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社会软结构学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9.70购买纸书

5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刘海东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01

字       数:11.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社会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该书在逻辑结构、逻辑工程及社会学领域行学术研究,从而提出了一个“社会软结构平衡公式”。据分析,实践这个公式将有助于促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r/>
目录展开

前言

第1章 社会软结构概论

1.1 复杂综合学术研究

1.2 逻辑工程学研究

1.3 研究社会软结构的参照

1.3.1 选择研究参照的意义

1.3.2 计算机软硬件结构

1.3.3 计算机组成原理

1.3.4 计算机软件的层次

1.3.5 总线、网络和人的神经体系

1.3.6 用共享和广播建立的关联

1.3.7 论研究工作的化简

1.4 宇宙中的场

1.5 逻辑场系统论的提出

1.5.1 系统科学社会实践论的提出

1.5.2 逻辑系统论的提出

1.5.3 场系统论的提出

1.5.4 逻辑场系统论的提出

1.6 社会软结构的概念

1.6.1 软结构生命体

1.6.2 社会软结构组成

1.6.3 元素

1.6.3.1 原子元素

1.6.3.2 子生命体

1.6.4 关联

1.6.4.1 环境总线

1.6.4.2 控制总线

1.6.4.3 信息总线

1.6.4.4 需求总线

1.6.4.5 情感总线

1.6.4.6 综合总线

1.6.4.7 六总线的彼此影响

1.6.5 社会软结构工作方法

1.7 三维逻辑工程学的提出

1.7.1 复杂综合研究时代的第一门学术

1.7.2 三维结构思想

1.7.3 三库工具技术

1.8 社会软结构工程

1.9 社会软结构工程周期

1.9.1 什么是生存周期

1.9.2 什么是生存周期的迭代条件

1.9.3 生存周期工作的发起

1.9.4 现实世界的各种生存周期

1.9.5 逻辑工程中的生存周期

1.9.6 对软结构工程周期的研究

1.10 统计学研究的作用

1.11 研究系统发展论的意义

1.12 研究社会软结构的意义

1.13 小结

第2章 逻辑场系统论

2.1 逻辑场系统定义

2.1.1 元素

2.1.1.1 原子元素

2.1.1.2 子系统

2.1.2 关联

2.1.3 控制

2.1.4 论逻辑场系统的成功

2.1.5 群论

2.2 逻辑场系统思想

2.2.1 整体性思想

2.2.2 层次性思想

2.2.3 秩序与演化

2.2.4 组织与自组织

2.2.5 逻辑场系统中的信息

2.2.6 逻辑场系统与知识

2.2.7 逻辑场系统与控制

2.2.8 逻辑场系统复杂性

2.3 逻辑场系统方法

2.3.1 系统分析方法论

2.3.1.1 场系统分析的定义

2.3.1.2 场系统分析的实质

2.3.1.3 场系统分析的常识

2.3.1.4 场系统分析的要素

2.3.1.5 场系统分析的步骤

2.3.2 硬系统工程方法论

2.3.3 软系统工程方法论

2.4 逻辑场系统理论

2.4.1 一般系统理论

2.4.2 控制论

2.4.3 信息论

2.4.4 耗散结构理论

2.4.5 协同理论

2.4.6 突变理论

2.5 逻辑场系统建模

2.5.1 系统建模理论

2.5.2 系统仿真

2.5.3 系统动力学

2.6 逻辑场系统分析

2.6.1 系统分析

2.6.2 预测分析

2.6.3 决策分析

2.7 逻辑场系统优化

2.8 逻辑场系统评价

2.9 逻辑场系统决策

2.10 复杂逻辑场系统

2.11 混沌分形

2.11.1 逻辑场系统混沌理论

2.11.2 逻辑场系统分形理论

2.12 小结

第3章 社会软结构学

3.1 社会软结构是一个场

3.2 论人类的精神世界

3.2.1 个人主义

3.2.2 关联

3.2.3 集体主义

3.2.4 个体主义

3.2.5 人道主义和人权思想

3.2.6 公民思维

3.3 软结构的元素

3.3.1 人的逻辑结构

3.3.2 人群的逻辑结构

3.4 软结构元素的关联

3.5 软结构能量场

3.6 软结构引力场

3.7 软结构的环境

3.8 软结构的控制

3.8.1 元素契约

3.8.2 神经体系

3.8.3 引力体系

3.9 社会软结构的平衡

3.10 社会软结构理论

3.11 软结构建模分析

3.12 论民意、法制和社会稳定

3.13 一国社会整体软结构

3.14 一国政权软结构

3.15 一国公民社会软结构

3.16 一国市场体系软结构

3.17 一国研究体系软结构

3.18 国际社会软结构

3.19 局部社会软结构

3.20 小结

第4章 人类社会软结构

4.1 社会软结构研究方法

4.1.1 场结构“体化”的方法

4.1.2 研究精神世界的变化

4.1.3 人群的逻辑结构

4.1.4 六总线

4.1.5 能量场

4.1.6 引力场

4.1.7 社会环境

4.1.8 人群契约、控制总线、环境影响三者的联系

4.1.9 社会稳定

4.2 雷锋元素和雷锋场

4.3 黑洞元素和黑洞场

4.4 原始社会软结构

4.4.1 研究精神世界的变化

4.4.2 人群的逻辑结构

4.4.3 六总线

4.4.4 能量场

4.4.5 引力场

4.4.6 社会环境

4.4.7 人群契约、控制总线、环境影响三者之间的联系

4.4.8 社会稳定

4.5 奴隶社会软结构

4.5.1 研究精神世界的变化

4.5.2 人群的逻辑结构

4.5.3 六总线

4.5.4 能量场

4.5.5 引力场

4.5.6 社会环境

4.5.7 人群契约、控制总线、环境影响三者之间的联系

4.5.8 社会稳定

4.6 封建社会软结构

4.6.1 研究精神世界的变化

4.6.2 人群的逻辑结构

4.6.3 六总线

4.6.4 能量场

4.6.5 引力场

4.6.6 社会环境

4.6.7 人群契约、控制总线、环境影响三者之间的联系

4.6.8 社会稳定

4.7 资本主义社会软结构

4.7.1 研究精神世界的变化

4.7.2 人群的逻辑结构

4.7.3 六总线

4.7.4 能量场

4.7.5 引力场

4.7.6 社会环境

4.7.7 人群契约、控制总线、环境影响三者之间的联系

4.7.8 社会稳定

4.8 社会主义社会软结构

4.8.1 研究精神世界的变化

4.8.2 人群的逻辑结构

4.8.3 六总线

4.8.4 能量场

4.8.5 引力场

4.8.6 社会环境

4.8.7 人群契约、控制总线、环境影响三者之间的联系

4.8.8 社会稳定

4.9 小结

第5章 社会软结构工程学

5.1 软结构工程目标

5.1.1 契约

5.1.2 环境

5.1.3 制度和制度影响软结构的过程

5.1.4 软结构工程目标

5.2 软结构工程概述

5.2.1 论一般逻辑工程学的应用

5.2.2 三维软结构工程过程

5.2.3 论第一维

5.2.3.1 第一维三库工具

5.2.3.2 第一维工作

5.2.4 论第二维

5.2.4.1 第二维三库工具

5.2.4.2 第二维工作

5.2.5 论第三维

5.2.5.1 第三维三库工具

5.2.5.2 第三维工作

5.3 社会整体软结构工程概述

5.4 优化政权的软结构工程概述

5.5 优化公民社会的软结构工程概述

5.6 优化法制的软结构工程概述

5.7 优化市场体制的软结构工程概述

5.8 优化研究体制的软结构工程概述

5.9 小结

第6章 社会软结构工程周期

6.1 软结构工程周期

6.2 社会整体软结构工程周期

6.3 优化政权的软结构工程周期

6.4 优化公民社会的软结构工程周期

6.5 优化法制的软结构工程周期

6.6 优化市场体制的软结构工程周期

6.7 优化研究体制的软结构工程周期

6.8 小结

第7章 软结构工程质量控制

7.1 契约分析

7.2 环境分析

7.3 软结构工程质量概念

7.4 软结构工程评审技术

7.5 软结构工程质量保证

7.6 软结构工程质量测试

7.7 软结构工程配置

7.8 软结构工程产品度量

7.9 小结

第8章 软结构工程项目控制

8.1 概念

8.2 软结构工程过程度量和项目度量

8.3 软结构工程项目估算

8.4 软结构工程项目进度安排

8.5 软结构工程风险控制

8.6 小结

第9章 统计学研究

9.1 新型统计学的提出

9.2 三维新型统计学分析的提出

9.3 社会整体软结构统计分析

9.4 政权统计分析

9.5 公民社会统计分析

9.6 法制统计分析

9.7 市场体制统计分析

9.8 研究体制统计分析

9.9 小结

第10章 发展中国社会软结构

10.1 对“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的研究

10.2 对“内圣外王”的研究

10.3 对传统社会软结构的研究

10.3.1 论传统社会的精华

10.3.2 批判封建思想

10.3.3 批判封建迷信

10.3.4 应该正确对待国学

10.4 对颜色革命的研究

10.5 人民主体论

10.6 爱国主义发展规律

10.7 当代中国软结构的现状

10.8 对当代中国软结构发展的建议

10.8.1 社会整体软结构的发展

10.8.2 政权软结构的发展

10.8.3 公民社会软结构的发展

10.8.4 社会学分布理论

10.8.5 两极学

10.8.6 研究人群

10.8.7 市场体制软结构的发展

10.8.8 国企应该改革

10.8.9 研究体制软结构的发展

10.8.10 国际社会软结构的发展

10.8.11 局部社会软结构的发展

10.9 发展国民教育刻不容缓

10.10 完善我国法制刻不容缓

10.11 反对腐败现象刻不容缓

10.12 小结

第11章 城镇化和乡村化研究

11.1 复杂综合工作

11.2 复杂综合生活

11.3 复杂综合社区

11.4 对中国城镇化的建议

11.5 对中国乡村化的建议

11.6 其他建议

11.7 小结

第12章 党的大政方针研究

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唯一正确

12.1.1 来之不易

12.1.2 原理正确

12.1.3 前途光明

12.2 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叫人民主体论

12.3 办好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12.4 反对个人崇拜

12.5 反对颜色革命

12.6 广开言路得党心顺民意

12.7 依法治国得党心顺民意

12.8 人民国防得党心顺民意

12.9 系统发展论充满智慧

12.10 小结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