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以文学见证奥斯维辛,纪念战争中遭焚毁的生命)电子书

◆解构主义批评代表人物、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 ◆以文本细读探究卡夫卡的作品如何预言了奥斯维辛,文学如何言说、记忆种族屠杀浩劫,以及深陷“后9·11”政治危机的世界将何去何从。 ◆二十世纪“共同体的焚毁”湮没了超过六百万的生命,也泯灭了某种田园诗化的历史意识的欢腾。在米勒笔下,文学以言行事,冲破阿多诺立下的写诗禁令,见证策兰曾言及的不可见证之事,并由此指引我们从记忆走向行动。

售       价:¥

纸质售价:¥34.00购买纸书

15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美)J. 希利斯·米勒

出  版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26

字       数:30.9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鉴赏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奥斯维辛之后,甚至写首诗,也是野蛮的。”  《共同体的焚毁》挑战了阿多诺有关大屠杀后的审美生产的著名言论,主张文学见证*的集体与个人经历的可能性。米勒在各类文本和现实间构筑起一个本雅明式的异质星丛。从史蒂文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思想到让-吕克•南希、德里达、德勒兹等哲学家阐发的共同体理论及相关论述,从卡夫卡的小说到与大屠杀相关的小说,再到莫里森的《宠儿》,从德国当初纳粹上台的国内变化到美国近年的形势走向,米勒辨析关于共同体的主要观,细读创作于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剖析美国令人担忧的国内外情势,以文学生动的情感特质诠释了共同体的机制与悖反,既为曾经的大屠杀及奴隶制做出见证,也提醒当今屹立于自己的摩利亚山的我们时时肩负个人选择的重任。<br/>【推荐语】<br/>◆解构主义批评代表人物、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 ◆以文本细读探究卡夫卡的作品如何预言了奥斯维辛,文学如何言说、记忆种族屠杀浩劫,以及深陷“后9·11”政治危机的世界将何去何从。 ◆二十世纪“共同体的焚毁”湮没了超过六百万的生命,也泯灭了某种田园诗化的历史意识的欢腾。在米勒笔下,文学以言行事,冲破阿多诺立下的写诗禁令,见证策兰曾言及的不可见证之事,并由此指引我们从记忆走向行动。<br/>【作者】<br/>作者简介 J. 希利斯·米勒(J. Hillis Miller),哈佛博士,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欧美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杰出学者,解构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教于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现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语与比较文学系杰出教授。主要代表作有《阅读叙事》(Reading Narrative, 1998)、《小说与重复》(Fiction and Repetition, 1982)、《小说中的共同体》(Communities in Fiction, 2014)、《萌在他乡:米勒中国演讲集》(An Innocent Abroad: Lectures in China, 2015)等。 译者简介 陈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br/>
目录展开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共同体理论

第一章 南希与史蒂文斯的对立

史蒂文斯的共同体

另一种共同体

第三种共同体

第二部分 弗兰茨·卡夫卡:奥斯维辛预感

第二章 卡夫卡作品中的奥斯维辛先兆

卡夫卡和大屠杀

卡夫卡和大屠杀文学

卡夫卡作品:奥斯维辛的预兆

卡夫卡的创作方式:内层空间

下落不明的人失踪了

第三章 《审判》:共同体崩溃,言语行为失效

《审判》的当代性

《审判》中的重影和重复:怪怖的架构(1)

阐释学原则失败

抵制阐释

《审判》中的言语行为

叙述者适当的施行式

第四章 《城堡》:共在消失,阐释不定

《城堡》和叙事学(1)

为什么现在读《城堡》?

打电话的K

主题复现

摇摆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无法确证的阐释行为

矛盾形式

为什么有这些无法解决的矛盾?

他者语言之阐释:卡夫卡和《米德拉什》

无通道;无联系

《城堡》中的(非)共同体

K和我

第三部分 大屠杀小说

序 后奥斯维辛小说中的共同体

第五章 三部大屠杀小说

《辛德勒名单》

《黑犬》

《鼠族》

第六章 伊姆雷·凯尔泰斯的《无命运的人生》:以小说为证

写在正文之前

初探《无命运的人生》

虚构作品能见证奥斯维辛吗?

为奥斯维辛作证之阻碍

作为见证的反讽叙事

久尔考的反讽

或这,或那

“自然地”

“穆斯林”及其幸存的见证者

《无命运的人生》中共同体的焚毁

为什么叫“无命运的人生”?

扼要重述

奥斯维辛里的共同体

第四部分 奥斯维辛之后的小说

第七章 莫里森的《宠儿》

后现代小说杰作《宠儿》

如今世道

阅读《宠儿》,益处何在?

塞丝的故事

《宠儿》刻画了何种共同体?

我们能认可塞丝的做法吗?

结束语

注释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