭公六年

昭公七年

昭公八年

昭公九年

昭公十年

昭公十一年

昭公十二年

昭公十三年

昭公十四年

昭公十五年

昭公十六年

昭公十七年

昭公十八年

昭公十九年

昭公二十年

昭公二十一年

昭公二十二年

昭公二十三年

昭公二十四年

昭公二十五年

昭公二十六年

昭公二十七年

昭公二十八年

昭公二十九年

昭公三十年

昭公三十一年

昭公三十二年

定公 元年~十五年

定公元年

定公二年

定公三年

定公四年

定公五年

定公六年

定公七年

定公八年

定公九年

定公十年

定公十一年

定公十二年

定公十三年

定公十四年

定公十五年

哀公 元年~二十七年

哀公元年

哀公二年

哀公三年

哀公四年

哀公五年

哀公六年

哀公七年

哀公八年

哀公九年

哀公十年

哀公十一年

哀公十二年

哀公十三年

哀公十四年

哀公十五年

哀公十六年

哀公十七年

哀公十八年

哀公十九年

哀公二十年

哀公二十一年

哀公二十二年

哀公二十三年

哀公二十四年

哀公二十五年

哀公二十六年

哀公二十七年

累计评论(5条) 4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