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清代赋学论稿(精)--中国诗学研究专刊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5.90购买纸书

3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潘务正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11-13

字       数:23.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历史随笔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辞赋研究领域向来重两汉大赋及唐宋律赋,于明清辞赋虽有关注,但未能与前代相提并论。本书着重探讨清代赋学,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化。     本书从五个方面展讨论:一是清初的文化政策与赋学的复兴,尤其是康熙十八年召的博学鸿词科考试,为吸纳汉族士子仕,以诗赋命题。此举刺激赋学创作及理论的兴盛。二是清代馆阁翰苑重赋,廷试、馆课、散馆、大考等都考赋,因此赋的学习是时人重要的功课。为此,各种馆阁赋选涌现,翰苑赋风引领文坛风尚。三是由于翰苑考赋,对赋法的探讨成为清代赋学理论的重,赋选尤其注重赋法的揭示。四是与前代相比,清代赋学不仅盛行于馆阁,也凸显出浓厚的地域色彩。五是清代赋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极为密切,书赋、画赋及以赋写小说的现象比较盛行,赋体向各种艺术门类旁衍。       本书将文献考索与理论阐释相结合,通过个案研究揭示清代赋学发展规律,力图弥补赋学研究之不足。  <br/>【作者】<br/>潘务正,1974年3月生,安徽芜湖人,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科重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师范大学辞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辞赋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骈文学会常务理事等。研究方向为清代诗文研究、桐城派研究、辞赋研究等。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省部级社科项目近10项,出版《清代翰林院与文学研究》《沈德潜诗文集》(责任人)等数部,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选“皖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资助项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化政策与赋学复兴

第一节 康熙与清初赋学

第二节 陆葇《历朝赋格》编纂宗旨与赋学思想

第三节 王修玉《历朝赋楷》与清初文教政策

第二章 馆阁赋风及其流衍

第一节 翰苑制度视域下的清代赋学

第二节 法式善《同馆赋钞》与清代翰林院律赋考试

第三节 《国朝赋楷》与清代赋学宗尚的变迁

第四节 《本朝馆阁赋》与清中期江南文学生态

第三章 赋学的地域特征

第一节 廊庙文体的地域倾向

第二节 张惠言《七十家赋钞》与常州学风

第三节 李元度《赋学正鹄》与晚清湖湘文风

第四节 地域·科举·馆阁:姜学渐《资中赋钞》的三个维度

第四章 清代赋法论

第一节 赋学普及与赋法的精细化

第二节 朱一飞《律赋拣金录》的理论构架

第三节 林联桂《见星庐赋话》与嘉道之际馆阁赋风

第五章 清代赋学的艺术形态

第一节 辞赋与书画关系之思考

第二节 马传庚《选注六朝唐赋》考论

第三节 正统观的艺术呈现 ——三十二体篆书乾隆御制《盛京赋》论

第四节 文体错位的美学意趣 ——沈谦《红楼梦赋》考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