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电子书

(1) 红学“圈外人”,红楼“有缘人”——关于《红楼梦》,白先勇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看过《红楼梦》的、沒有看过的。”张爱玲说:“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骨,三恨《红楼梦》未完。”民国以来,红学家无数,殚精竭虑探索红楼之秘。有人说李劼是中国知识界的一个异数,有人说是洪荒之音,甚至你无须认同他的具体观点,但又无法回避他的出现而造成的刺激。余秋雨说:“李劼对《红楼梦》有很深的缘分,有较高的哲学美学素养,熟知现代文化,而他恰恰又是红学‘圈外人’,这就使他有可能对《红楼梦》研究做点有趣的事情。”

售       价:¥

纸质售价:¥39.50购买纸书

676人正在读 | 5人评论 6.9

作       者:李劼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01

字       数:25.7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鉴赏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4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4条)
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红楼梦》里获得淋漓尽致的呈现。 贾宝玉的死亡准备,林黛玉的爱情期待,薛宝钗的生存策略,补天者的意兴阑珊,老祖宗的牌桌阴影,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或论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叙述阅读之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本书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方法,横坐标是世界文化,纵坐标是中国文化,从历史文化和生命美学的角度,重新解读《红楼梦》,在王国维的悲剧说、胡适的考据说之后,从《红楼梦》所提供的真实图像和丰富的信息之中,解析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命运。侬好!红楼!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经典一样,《红楼梦》也颇具地标意味,并且也同样承文化的始源性。但丁《神曲》源自新约《圣经》,歌德《浮士德》呈示有关荷马史诗的记忆,塞万提斯《唐·吉诃德》缅怀骑士时代,莎士比亚戏剧综合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双重传统。由此可见,《红楼梦》从《山海经》神话起笔,并非偶然的巧合。正如文明是递的,文化是回返的,以文艺复兴的形式。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自有宋年间悄悄始,至《红楼梦》问世方才彰显其巍然恢宏的气象。 李劼此著问世已有二十年,仅在大陆就出过好几版,本版今扩至十六章,增订内容是近年在美国西部伯克利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长文,即《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之间的对称性,从而补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的想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既解读了《红楼梦》,又解读了中国文化及其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封面图画:《红楼梦》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清代孙温绘图)<br/>【推荐语】<br/>(1) 红学“圈外人”,红楼“有缘人”——关于《红楼梦》,白先勇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看过《红楼梦》的、沒有看过的。”张爱玲说:“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骨,三恨《红楼梦》未完。”民国以来,红学家无数,殚精竭虑探索红楼之秘。有人说李劼是中国知识界的一个异数,有人说是洪荒之音,甚至你无须认同他的具体观,但又无法回避他的出现而造成的刺激。余秋雨说:“李劼对《红楼梦》有很深的缘分,有较高的哲学美学素养,熟知现代文化,而他恰恰又是红学‘圈外人’,这就使他有可能对《红楼梦》研究做有趣的事情。” (2) 红学“偏见”,红楼“洞见”——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李劼不是红学家,1980年代来的中国当代文学探索,以史铁生、余华、苏童、陈染等引领潮头,而以惊人才华澎湃推动的理论重镇之一,就是李劼。他以这种身份论《红楼梦》乃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被指有批评家的“artistic excuse”。同样例子,木心讲述《文学回忆录》(暨“世界文学史讲座”),昆德拉、卡尔维诺、纳博科夫谈论文学经典……谁会以所谓文学史家的专业标准,苛求之? (3) 红学“奇书”,红楼“天书”——本书是增订版,首版1990年代问世,是高校课堂讲稿,获赞至今已超过二十年,仅在中国大陆就有过好几轮版本,总有读者以高价追淘之。豆瓣书友说,这是一本差儿让我“走火魔”的书籍,需要二十年之后再来阅读。另一豆瓣书友说,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对我的思想造成“*影响”的作家。读李劼的文章,邵燕祥说:“可称得上是‘集束手榴弹’,对于我这样无论什么书都只愿随便翻翻的读者,因他不矫揉造作,故我乐于倾听。”<br/>【作者】<br/>李劼,作家,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本名陆伟民,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木心论》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李劼认为,拿掉《红楼梦》,中国文化的一双眼睛就没有了;拿掉唐诗宋词,中国文化的一张美丽面孔就没有了;拿掉先秦诸子,中国文化就不成立了。今天,剥落什么,就重生什么,中国的思想文化资源需重新整合,李劼三部曲《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等书,即尝试提供整合的大致框架。就近而言,是没多少人真正读懂的《红楼梦》、自沉昆明湖的王国维、壁立千仞的陈寅恪等一脉文化香火的承继。而从先秦六柱,重新厘定杨朱贵己、李耳无为、墨翟兼爱、管仲人本、公孙龙非马、庄周逍遥的思想光谱,六位大家犹如六根支柱(需摒弃的是儒家法家之荀况的帝王术、商鞅的军国主义理念、韩非的权术等),乃至《山海经》神话中的人文风貌,上古伏羲先民的全息智慧。背后一以贯之的思想线索,即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复兴的是被历史掩埋的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br/>
目录展开

增订版序

台版自序

首版自序

绪论 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

第一章 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

第二章 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

第三章 叙述阅读: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

第四章 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

第五章 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

第六章 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

第七章 贾宝玉的死亡准备

第八章 林黛玉的爱情期待

第九章 薛宝钗的生存策略

第十章 补天者的意兴阑珊

第十一章 老祖宗的牌桌阴影

第十二章 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

第十三章 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

第十四章 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

第十五章 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

第十六章 《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

后记

累计评论(4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