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一课经济学电子书

¤ 长销70年、再版41次,永不过时的经济学经典。《一课经济学》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被译成8种语言,在全球销售百万册。其中所探讨的公共建设工程、*工资、出口、房租管制、价格体系等经济观至今仍有一定的启发性。 ¤ 备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弗里德曼等大师赞誉。弗里德曼称之为“经典”,哈耶克认为“没有一本书能像《一课经济学》这样,让不了解经济学的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经济学原理”。

售       价:¥

纸质售价:¥37.10购买纸书

154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7.5

作       者:(美)亨利 · 黑兹利特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01

字       数:10.9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3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30条)
这个时代,信息繁杂、众说纷纭,要做个洞悉规律和趋势的明白人,掌握经济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美国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早在20世纪就发现,经济学中充斥着影响人们决策的谬误,我们必须学会识别才能不被误导。整个经济学可以简化为一堂课,即关注整体而非个人或局部的利益。 《一课经济学》是一堂由浅深的门课,涉及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公共建设工程、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工资、房租管制、储蓄和通货膨胀。作者认为,那些看似有道理的理论和学说,比如:多难兴邦,机器抢走了就业,提高关税能保护民族产业,制定*工资标准能保护穷人,政府应该管制房租……其实都是片面而浅显的认知。这堂课告诉我们两种思维方式: 1.人们要避免天生短视的倾向,要关注某个经济行为的长远而非即时效应; 2.判断一个经济计划是否可行,要考略其对所有而非特殊群体的影响。 《一课经济学》呈现了不同经济学家对于政策、制度、法律、道德和人性的不同思考逻辑。经济学很复杂,但经济学思维是人人都可以习得的能力。拥有思考和鉴别的智慧,我们才能纠正思维的认知偏差,看清世间真相。<br/>【推荐语】<br/>¤ 长销70年、再版41次,永不过时的经济学经典。《一课经济学》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被译成8种语言,在全球销售百万册。其中所探讨的公共建设工程、*工资、出口、房租管制、价格体系等经济观至今仍有一定的启发性。 ¤ 备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弗里德曼等大师赞誉。弗里德曼称之为“经典”,哈耶克认为“没有一本书能像《一课经济学》这样,让不了解经济学的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经济学原理”。 ¤ 罗辑思维重推荐的经济学门读物。罗辑思维曾长文推荐过,2016年定制版的《一课经济学》销量达到10万册。 ¤ 被誉为“每个国会议员的***书”“每个美国人的***书”。 ¤ 26堂课,掌握经济思维,看透世间真相。《一课经济学》就不同话题分成26个章节,每章短小精悍,论证有力,让不了解经济学思维的读者能毫不费力地弄明白其中的逻辑。<br/>【作者】<br/>亨利·黑兹利特(Henry Hazlitt) 1894.11.28—1993.07.09 ¤ 美国20世纪知名经济专栏作家,曾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撰写商业和经济方面的文章。《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提夫·福布斯尊称他为“20世纪杰出的经济新闻人”。 ¤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成员,引导数百万读者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传播自由经济理念,影响力极为深远。 ¤ 《一课经济学》是他的本重要著作,自1946年出版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至今已被译成8种语言,全球销量百万。作者一生勤于写作,撰写了18本专著和无数的评论文章。其他重要著作包括《道德的基础》《凯恩斯经济学批判》等。<br/>
目录展开

扉页

新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部分 本书主旨

第1章 关于这堂课

第二部分 课程的应用

第2章 破窗谬论

第3章 战祸之福

第4章 公共建设工程意味着税收

第5章 税负抑制生产

第6章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

第7章 诅咒机器

第8章 摊享工作机会的企图

第9章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

第10章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

第11章 关税“保护”了哪些人?

第12章 出口的驱力

第13章 “等位价格”

第14章 拯救X产业

第15章 价格体系如何运作?

第16章 “稳定”价格

第17章 政府管制价格

第18章 房租管制的后果

第19章 最低工资法

第20章 工会真的能提高工资吗?

第21章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

第22章 利润的功能

第23章 通货膨胀的幻景

第24章 抨击储蓄

第25章 课后回顾

第三部分 30年后的这一课

第26章 30年后的这一课

后记与参考书目

版权页

累计评论(30条) 44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