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电子书

金融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是重、难也是热。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金融行业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何积极拥抱这场深刻的变革?这本书可以帮你深刻理解绿色金融、碳金融、转型金融等一系列重要现象和前沿趋势,助你把握先机。 解读全面深,理论结合实践,实操指导性强。本书通过对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的体系、作用、方式、机遇等行了深浅出的系统探讨,为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关注我国绿色挑战和高质量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张完整的碳金融路线图和实用工具菜单。

售       价:¥

纸质售价:¥57.80购买纸书

22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王广宇

出  版  社: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10-31

字       数:14.0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我国确立了“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的里程碑。作为发展中大国, 我国计划仅用 30 年的时间减少排放,实现从达峰到中和任重道远。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变革。消费、市场、监管、投资等领域该如何应对?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需要做出哪些改变?《零碳金融》一书尝试回答这些新问题。 本书聚焦碳中和实现的金融驱动力和经济分析,结合金融投资的一线实践,提出金融支持绿色转型主要有三个作用域:绿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转型金融——尤其是后者,在双碳目标落实中将发挥关键作用。本书还对碳金融、碳足迹、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监管等前沿问题深分析,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及碳金融体制机制,着重发挥转型金融在孵化突破技术和驱动产业“转绿”方面的作用。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靠政策、市场、技术三者合力完成。本书另外从数字化减排、有为政府以及新实体企业行动等角度,梳理绿色转型的综合路径。现代企业实施“减碳为零”战略,更多企业家抱着“重做一遍” 的精神躬身局,吸引更多长期金融资本,投向低碳零碳科技,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规模化绿色产品和服务,才是全社会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通途。<br/>【推荐语】<br/>金融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是重、难也是热。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金融行业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何积极拥抱这场深刻的变革?这本书可以帮你深刻理解绿色金融、碳金融、转型金融等一系列重要现象和前沿趋势,助你把握先机。 解读全面深,理论结合实践,实操指导性强。本书通过对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的体系、作用、方式、机遇等行了深浅出的系统探讨,为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关注我国绿色挑战和高质量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张完整的碳金融路线图和实用工具菜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作序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国家科技成果转换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七和第八届理事长石定寰、中制智库理事长暨研究院院长新望、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欧盟中国商会创会会长周立红等鼎力推荐!<br/>【作者】<br/>王广宇 博士 华软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董,吉林大学校董,长江商学院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校友会会长。 王博士于 2008 年创立的华软资本是国内领先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机构,主导项目曾多次获评业界优秀案例。他在金融科技、上市与投资并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曾多次荣膺中国受尊敬企业家、中国优秀股权和创业投资家突出成就奖、中国 TMT 产业十佳投资人物、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杰出青年投资家、中国杰出并人物、金牛股权投资精英、卓越金融科技领袖等荣誉。 王博士著有《负利率:销金时代与货币狂潮》《新实体经济》《先锋:股权投资在中国》《2049 智能崛起》《知识管理:冲与改战略研究》等多部作品。<br/>
目录展开

专家推荐

前言 实现碳中和应重视发展转型金融

一、零碳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的作用域

二、绿色金融:体系初成,前程远大

三、碳金融:创新交易,强力减排

四、转型金融有助于降低绿色溢价

五、权益投资“点绿成金”催生碳中和技术

六、重视数字化减排,弘扬企业家精神

第一章 碳中和金融分析

一、双碳目标与新发展框架

(一)低碳转型是未来发展路径

(二)减排要依靠市场机制

二、绿色溢价

(一)平价碳成本

(二)绿色溢价与碳价

三、碳产权与外部性

(一)气候变化的外部性

(二)碳产权

(三)碳配额与碳信用

四、便利收益

(一)便利收益与风险溢价

(二)碳便利收益的期权特性

五、风险管理

(一)非市场风险

(二)市场基础、运行和滥用风险

第二章 绿色消费与碳足迹

一、碳足迹与碳信息披露

(一)碳标签

(二)消费源头减排

(三)碳信息披露

二、绿色消费引导绿色供给

(一)绿色战略顶层设计

(二)执行新型消费计划

(三)增加创新绿色供给

三、绿色行为与个人激励

(一)观念机制更新

(二)环保行为干预

第三章 零碳金融

一、金融:零碳化调整

(一)实现碳中和的三大金融域

(二)发展零碳金融至关重要

二、气候金融

(一)内涵与实践

(二)气候金融体系

三、权益与包容性金融

(一)权益金融和投资基金

(二)普惠与包容性金融

四、可持续金融

五、零碳金融应重视发展转型

(一)完善绿色标准

(二)披露环境信息

(三)激励低碳投融资

第四章 碳金融

一、碳排放权交易

(一)交易标的

(二)商品与金融属性

二、主要规则

(一)交易制度

(二)市场主体

三、碳产品

(一)碳现货:新征程

(二)碳期货:大未来

(三)碳金融衍生品

四、碳基金投资

第五章 绿色金融

一、绿色信贷

(一)界定与概述

(二)绿色信贷制度

(三)银行绿色信贷管理

二、绿色证券

(一)界定与概述

(二)制度与指数

(三)ESG与信息披露

三、绿色债券

(一)界定与概述

(二)标准与实践

(三)发行条件与流程

四、绿色保险

(一)界定与概述

(二)制度与实践

(三)发展与保障

五、完善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一)优化绿色金融标准

(二)强化能力完善认证

(三)创新产品鼓励披露

第六章 转型投资

一、能源清洁和可再生

(一)清洁发电和可再生能源

(二)生物质开发利用(非电力)

二、能源密集型制造业

(一)制造端是主要排放源

(二)制造业升级与减排

三、交通和居住产业

(一)新能源汽车

(二)节能建筑

四、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化

(一)动植物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

(二)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科技

(三)农业现代化设施与信息化

(四)林业科技与森林碳汇

五、突破性前沿科技

(一)碳减排技术

(二)零碳与负碳技术

第七章 有为政府

一、碳政策组合

二、碳税与碳边境税

(一)碳税的讨论

(二)碳边境税与碳泄漏

(三)碳关税对中国的挑战

三、碳监管

(一)国外碳市场的监管经验

(二)构建公平有效监管体系

(三)强化市场监管手段

(四)全程监管:从排放行为到配额交易

四、完善法制体系

(一)提高层级配套细则

(二)完善法制内在逻辑

五、消除非市场壁垒

(一)规范各行业减排技术标准

(二)构建碳排放核查体系

第八章 国际借鉴

一、美国:自主碳减排交易

二、欧盟:完备碳市场尝试

三、日本:碳排放总量交易

四、印度:探索碳期货和碳融资

第九章 数字化减排

一、数字化浪潮:推动减碳

二、数字化生活与居民减排

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减排

(一)数字产业发展优先减排

(二)数字化转型加速制造业减排

四、能源互联网驱动减排

(一)释放数字化潜力提效

(二)能源与工业互联网脱碳

五、数字化减排的新空间

(一)发挥大型科技公司的优势

(二)助力城市管理和运行减碳

第十章 新实体企业:重做一遍

一、实现碳中和,企业是主力军

(一)明确双碳战略

(二)培育低碳新模式

(三)内部碳资产管理

二、零碳金融:支持新实体

(一)服务之上更应支持转型

(二)传统金融加速“点绿成金”

三、企业家精神: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四、应对气候危机:中国企业在行动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