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版权页
出版说明
编委会
目录
前言
导论
1. 选题缘起:汉诗英译研究现状及文本外和文本内研究方法论上的不足
1.1 西方译学的文化“转向"及汉诗英译研究对目标国文化关注的不足
1.2 诗歌译本考察视角及研究方法论上的不足
2.对汉诗英译进行分阶段研究的科学性、必要性及历史阶段划分
2.1 对汉诗英译进行分阶段研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2.2 历史阶段划分
3.关键词界定
3.1 对“汉诗"的界定
3.2 本书对“翻译"的界定
3.3 其他常用概念界定
4.本书架构
第一章 1870年至1913年间的汉诗英译
1.英美主流诗学
2.诗形改造
2.1 杂言体
2.2 四言诗
2.3 五言诗
2.4 双声、叠韵、叠词、叠章的处理
2.5 倒装与跨行
2.6 “增行"翻译
2.7 对仗句的处理
2.8 诗形小结
3.意象处理
3.1 原兴象保留但其象征意义丧失
3.2 意象置换
3.3 意象删除
3.4 意象添加
3.5 理雅各韵体译本和散体译本意象处理数据比较分析
3.6 本阶段十篇译诗意象置换和增删的统计分析及意象小结
4.叙述风格的改变
4.1 大量采用感叹词和呼语
4.2 添加引子和末尾点题
5.译诗语言的古雅特点
6.分析与小结
第二章 1914年至1929年间的汉诗英译
1.一战后英美的诗学危机及主流诗学
2.诗形处理分析
2.1 四言诗
2.2 五言诗
2.3 七言诗
2.4 汉诗“一元韵式"在英语格律诗和自由诗中的处理
2.5 叠词、叠句和叠章的处理
2.6 对仗句的处理
2.7 等行翻译
2.8 诗形小结
3.意象处理
3.1 意象置换
3.2 意象删除
3.3 意象添加
3.4 典故意象的处理
上阶段的对比分析
4.诗歌叙事视角的调整
4.1 人物话语还是叙述者话语?
4.2 受叙者改变
4.3 改第三人称叙述为第一人称叙述
4.4 改人物独白为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5.在篇章层次上的删减
6.分析与小结
第三章 1930年至1949年间的汉诗英译
1.目标国读者群体的变化及诗学的“本土化"和“人民性"导向
1.1 读者群体的变化
1.2 诗学的“本土化"和“人民性"导向
2.诗形处理
2.1 四言诗
2.2 宋词
2.3 对仗句处理
2.4 叠词的处理
2.5 叠章的处理
2.6 篇目编排
2.7 诗形小结
3.意象处理
3.1 意象置换
3.2 意象删除
3.3 意象添加
3.4 本阶段十篇汉诗英译意象置换和增删统计分析及与上阶段的比较
4.叙述视角转变导致主题变化
4.1 谁在说话:人物话语分配及对主题的操纵
4.2 叙述者话语还是人物独白
5.分析与小结
第四章 1950年至1962年间的汉诗英译
1.“垮掉派运动"及美国主流诗学
1.1 美国国内的冷战宣传及年轻一代的反抗
1.2 时代精神对汉诗英译选题的影响
2.诗形处理
2.1 四言诗
2.2 五言诗
2.3 实验英语自由诗新形式
2.4 跨行诗句
2.5 对仗句的处理
2.6 对叠词、叠句的灵活处理
2.7 译诗行实词与原诗句实词几乎一一对应
2.8 诗形小结
3.意象处理
3.1 意象置换
3.2 意象删除
3.3 意象添加
3.4 十篇汉诗英译意象替换和增删统计分析
4.语言高度口语化和俚语化
5.美国成语的大量运用
6.分析与小结
结论
1.本研究结论
2.1962年至1976年间中诗英译的发展
3.本研究创新点
4.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借鉴意义
5.本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