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校雠广义 校勘编(修订本)精电子书

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版本、校勘、目录、典藏,囊括“治书之学”,反映书籍由版本研究、文字校正到编目典藏全过程。 全新增订,更加完善 纠正文字讹误,全面核校引文,吸收新观与新材料,调整部分章节,内容更加完善。 四色彩插,直观展示 重新配制《版本编》图版,彩色印刷,直观展示古籍版本特征。

售       价:¥

纸质售价:¥49.80购买纸书

15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程千帆 徐有富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03-13

字       数:26.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校雠广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强调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全书共四编,分别为版本编、校勘编、目录编、典藏编。    校勘编主要介绍校勘学的界义与功用、书面材料错误的类型、书面材料发生错误的原因、校勘的资料、从事校勘所应具备的知识、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内容。 版本编主要介绍版本学的名称与功能,文献载体,纸书的装式,雕印本的品类,雕印本的鉴定,非雕印本的区分与鉴定,版本的变异与传承等内容。 目录编主要介绍目录与目录学、目录的结构及其功用、目录的著录事项、目录的分类沿革、综合目录、学科目录、特种目录、目录的编制等。 典藏编主要介绍典藏学的建立与典藏的功用、典藏单位、图书收集、书籍亡佚、图书保管、图书流通。 《校雠广义》是代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内研究的高水平著作。从出版至今,一直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该书被誉为“校雠学重建的奠基之作”,曾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一等奖。此次修订本,作者在原版基础上纠正文字讹误,吸收新观与新材料,调整部分章节,内容更加完善。<br/>【推荐语】<br/>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版本、校勘、目录、典藏,囊括“治书之学”,反映书籍由版本研究、文字校正到编目典藏全过程。 全新增订,更加完善 纠正文字讹误,全面核校引文,吸收新观与新材料,调整部分章节,内容更加完善。 四色彩插,直观展示 重新配制《版本编》图版,彩色印刷,直观展示古籍版本特征。  <br/>【作者】<br/>程千帆 原名逢会、会昌,字伯昊,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江苏省文史馆馆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著有《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唐代士行卷与文学》《两宋文学史》等。 徐有富 1943年出生于南京,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79年9月考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程千帆教授研治中国古代文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著有《校雠广义》《目录学与学术史》《文献学管窥》等。<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校讎廣義叙録

第一章 校勘學的界義與功用

第一節 校勘與校勘學的發展

第二節 校勘與校勘學的功用

第二章 書面材料錯誤的類型

第一節 單項錯誤

一 訛

二 脱

三 衍

四 倒

第二節 兩重錯誤

一 既訛且脱

二 既訛且衍

三 既訛且倒

四 既脱且衍

五 既脱且倒

六 既衍且倒

第三節 三重錯誤

一 既訛且脱又衍

二 既訛且脱又倒

三 既訛且衍又倒

四 既脱且衍又倒

第三章 書面材料發生錯誤的原因

第一節 致訛的原因

一 因形近而訛

二 因偏旁而訛

三 因字體變化而訛

四 因重文作二畫而訛

五 因闕字作空圍而訛

六 因字形缺壞而訛

七 一字訛爲兩字

八 兩字訛爲一字

九 因假借字而訛

十 因字習見與否而訛

十一 因上下文而訛

十二 因注文而訛

十三 因誤改而訛

十四 因避諱改字而訛

十五 因政治原因而改

十六 爲方便讀者而改

十七 因提高文字水平而改

第二節 致脱的原因

一 因書籍缺損而脱

二 因重文而脱

三 因忽略重文符號而脱

四 因上下文而脱

五 正文誤入注文

六 因字體殘闕而删

七 因不識假借字而删

八 因不明詞義而删

九 因不審文義而删

十 因據他書而删

十一 因據誤本而删

十二 寫工闕鈔

十三 出版單位刊落

十四 因避諱而删

十五 因政治原因而删

第三節 致衍的原因

一 因形似而衍

二 因殘字而衍

三 因不明通假字而衍

四 因兩字義同而衍

五 因不明詞義而衍

六 因不明文義而衍

七 因不明句讀而衍

八 注文誤入正文

九 校者旁記之字誤入正文

十 涉上下文而衍

十一 誤疊

十二 涉注文而衍

十三 因據誤本文字而加

十四 因誤據他篇而加

十五 因誤據他書而加

十六 本無闕文而誤加空圍

十七 爲牟利而加

十八 爲説明自己的觀點而加

十九 爲便於閲讀而加

第四節 致倒的原因

一 因上下字相關聯而倒

二 因上下句相關聯而倒

三 因錯簡錯葉而倒

四 因不明字音而乙

五 因不明假借字而乙

六 因不明詞義而乙

七 因不明文義而乙

八 因不明修辭手法而乙

九 因習見詞語而乙

十 因據誤本而乙

十一 因誤據他書而乙

十二 因政治原因而顛倒原書

第四章 校勘的資料

第一節 本書的異本

一 稿本

二 鈔本

三 拓本

四 印本

五 注本

六 選本

七 校本

第二節 他書的引文

一 古類書的引文

二 古書注的引文

三 其他古書的引文

第三節 其他資料

一 甲骨文

二 金文

三 石刻

四 古印、封泥

五 其他書籍中的有關資料

六 專家學者的意見

第五章 從事校勘所應具備的知識

第一節 語言學知識

一 文字

二 音韻

三 訓詁

四 語法

五 修辭

第二節 校讎學知識

一 版本

二 目録

第三節 相關的專業知識

第六章 校勘的方法

第一節 對校

一 對校

二 本校

三 他校

四 對校、本校、他校相結合

第二節 理校

一 語言

二 體例

三 史實

第三節 對校與理校相結合

第四節 校勘宜慎

第五節 校勘的程序與注記

第七章 校勘成果的處理形式

第一節 定本

第二節 定本附校勘記

第三節 底本附校勘記

第四節 單行的校勘記

第五節 與注釋混合的校勘記

第六節 載於筆記中的校勘記

第七節 用單篇文章發表的校勘記

參考書目舉要

附録

段玉裁與諸同志論校書之難篇疏證

廣段玉裁論校書之難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