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三版)电子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三版)》教材是由同济大学博导、国内知名的固废专家赵由才教授主持编写,编写团队具有丰富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关科研和工程经验。教材内容紧紧结合当前生活垃圾共卫生填埋为主向焚烧发电为主的转变主线,新增环境卫生信息化和在线监测及监管等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是一本在高等院校本科教材结合社会信息化大环境的与时俱的新教材。同时,教材配有二维码动画资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强读者的学习兴趣。

售       价:¥

纸质售价:¥37.70购买纸书

17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赵由才、牛冬杰、柴晓利 等 编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字       数:25.5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大中专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预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固体废物焚烧技术,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与厌氧发酵技术,生物质热解技术,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典型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使用。  <br/>【推荐语】<br/>《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三版)》教材是由同济大学博导、国内知名的固废专家赵由才教授主持编写,编写团队具有丰富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关科研和工程经验。教材内容紧紧结合当前生活垃圾共卫生填埋为主向焚烧发电为主的转变主线,新增环境卫生信息化和在线监测及监管等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是一本在高等院校本科教材结合社会信息化大环境的与时俱的新教材。同时,教材配有二维码动画资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强读者的学习兴趣。<br/>【作者】<br/>赵由才,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博导,  1991 年 10 月到同济大学工作至今。在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填埋场中矿化垃圾利用原理与技术、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泥填埋技术、危险废物固化和氧化锌矿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方面作了创新性研究工作。       赵由才 1995 年获欧盟 Marie-Curie (玛丽 - 居里)奖学金,选国家* ( * ) 跨世纪优  秀人才、上海市科技 ” 启明星 ” 人才计划和 “ 启明星后 ” 人才跟踪计划,被评为上海市优  秀青年教师。       担任《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化学》、《环境工程》、《过程工程学报》、《同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杂志编委、《苏州科技学院学报》顾问,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导、江苏工业学院、南京化工大学、石油大学(北京)兼职教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垃圾处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和中国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专家委员会环境卫生专家组专家、上海市 “ 十五 ” 期间科技发展重领域技术预见专家,上海市环卫局科技顾问。        <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内容提要

版权页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固体废物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1.1.1 固体废物的定义

1.1.2 固体废物的性质

1.1.3 固体废物的分类

1.2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1.3 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置

1.4 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资源化

1.4.1 生活垃圾分类的定义

1.4.2 以资源化为导向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二维码-1-生活垃圾分类与智能环卫

1.4.3 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4.4 发达国家生活垃圾资源化

1.5 环境卫生信息化

1.5.1 环卫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5.2 环卫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范围

1.5.3 环卫信息化系统典型技术架构

1.5.4 环卫信息化系统的网络拓扑

1.5.5 信息化在环卫车辆作业监管中的应用

1.5.6 信息化在环卫设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5.7 信息化在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

1.6 工业固体废物

1.6.1 化工冶金采矿废物

1.6.2 废机电和废家电

1.6.3 废橡胶

1.6.4 建筑垃圾

二维码-2-建筑垃圾资源化流程

1.7 危险废物

1.8 医疗废物

二维码-3-医疗废物运营管理流程图

第2章 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和机械分选技术

2.1 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2.1.1 混合收集

二维码-4-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流程

2.1.2 分类收集

2.2 生活垃圾清运

2.2.1 拖曳容器收集操作法

2.2.2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

2.2.3 收集车辆

2.2.4 收集次数与作业时间

2.2.5 垃圾收集质量要求

2.2.6 生活垃圾收运路线

2.2.7 生活垃圾转运

2.2.8 集装化转运系统中转站

2.3 固体废物分选

二维码-5-生活垃圾分选

2.3.1 固体废物筛分

二维码-6-颚式破碎机

2.3.2 风力分选

2.3.3 磁选

2.3.4 电力分选

2.4 城市道路保洁技术

第3章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3.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过程

3.2 填埋场总体设计

3.2.1 填埋场工程

二维码-7-填埋场路基箱改进措施

3.2.2 规划布局

3.2.3 填埋区构造及填埋方式

3.2.4 地表水排水设施

3.2.5 环境监测设施

3.2.6 基础设施

3.2.7 终场规划

3.3 填埋工艺

二维码-8-填埋场摊铺压实工艺

3.4 场地处理与场底防渗系统

3.4.1 场地处理

3.4.2 场底防渗系统

3.4.3 人工水平防渗系统

二维码-9-填埋场雨污分流工艺

3.4.4 渗滤液收集系统

3.5 渗滤液产生与处理

3.5.1 渗滤液的来源与特性

3.5.2 渗滤液处理方法

二维码-10-渗滤液处理工艺

二维码-11-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深度处理工艺

二维码-12-高能离子超导次声设备除臭

3.6 填埋气体的导排及综合利用

3.6.1 填埋气体的组成与性质

3.6.2 产气量确定

3.6.3 填埋气体的主动导排方式及系统组成

二维码-13-填埋场文丘里泵水气联排工艺

3.6.4 填埋气体的利用

3.6.5 填埋场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

3.7 终场覆盖、封场与土地利用

二维码-14-生活垃圾堆场修复流程

3.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改性与卫生填埋操作技术

3.8.1 污泥改性与卫生填埋

二维码-15-污泥脱水

3.8.2 污泥调理固化压滤深度脱水处理

3.8.3 污泥填埋场稳定化过程

3.8.4 污泥填埋场渗滤液

3.9 可持续生活垃圾填埋技术

二维码-16-垃圾填埋流程及矿化垃圾开采利用

3.10 卫生填埋作业信息化

第4章 危险废物鉴别与末端安全处置技术

4.1 概述

4.2 危险废物的判别方法及鉴别标准

二维码-17-危险废物鉴别

4.2.1 危险废物名录法判断

4.2.2 危害特性鉴别法

二维码-18-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

4.3 危险废物预处理

二维码-19-工业固体废物高静压预处理技术流程

4.4 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

4.4.1 水泥固化/稳定化

4.4.2 石灰固化

4.4.3 熔融固化技术

4.4.4 药剂稳定化处理技术

4.5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4.5.1 建设框架

4.5.2 选址

4.5.3 总体设计

4.5.4 填埋区构造及填埋方式

4.5.5 终场规划

4.5.6 填埋工艺

4.5.7 水平防渗系统

4.5.8 垂直防渗系统

4.5.9 填埋气体导排

二维码-20-填埋异味控制工艺

4.5.10 渗滤液产生与处理

二维码-21-危险废物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流图

4.5.11 终场覆盖与封场

4.5.12 环境监测

4.5.13 现场运行管理

4.6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技术

4.6.1 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

4.6.2 危险废物焚烧系统

4.7 其他处置技术

第5章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

5.1 概论

二维码-22-焚烧工艺流程

5.2 焚烧过程及焚烧产物

5.2.1 焚烧的产物

5.2.2 焚烧技术指标和标准

5.2.3 影响焚烧的主要因素

5.2.4 四个控制参数的关系

5.3 焚烧过程平衡分析

5.3.1 物质平衡分析

5.3.2 热平衡分析

5.3.3 主要焚烧参数计算

5.4 固体废物焚烧系统

二维码-23-危险废物焚烧

二维码-24-生活垃圾焚烧现状

5.4.1 垃圾接收系统

5.4.2 焚烧系统

5.4.3 助燃空气系统

5.4.4 余热利用系统

5.4.5 蒸汽及冷凝水系统

5.4.6 烟气净化系统

5.4.7 灰渣处理系统

5.4.8 飞灰处理技术

5.4.9 自动燃烧控制技术

5.5 固体废物焚烧炉

5.5.1 炉排型焚烧炉

5.5.2 流化床焚烧炉

二维码-25-流化床焚烧炉

5.5.3 回转窑焚烧炉

5.5.4 各种焚烧炉的综合性能对比

5.6 废物焚烧炉设计

5.6.1 炉型

5.6.2 送风方式

5.6.3 炉膛尺寸的确定

5.6.4 设计参数

5.6.5 机械炉排焚烧炉的设计

5.6.6 机械炉排焚烧炉升温与降温

5.7 焚烧烟气控制技术

5.7.1 湿法净化工艺

5.7.2 半干法净化工艺

5.7.3 干法净化工艺

5.7.4 NO_x净化工艺

5.8 垃圾焚烧厂选址原则

5.9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信息化

5.9.1 信息化在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应用

5.9.2 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化系统架构

5.9.3 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化SIS系统

5.9.4 生活垃圾焚烧厂数据预警系统

5.9.5 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化指标性能计算分析系统

5.9.6 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化经济指标考核系统

5.9.7 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化生产报表管理系统

5.9.8 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化MIS系统

5.9.9 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化资产管理系统

5.9.10 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化经营管理系统

5.10 生活垃圾焚烧厂在线监测技术

5.10.1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5.10.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5.10.3 焚烧厂CEMS关键技术要求

第6章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与厌氧发酵技术

6.1 堆肥原理及影响因素

6.1.1 定义与分类

6.1.2 好氧堆肥原理

二维码-26-堆肥技术

6.1.3 影响堆肥的因素

6.1.4 堆肥的腐熟度及其判定

6.2 有机废物堆肥工艺

6.2.1 好氧堆肥的基本工艺

二维码-27-有机垃圾快速稳定化工艺流程

6.2.2 典型好氧堆肥工艺

6.3 好氧堆肥设备

6.3.1 进料供料设备

6.3.2 发酵设备

6.4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发酵

6.4.1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发酵定义

6.4.2 厌氧发酵原理

6.4.3 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

6.4.4 甲烷形成理论及计算

6.4.5 厌氧发酵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6.5 厌氧发酵设备与工艺

6.5.1 传统发酵系统

6.5.2 现代大型工业化沼气发酵设备

6.5.3 发酵工艺

6.6 湿式发酵与干式发酵处理工艺

6.7 沼气与沼渣的综合利用

6.7.1 沼气的利用

6.7.2 沼液与沼渣的利用

6.8 有机垃圾生物发酵产氢产甲烷

6.8.1 生物制氢

6.8.2 日处理量10t餐厨垃圾联合产氢产甲烷一体化设备

第7章 有机固体废物热解技术

7.1 热解原理

7.1.1 热解定义

7.1.2 热解过程及产物

二维码-28-固体有机废物热解过程

7.1.3 热解特点

7.2 热解动力学模型

7.2.1 热解动力学方程

7.2.2 数值解求解方法

7.2.3 转化函数

7.3 热解工艺

7.3.1 工艺分类

7.3.2 影响热解的主要参数

7.4 热解装置

7.4.1 固定床

7.4.2 流化床

7.4.3 回转窑

7.5 热解产物

7.5.1 生物油

7.5.2 热解气

7.5.3 生物炭

7.6 生活垃圾热解案例分析

第8章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8.1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与技术

8.1.1 处理技术

8.1.2 资源化途径

8.2 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8.2.1 矿业固体废物的产生、特点和危害

8.2.2 矿山废石与尾矿

8.2.3 冶炼渣

8.3 煤矸石的处理与资源化

8.3.1 煤矸石的产生与分类

8.3.2 煤矸石的组成与危害

8.3.3 煤矸石的资源属性与利用途径

8.4 粉煤灰的处理与资源化

8.4.1 概况

8.4.2 粉煤灰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

8.4.3 粉煤灰在环保上的应用

二维码-29-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途径

8.4.4 粉煤灰的工程填筑应用

8.4.5 从粉煤灰中回收有用物质

8.4.6 生产功能性新型材料

8.5 钢铁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8.5.1 钢铁工业固体废物概况

8.5.2 高炉渣

8.5.3 钢渣

8.6 化学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8.6.1 概况

8.6.2 硫铁矿渣

8.6.3 磷石膏

8.6.4 铬渣

8.7 清洁生产与工业产业园

8.7.1 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原则

8.7.2 清洁生产技术及其实施途径

8.7.3 生态产业园

第9章 典型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9.1 废橡胶的回收处理方法

9.1.1 整体再用或翻新再用

9.1.2 生产胶粉

9.1.3 制造再生胶

9.1.4 热解与焚烧

9.2 废汽车的回收与处理

9.2.1 废汽车材料回收的工艺流程

9.2.2 部分配件的再生

9.2.3 金属材料回收

9.2.4 废汽车中铝金属的回收

9.2.5 废汽车镁合金的再生工艺

9.2.6 废汽车的热解与焚烧处理

9.3 电子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二维码-30-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源环境问题

9.3.1 电路板的机械处理方法

9.3.2 电子废物的火法冶金技术

9.3.3 热解法

9.4 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和处理

9.4.1 废塑料基本分类

9.4.2 废塑料来源

9.4.3 废塑料回收利用及处理技术

二维码-31-塑料分类及回收方法

9.5 废电池的回收与综合利用

9.5.1 废电池再生利用技术

9.5.2 废干电池的综合处理技术

9.5.3 废镉镍电池的综合处理技术

9.5.4 混合电池的处理技术

9.5.5 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

9.6 碱溶性金属废物碱介质提取技术

9.6.1 废物和尾矿中碱溶性金属碱介质浸出过程

二维码-32-锌的碱介质湿法冶金工艺

9.6.2 浸出工艺及动力学

9.6.3 碱溶性金属废物碱介质中金属提取技术

二维码-33-碱法产锌设备流程

9.7 污泥厌氧消化

9.7.1 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9.7.2 消化池设计

9.8 餐厨垃圾处理

二维码-34-餐厨垃圾资源化流程

二维码-35-餐厨垃圾交联聚合流程

9.8.1 堆肥处理

9.8.2 厌氧发酵处理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