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地区收入差异的演变分解与动因基于不同方法的研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22.10购买纸书

1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吴建新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字       数:11.6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区域经济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全国平均收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中国也逐步中等收国家行列,但非均衡的增长模式也带来了严重的地区收差距问题。过大的地区收差距不但带来了经济效率的问题,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鉴于这一原因,地区收水平的收敛和决定问题就成为近年来国内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我国地区发展差异的要素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之争更是近年来的热,美国经济学家Paul Krugman提出的对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质疑将这一问题的争论推向高潮。研究地区收差距的演变、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不但可以解释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还可为缩小地区收差距、实现经济赶超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据。与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地区收差距与对外放政策存在密切的关系,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投资在中国地区收差距的扩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书将中国地区收差距的形成置于放经济条件之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地区劳均产出(即劳动生产率)的分布演变、构成和影响因素。
目录展开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

1.3 结构安排

1.4 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生产率理论研究现状

2.1.1 生产率理论的发展和度量

2.1.2 劳均产出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2 生产率的分解和决定

2.2.1 封闭条件下生产率的分解和决定

2.2.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率决定

2.2.3 国内外对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和决定因素的研究

2.3 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与述评

3 我国地区劳均产出的动态分布及其决定

3.1 引言

3.2 方法和数据

3.2.1 核密度分布方法

3.2.2 动态分布方法

3.3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

3.3.1 我国地区劳均产出分布的历史演变

3.3.2 劳均产出的动态分布分析

3.4 物质资本与劳均产出

3.5 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均产出

3.6 劳均产出的方差分解

3.7 小结

4 地区收入差距的新古典分解

4.1 引言

4.2 模型

4.3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4.4 地区差距的统计分析

4.4.1 不考虑人力资本因素

4.4.2 考虑人力资本因素

4.5 方差分解分析

4.5.1 不考虑人力资本的情况

4.5.2 考虑人力资本的情况

4.5.3 敏感性分析

4.6 小结

5 地区收入差异的非参数分解

5.1 引言

5.2 方法与数据

5.2.1 劳均产出的四元分解

5.2.2 数据来源

5.3 分解结果与分析

5.3.1 生产前沿

5.3.2 1982—1992年劳均产出变化的分解结果

5.3.3 1992—2005年劳均产出变化的分解结果

5.3.4 地区劳均产出增长率差异的方差分解

5.4 劳均产出增长率构成对地区劳均产出水平影响的分布分析

5.5 技术和要素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5.6 小结

6 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参数分解

6.1 引言

6.2 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方法和数据来源

6.3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结果分析

6.3.1 1982—1992年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结果分析

6.3.2 1992—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结果分析

6.4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收敛和分布分析

6.4.1 绝对收敛分析

6.4.2 分布分析

6.5 小结

7 全要素生产率的参数分解

7.1 引言

7.2 研究方法

7.3 数据说明及实证结果分析

7.3.1 数据说明

7.3.2 经验结果分析

7.4 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7.5 小结

8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决定

8.1 引言

8.2 模型

8.3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8.3.1 变量说明

8.3.2 数据来源

8.4 实证检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8.4.1 计量方法说明

8.4.2 以进口为技术外溢变量的检验结果与分析

8.4.3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技术外溢变量的检验结果与分析

8.5 小结

9 开放经济条件下地区劳均产出的决定

9.1 引言

9.2 模型

9.3 变量和数据说明

9.3.1 变量说明

9.3.2 数据来源

9.4 实证检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9.4.1 计量方法说明

9.4.2 检验结果及分析

9.5 小结

10 结论和研究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政策意义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