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指数基金投资从入门到精通(修订版)电子书

为什么你的投资不赚钱?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姿势!央视财经栏目嘉宾、基金经理、指数投资专家、拥有40多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与雪球大V老罗手把手指导你: 提升投资技能; 掌握定投技巧; 提高投资收益; 玩转ETF策略。

售       价:¥

纸质售价:¥79.80购买纸书

2451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7.6

作       者:罗国庆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01

字       数:19.0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投资理财 > 基金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的写作初衷是写一本让大家能看懂的、干货满满的、注重实战而不是理论知识和教条堆砌的指数投资书籍。对于很多上班族而言,如果平常几乎没有研究股票和基金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定投指数基金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方式,这类投资者可以好好看看本书定投章节的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到定投的优势、定投金额、定投品种及止盈方式等相关知识。 对于爱好学习及时间充裕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学习本书,掌握如何挑选一只好的指数基金,学会运用指数估值数据选择指数基金,并且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合理运用不同策略投资指数基金,了解指数基金产品行低风险套利的方法,*终通过学会更多的指数投资相关知识,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行投资理财。 适读人群 :普通投资者,对指数投资感兴趣的人。<br/>【推荐语】<br/>为什么你的投资不赚钱?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姿势!央视财经栏目嘉宾、基金经理、指数投资专家、拥有40多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与雪球大V老罗手把手指导你: 提升投资技能; 掌握定投技巧; 提高投资收益; 玩转ETF策略。<br/>【作者】<br/>老罗,央视财经栏目嘉宾,知名公募基金经理,指数投资专家,雪球大V,以“老罗话指数投资”为品牌的雪球专栏和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达到40多万。<br/>
目录展开

前折页

内容简介

推荐序

前言

作者介绍

第1章 指数基金的魅力

1.1 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1.2 指数基金为什么经久不衰

1.3 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

1.4 为何巴菲特如此青睐指数基金

1.5 美国家庭如何配置基金资产

第2章 指数的分类及应用

2.1 指数体系分类

2.2 指数的加权方式

2.3 价格指数与全收益指数

2.4 研究指数的基本方法

2.5 指数的常用的计算指标

2.6 指数的估值指标应用

第3章 各类指数的介绍

3.1 常见A股宽基指数

3.2 常见A股行业指数

3.3 常见A股主题指数

3.4 常见A股策略指数

3.5 常见跨境指数

第4章 不同类型的指数基金

4.1 股票型指数基金

4.2 债券型指数基金

4.3 商品类指数基金

4.4 跨境指数基金

第5章 ETF的基础知识

5.1 ETF的概况介绍

5.2 ETF交易机制

5.3 沪深交易所ETF的交易模式

5.4 ETF的套利策略

第6章 指数基金投资入门知识

6.1 场外和场内指数基金

6.2 指数基金的费用

6.3 基金分红与基金净值

6.4 指数基金的清盘

6.5 揭秘Smart Beta投资策略

第7章 指数基金投资技巧

7.1 选指数如同逛淘宝一样容易

7.2 了解指数基金跟踪误差那些事

7.3 影响QDII指数跟踪误差的主要原因

7.4 LOF套利策略

7.5 挑选指数基金的三个技巧

第8章 指数基金定投

8.1 为什么定投选择指数基金

8.2 你需要知道的定投基本知识

8.3 如何选择定投指数基金品种

8.4 为什么说微笑曲线最美

8.5 基金定投如何止盈

8.6 为什么宽基定投优先选择它俩

第9章 指数基金投资策略

9.1 大小盘指数轮动策略

9.2 揭秘行业指数轮动策略

9.3 巧用基金的三种投资策略

9.4 金字塔法买入/卖出策略

9.5 分批买入策略

9.6 网格交易法策略

9.7 5招教你何时卖出基金

第10章 指数基金配置策略

10.1 资产配置策略介绍

10.2 经济周期下的资产配置策略

10.3 为什么需要配置股票资产

10.4 动态调整的资产配置策略

10.5 为什么大跌让我们焦虑

10.6 伴你一生的投资方式

附录A 市场主要的ETF产品概况

附录B 广发基金主要ETF联接和指数基金C类份额产品概况

后折页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