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五版)(下册)(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瑞华法学研究系列)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35.40购买纸书

33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陈瑞华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15

字       数:47.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法律法规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研究了刑事诉讼法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呈现了这一学科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该书分13个部分,共33章,在对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发展史行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行了反思。该书全面展示了较成体系的五大理论,即诉讼价值理论、诉讼构造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讼模式理论和司法裁判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讨论了刑事诉讼中的辩护问题、强制措施问题、量刑程序问题和被告人诉讼地位问题。后,该书还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生成机制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和变迁问题行了反思性评论。“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作者注重从中国的法制经验中提炼出普遍的法律理论,这也是中国法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该书通篇都体现了这一研究旨趣。<br/>【推荐语】<br/>导语_评_推荐词<br/>【作者】<br/>陈瑞华,1967年2月生于中国山东。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2010年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资格。主要学术兴趣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司法制度和程序法理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其中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3);《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5);《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2010);《程序性制裁理论》(2004,2010);《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8,2010);《论法学研究方法》(2009);《比较刑事诉讼法》(2010);《程序正义理论》(2010);《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2010);《刑事证据法学》(2012,2014);《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2012);《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2015)。<br/>
目录展开

第七部分 裁判理论

第七部分导读

第十六章 刑事司法裁判的三种形态

一、引言

二、定罪裁判

三、量刑裁判

四、程序性裁判

五、三大裁判形态的制度影响

第十七章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侦查中心主义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

一、引言

二、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法庭调查

三、对案卷笔录证据能力的天然“推定”

四、对案卷笔录证明力的优先接受

五、“仪式化”、“剧场效应”与庭审功能

六、结论

第十八章 彻底的事实审——第一审程序与上诉审程序的关系

一、引言

二、事实审的形式化

三、“彻底的事实审”理念的提出

四、在第一审程序中构建“彻底的事实审”的必要性

五、重构事实审的改革努力

六、走向“彻底的事实审”

第十九章 程序性裁判中的理论问题——以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为切入的分析

一、引言

二、程序性裁判的性质

三、先行调查原则及其例外

四、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初步审查

五、正式调查程序

六、程序性裁判中的证明机制

七、程序性裁判中的救济机制

八、结论

第二十章 相对独立的量刑裁判模式

一、比较法的考察

二、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三、量刑程序改革所面临的理论困境

四、结论

第八部分 辩护理论

第八部分导读

第二十一章 刑事辩护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引言

二、刑事辩护的双重意义

三、程序性辩护和量刑辩护的兴起

四、辩护权的诉权性质

五、辩护权的权利主体

六、结论

第二十二章 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辩护

一、引言

二、美国的无效辩护制度

三、美国无效辩护制度的理论贡献

四、中国的有效辩护制度

五、我国引入无效辩护制度的可能性

六、结论

第二十三章 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德国的“独立司法机关”理论

三、中国的独立辩护人理论

四、对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

五、律师独立辩护的限度

六、委托人授权和信任基础上的独立辩护

第九部分 强制措施理论

第九部分导读

第二十四章 未决羁押制度的比较研究

一、引言

二、未决羁押与逮捕的分离

三、未决羁押的法定理由

四、对羁押的其他实体限制

五、羁押期限及其延长

六、羁押的场所

七、对未决羁押的司法救济

八、程序性辩护

九、结论:限制未决羁押的一般原则

第二十五章 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

一、引言

二、未决羁押的性质

三、未决羁押的期限及其延长

四、未决羁押的救济途径

五、未决羁押的场所

六、对中国未决羁押制度的反思

第十部分 量刑程序理论

第十部分导读

第二十六章 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

一、引言

二、量刑信息与定罪信息的不一致性

三、诉权对量刑裁判权的制约

四、公诉权内涵的必要延伸

五、作为独立辩护形态的量刑辩护

六、被害人对量刑过程的参与

七、量刑程序中的证据规则

八、结论

第二十七章 量刑信息的调查

一、引言

二、英美“量刑前报告”制度的可借鉴性

三、量刑建议与量刑信息的搜集

四、辩护方在调查量刑信息中的作用

五、作为量刑信息来源的被害人

六、结论

第十一部分 被告人的诉讼地位

第十一部分导读

第二十八章 “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

一、引言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历史考察

三、“坦白从宽”的诉讼效果

四、嫌疑人的如实回答义务

五、被告人的认罪态度

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辩护效果的影响

七、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

八、结论

第二十九章 被告人的双重诉讼地位——以被告人阅卷权问题为切入的分析

一、引言

二、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正当性

三、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消极后果

四、被告人的双重诉讼角色与阅卷权

五、解决被告人阅卷权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十二部分 刑事诉讼程序的生成机制

第十二部分导读

第三十章 法律程序构建的基本逻辑

一、引言

二、法律程序构建的理念基础

三、刑事诉讼构造的诉讼化

四、刑事诉讼中的权利救济机制

五、法律程序生成的经验基础

六、法律程序生成的宪法根基

第三十一章 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

一、引言

二、立法机关在推动制度变革方面的局限性

三、制度变革中的司法推动主义

四、制度变革的另一条道路

第十三部分 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和变迁

第十三部分导读

第三十二章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一、引言

二、刑事程序法的实施机制

三、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

四、遵守程序所带来的利益损失问题

五、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

六、法律程序的司法体制保障

七、结论

第三十三章 案卷移送制度的演变与反思

一、引言

二、1979年确立的庭前案卷移送制度

三、1996年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

四、“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形成

五、庭前移送案卷制度的重新恢复

六、制约案卷笔录移送制度的几个深层因素

七、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按作者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二、英文部分(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索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