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上海如何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0.60购买纸书

6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10

字       数:72.9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国际经济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的主题为“上海如何建设全球金融中心”,从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机遇与挑战等多个维度全面深地探讨了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基础条件和发展策略等重要问题,明确提出上海应当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建设成为科创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协同发展的全球中心城市,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报告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将“上海价格”造为全球人民币资产以及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的定价基准;完善营商环境,集聚世界高端企业和高级人才,吸引全球优质资本和优势资源,不断追求科技步,引领全球产业升级,促各国共同发展;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构建鼓励创新、平衡风险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应对投机冲和管理重大风险的能力。<br/>【作者】<br/>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象限28家智库之一。<br/>
目录展开

编委名单

导 论

第1章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1.1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及变动原因

1.1.1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现状

1.1.2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1.3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2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动的结构分析

1.2.1 贸易项目下人民币国际化巩固回升

1.2.2 资本金融项目下人民币国际化波动攀升

1.2.3 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进一步夯实

1.3 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比较

1.3.1 美元的国际地位基本稳固

1.3.2 欧元的国际地位回升动力不足

1.3.3 英镑国际化指数低位徘徊

1.3.4 日元的国际地位稳中有升

1.4 人民币在国际货币格局中的动态比较

1.4.1 SDR中的人民币

1.4.2 全球支付交易中的人民币

第2章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2.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1.1 结算规模和占比继续企稳上升

2.1.2 结算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显著增加

2.1.3 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增长,收支基本平衡

2.2 人民币金融交易

2.2.1 人民币直接投资

2.2.2 人民币证券市场

2.2.3 人民币境外贷款

2.2.4 人民币外汇交易

2.3 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

2.3.1 官方储备中人民币份额的发展变化

2.3.2 央行之间的人民币货币互换

2.4 人民币汇率

2.4.1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2.4.2 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

2.4.3 人民币汇率指数

2.4.4 离岸人民币

2.4.5 人民币NDF

第3章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与人民币国际化:理论分析

3.1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高质量经济发展和高水平金融开放

3.1.1 可提升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地位

3.1.2 可提升人民币作为金融工具的地位

3.2 充分发挥上海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引领作用

3.2.1 上海引领发展已具备的基础条件

3.2.2 上海中心城市集聚效应

3.2.3 上海中心城市规模效应

3.2.4 上海中心城市溢出效应

3.3 坚持上海全球金融中心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

3.3.1 航运中心和其他中心的关系

3.3.2 贸易中心与金融中心的关系

3.3.3 贸易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关系

3.3.4 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关系

3.3.5 科创中心和其他中心的关系

3.4 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需要满足的基础条件

3.4.1 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需要夯实微观基础

3.4.2 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需要优化营商环境

3.4.3 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需要完善基础设施

3.4.4 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需要有效防控风险

3.5 本章总结

第4章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与货币国际化:国际经验借鉴

4.1 伦敦、纽约中心分别与英镑、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的变迁

4.1.1 伦敦中心变迁与英镑国际地位变化

4.1.2 美元中心巩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4.1.3 伦敦、纽约中心的作用与货币国际化

4.2 法兰克福、东京中心与欧元、日元的国际化进程

4.2.1 法兰克福中心的兴起与欧元的国际化

4.2.2 东京中心建设与日元国际化探索

4.2.3 法兰克福、东京中心的作用与货币国际化

4.3 国际经验对比总结

第5章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历史、机遇与挑战

5.1 上海是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创新的先行者

5.1.1 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初步建立

5.1.2 20世纪90年代:明确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推动全国性金融市场建立

5.1.3 2000年代:奋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十年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5.1.4 2010年代: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推进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5.2 新时代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机遇与优势

5.2.1 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5.2.2 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优势

5.3 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面临的挑战

5.3.1 提升全球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

5.3.2 努力当好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5.3.3 增强金融市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5.3.4 建立、健全全球金融中心制度保障体系

第6章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微观举措

6.1 强化金融功能,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6.1.1 充分实现金融市场的功能

6.1.2 把服务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作为根本出发点

6.1.3 支持上海的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6.1.4 平衡好创新与管控金融风险的关系

6.2 加强制度和市场化建设,提高金融效率

6.2.1 整合金融市场,加强市场联动

6.2.2 清理不合理制度,降低交易成本

6.2.3 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机构

6.2.4 提高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和创新水平

6.3 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价格”体系

6.3.1 完善收益率曲线,保证各金融要素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的畅通

6.3.2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价格”

6.3.3 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

第7章打造世界一流金融制度环境的突破口

7.1 营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环境

7.1.1 积极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

7.1.2 加大制度创新,强化税收专项优惠

7.1.3 提升国际税收治理影响力

7.2 以科技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功能和国际化

7.2.1 充分纳入金融科技带来的产业变革

7.2.2 建设高质量金融基础设施

7.2.3 以人民币清算支付体系为核心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标准化体系

7.2.4 加强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息要素互联互通

7.3 构建鼓励创新的金融监管模式

7.3.1 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高地方监管效率

7.3.2 发展监管科技,保持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平衡

7.3.3 加强监管国际合作,在金融开放中管控风险

第8章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附录1《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年度主题概览

附录2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发展的内在逻辑、挑战及启示

一、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

二、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发展的基础要素

三、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四、香港全球金融中心表现出新的波动特征

五、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发展的内在逻辑

六、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发展对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

附录3 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大里程碑事件

附录4 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 记

“IMI·大金融书系”编辑委员会

“IMI·大金融书系”书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