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投资成长型股票的十条法则电子书

1、投资专家、知名财经作家、《选股》一书的作者乔纳森·戴维斯作序推荐。 2、复利持续23年,投资组合价值增长到6倍多的投资大师,教你如何精准选择优质成长型股票。 3、不仅要寻找成长型企业,更要追寻优质成长型企业。这是一种风险更低、回报更高、获利更久的投资方式。 4、投资就像一场龟兔赛跑,稳健的乌龟,总会战胜好动的兔子。头脑冷静、保持耐心、独立思考、目光长远,更重要的是,遵循本书提出的十条黄金法则,你就能找到长期、稳定增长的企业,避免资本的永久性损失。

售       价:¥

纸质售价:¥28.30购买纸书

61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英)彼得·塞勒恩

出  版  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05

字       数:63.7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投资理财 > 证券/股票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是否存在一个特别安全的地方,既可以让你把钱放在那里,又能帮你获得优异的长期回报? 《投资成长型股票的十条法则》一书的作者彼得·塞勒恩将他在金融市场中学到的所有东西提炼出来,教导读者如何从成千上万只上市股票中筛选出优质成长型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优质股票。 塞勒恩表示,这些股票可能比银行存款更安全。它们的存在还颠覆了关于股票市场多元化优势的传统观,揭示出典型的指数导向型基金管理比许多人想象得更不合理。 优质成长型企业的终极资产属于那些认真考虑让自己的投资长期有效,同时将永久性资本损失风险降至极低的人。这些人是真正的优质成长型投资者,他们不需要付出太多,只需要保持耐心和独立思考,以及遵循本书提及的十条找寻优质成长型企业的黄金法则。<br/>【推荐语】<br/>1、投资专家、知名财经作家、《选股》一书的作者乔纳森·戴维斯作序推荐。 2、复利持续23年,投资组合价值增长到6倍多的投资大师,教你如何精准选择优质成长型股票。 3、不仅要寻找成长型企业,更要追寻优质成长型企业。这是一种风险更低、回报更高、获利更久的投资方式。 4、投资就像一场龟兔赛跑,稳健的乌龟,总会战胜好动的兔子。头脑冷静、保持耐心、独立思考、目光长远,更重要的是,遵循本书提出的十条黄金法则,你就能找到长期、稳定增长的企业,避免资本的永久性损失。<br/>【作者】<br/>彼得·塞勒恩是塞勒恩投资管理公司的董事长、董事和控股股东。该公司成立于1989年,如今管理着15亿美元的基金。它专注于为机构和高净值个人管理优质成长型股票投资组合。1973年,彼得加了维也纳的信贷合作银行,始了他的金融服务生涯。从1979年到1986年,他担任汉布罗斯银行的机构投资组合经理,并从1986年起始奔波于日内瓦和伦敦,为瑞士一家私人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私人客户投资组合,直到三年后决定创办自己的企业。<br/>
目录展开

谨以此书献给我过去和现在的同仁们

前言:向固有投资思维提出挑战

引言:一种更优秀的投资方法

第一部分 为什么投资优质成长股

第1章 寻求更高的回报与更低的风险

稳定甚至卓越的回报

低于平均水平的风险

把利润交给时间

风险与回报并非正比关系

投资者应具备的心态

第2章 顺应大局

驱动股票市场的三大要素

债券对股票的“操纵”

牛市和熊市中的逆向投资

政治动态与股市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如何投资优质成长股

第3章 十条黄金法则

如何定义投资体系

黄金法则一: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

黄金法则二:卓越的行业增长

黄金法则三:持续的行业领导地位

黄金法则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黄金法则五:强大的有机增长

黄金法则六:地域或客户多样化

黄金法则七:低资本密度和高资本回报率

黄金法则八:稳固的财务状况

黄金法则九:透明的账目

黄金法则十:杰出的管理层和公司治理方式

本章小结

第4章 如何构建优质投资组合

集中投资 VS.分散投资

应避免投资的领域或行业

应该青睐的投资行业

管理市场波动

辩证看待对冲

第5章 如何对投资组合进行估值

贴现率

市盈率

无风险投资

优质公司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 何时与在何处进行投资

第6章 不同情境下的优质成长型投资方法

股息收益的海市蜃楼

走在市场风潮之前

主动型基金与被动型基金

家族式企业

价值型基金与成长型基金

成长型企业与优质成长型企业

优质成长型投资与价值投资

本章小结

第7章 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结语:保持独立的投资理念

致 谢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