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巴菲特教你选择成长股电子书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世界伟大的投资者之一。然而,他的成功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高深莫测,他始终秉持一套独特清晰的投资策略和方式,这给他及他的合作伙伴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我们要学习巴菲特,但不是机械地模仿巴菲特,而是要真正理解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利用他的可以复制的、清晰的、可获利的模式,建立和改善自己的长期、稳定、可预见的投资组合。   ·大量价值投资工具和广泛的价值投资信息; ·评估股票的思想和方法;

售       价:¥

纸质售价:¥65.60购买纸书

17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美]蒂默西·韦克(Timothy Vick)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12

字       数:12.4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投资理财 > 证券/股票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价值投资追随者经典门之作 清晰阐释巴菲特选股策略,跟着巴菲特学会找到好生意、好企业、好价格 将股王经验转化为直可用的投资准则 在沃伦·巴菲特1956年初的投资组合中投资1万美元,今天的税后价值为2.5亿美元……几十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在股市中屡屡上演利润翻几十倍、上百倍的神奇操作,从一百美元发展到现今身价数百亿,他也由此获得“股神”之名。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秘诀是什么?答案就是他专注于找到被其他人忽略的廉价股。本书作者深谙巴菲特的选股策略,他清晰地阐述了巴菲特的投资思路: ·不在意股市每天的波动,关注大局; ·投资者的是公司资产的一部分,随着时间分享公司成长的财富; ·不过度分析,寻找显而易见的、有可靠价值的公司; ·在股票前一定先作好功课; ·低价位并不一定是好股或好交易; ·好公司肯定能提供优良的价值和完善的基础; ·长期来看,如果一个公司长年盈利保持10%的增长,则平均市值也保持10%的增长。 巴菲特推崇长期,甚至终生持有股票,而摒弃超短线操作。在他看来,市场先生短期是情绪异常、捉摸不定的。本书结合案例分析,使投资者更容易理解巴菲特的长期投资策略,并能够一步一步地跟随巴菲特的道路,在市场中找到便宜货。<br/>【推荐语】<br/>沃伦·巴菲特是当今世界伟大的投资者之一。然而,他的成功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高深莫测,他始终秉持一套独特清晰的投资策略和方式,这给他及他的合作伙伴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我们要学习巴菲特,但不是机械地模仿巴菲特,而是要真正理解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利用他的可以复制的、清晰的、可获利的模式,建立和改善自己的长期、稳定、可预见的投资组合。 ·大量价值投资工具和广泛的价值投资信息; ·评估股票的思想和方法; ·对风险评估和收益评估的见解; ·不增加风险却能战胜市场的三个策略; ·如何预估一家公司的未来收益; ·衡量每股账面价值增长的标尺; ·如何通过可转换债券、期权、套利来避免损失; …………<br/>【作者】<br/>蒂默西·韦克 阿伯尔资产管理公司(Arbor Capital Management)的高级金融分析师。他是全美发行的《今日价值投资者》(Today's Value Investor)的创刊者和前编辑,也是《折促销华尔街》(Wall Street On Sale)的作者,同时也在一家投资咨询公司担任小型企业估值和规划顾问。他的言论经常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投资者商报》以及其他全国性媒体引用。<br/>
目录展开

第一部分 巴菲特财富之路

第1章 沃伦·巴菲特是如何积累财富的

第2章 巴菲特积累财富的经典手笔:伯克希尔·哈撒韦

第二部分 运用数学思维

第3章 巴菲特数学101:增长的力量

第4章 巴菲特数学201:四两拨千斤

第5章 理解机会成本

第6章 收益最大化——买入并持有策略

第7章 避免连环错误

第8章 提高投资胜率

第三部分 像巴菲特一样分析公司

第9章 评估企业价值

第10章 账面价值——巴菲特最推崇的增长标准

第11章 理解净资产收益率

第12章 巴菲特的神奇“15%法则”

第13章 另眼看增长

第14章 寻找护城河:追求稳定

第15章 股票VS债券

第四部分 避免损失

第16章 避免损失的好处

第17章 避免损失:市场时机、可转换债券和期权

第18章 巴菲特的秘密武器:套利

第五部分 投资者的心灵鸡汤

第19章 巴菲特关于养成良好习惯的思考

附录A 市场先生

附录B 你比巴菲特的优势所在:互联网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