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告别百年激进: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7.00购买纸书

3815人正在读 | 5人评论 7.9

作       者:温铁军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01

字       数:31.8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5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5条)
所谓成功的先发国家或地区,只不过是在占有现代化收益的同时把他们的成本转嫁到了后发国家或地区;所谓失败的后发国家或地区,只不过是把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的时候,被动、甚至积极地承载了先发国家的巨大成本。   通过对 “成本转嫁理论”的理解,就会对先发国家或地区为什么会成功,后发国家或地区为什么会失败有清晰地认识,就会明白如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br/>【推荐语】<br/>通过对 “成本转嫁理论”的理解,就会对先发国家或地区为什么会成功,后发国家或地区为什么会失败有清晰地认识,就会明白如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br/>【作者】<br/>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环保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先后承担多个*重大、重课题,担任国家、省部级多个重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认识与实践的对话》《解读苏南》《八次危机》等多本专著。<br/>
目录展开

自序 金融全球化成本转嫁与中国生态文明战略

第一部分 资本全球化的宏大叙事

第一节 人类创造的两个异化物注1

第二节 全球资本化与制度性致贫

(一)理论创新:成本转嫁论——全球金融化是如何加剧制度性贫困的

(二)经验分析:中国在世纪之交的战略调整

(三)历史经验比较:西方不同于中国的历史演进轨迹

(四)战后双寡头地缘控制下的雁阵式产业转移及西方主导的全球化

(五)当代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结构性变化

(六)生态文明:中国的激进现代化困境和调整方向

(七)自我反思:认同生态文明的学习过程

第三节 国家竞争的“微笑曲线”注4

(一)新币缘战略的“三角结构”是造成全球通胀的根本原因

(二)美国巧实力对中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三)中国处在国家竞争微笑曲线的底部

(四)美国大选年增加对中国影响的变数

(五)地中海经济区的一体化整合

第四节 欧债危机实属政治危机

第五节 日本研究中的另类思考注6

(一)从日本的视角看东亚地缘战略格局中的日本与中国

(二)日本的两个真实经验值得做客观研究

(三)大国战略演变与日本参与东亚一体化的可能性

第六节 从北非“街头政治”看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注10

(一)西方政治体制的债务危机转嫁于发展中国家

(二)“两高一单”的经济发展困境

(三)埃及和北非地区“街头政治”的特点

(四)发达国家高成本政治制度的转嫁

(五)发展中国家会怎样

第二部分 现代化困境

第一节 现代化高成本的预言:奥巴马-金正恩难题注1

(一)资本要素稀缺下的亲资本政策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趋势

(二)关于建国初期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制度安排

(三)揭示现代化高成本的当代新预言:奥巴马-金正恩难题

(四)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次危机转嫁及“三农”问题的缓解

第二节 解构中国现代化注2

(一)中国现代化改革进程的认真反思

(二)经济基础决定了相应的上层建筑,包括话语权

(三)西方模式现代化的危机转嫁机制

(四)中国现代化的危机转嫁机制

第三节 人民币的故事注3

(一)关于人民币故事的两个序曲

(二)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去货币化”的另类解读

(三)中国启动货币化的两个前提

(四)中国启动货币化的巨大代价

(五)中国货币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关系

第四节 我的三个困惑注4

(一)第一个困惑:怎么理解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二)第二个困惑:怎样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第三个困惑:如何在今后20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第五节 中产阶级的“去城市化”注5

(一)资本主义三种模式对城市化规模的影响

(二)中产阶级崛起对“去城市化”的客观需求

第六节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注6

(一)城乡统筹中的“城”与“乡”

(二)重新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分析框架

(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比较

(四)城乡统筹的内涵

第三部分 新世纪的真问题

第一节 中国进入21世纪之初的宏观调控注1

(一)宏观调控面临的国际背景

(二)最难应对的是国内利益关系

(三)缓解资本泡沫

(四)缩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节 政府公司主义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的路径依赖注2

(一)研究真问题:中国的政府公司主义

(二)改革以来三次“圈地运动”与宏观制度变化的相关性

(三)城乡二元结构的缓解

(四)中国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及其经验

第三节 我们是怎样失去并又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注3

(一)背景分析:改革及其前景

(二)历史辨析:失去迁徙自由的过程

(三)“离土不离乡”: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解析

(四)人口大规模流动: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历程

(五)谁可能反对自由迁徙

第四节 资本下乡的交易成本与乡村建设中的社会企业注6

(一)交易成本较低的三种“在地化资本”下乡

(二)交易成本较高的外部资本下乡

(三)乡村建设与社会企业

第四部分 大国忧思

第一节 用脚做学问:我的两次狂野游历注1

第二节 执政党面临的两种挑战注2

(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利益结构固化

(二)后英雄政府时代的合法性问题

第三节 中国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吗注3

(一)两个约束条件下的国家工业化资本积累

(二)社会主义阵营中有两个相似的现象

(三)国际环境变化条件下的战略转变

(四)农村改革的动因是政府退出

(五)三个重大的制度变化

(六)中国有“第三条道路”吗?

第四节 毒奶粉背后的经济学思考注5

(一)“市场失灵”及其与生俱来的负外部性问题

(二)加强奶农的综合性组织化建设,从基础上构建良性利益关系

第五节 中国工会与西方工运注6

(一)不可逆的历史规律

(二)新中国的战略转变

(三)不能照搬以往的工运经验和理论

(四)当前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

第六节 金融异化与学术异化注7

(一)中国人一百年来经历的两个不同历史阶段

(二)何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三)独立思考

(四)互动交流

第七节 中国林改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注8

(一)分—卖—分:三次林改背景分析

(二)新时期林改的战略意义

(三)进一步深化林区改革的要点

第五部分 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政府治理的中西差异注1

(一)西方对立的主流意识形态对“我们”不适用

(二)经济现代化与贫富差别拉大

(三)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城乡二元结构下的软着陆

(四)关于东方理性的讨论

(五)中国社会“金字塔”型的稳态结构

第二节 解读“珠三角”的发展规律注2

(一)区域整合规律:纵向整合成功率高,平面整合十分困难

(二)珠三角产业资本积累既得益于也失之于香港制造业转移

(三)在二次创业没入正轨的情况下,珠三角的产业提升之路

(四)珠三角发展的宏观条件——作为龙头的香港以及亚非陆桥的打通

第三节 全球危机与苏南经验注3

(一)引语:构建工业化原始积累与制度建构的逻辑相关

(二)宏观背景:全球资本化与及其危机成本

(三)苏南工业化:原始积累的制度经验与后续演变

(四)全球危机下苏南的机遇与挑战

第六部分 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 全球危机与生态文明注1

(一)生态文明的序曲:全球危机

(二)中国特色的中国经验

(三)复兴乡村,建设生态文明

第二节 生态文明与中产阶级下乡注2

(一)新农村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动员

(二)中国生态文明依存的基础是乡土社会

(三)乡土文化复兴的第一个条件(乡土社会作为承载危机的基础)

(三)培田村的故事

(四)乡村建设的两个要点总结:意义与方向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注7

(一)宏观背景:生产过剩与投资拉动

(二)生态文明战略及其有关概念讨论

(三)中国三大差别再平衡战略的实际过程

(四)地方高负债与中央两难局面

(五)经济社会结构历史性变化及其利益诉求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与平民教育的创新注8

(一)生态文明内涵教育的多样性和在地化

(二)生态文明阶段需要的平民教育创新

(三)教育产业化不能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

(四)教育产业化的信息单方垄断及利益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五)新型城镇化对应着在地的知识创新

后记

累计评论(5条) 9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