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创意的诞生:从想法到落地电子书

1.美国艺术和设计教育领域领航人物执笔。作者洛恩·M.布克曼是全球公认的“设计学院中的哈佛”——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CCD)院长、戏剧导演、戏剧文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的研究。本书是布克曼20余年来的资深行业观察与经验公。 2.一本集结50余位艺术创作者建议的创意启蒙书。作者走访50余位艺术创意工作者,其中涵盖作家、职业博主、装置艺术家、短片导演、编剧、设计师、作曲人、策展人……通过一群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亲身经历的分享,论证作者的观察。

售       价:¥

纸质售价:¥51.70购买纸书

1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美]洛恩 · M· 布克曼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06-01

字       数:14.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中国文化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没有哪位诗人知道自己的诗会是什么样,直到它被写出来。 ——W.H. 奥登 想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你得先动手画起来。 ——巴勃罗·毕加索 灵感是为业余爱好者准备的,其他人都是撸起袖子说干就干。 ——查克·克洛斯 创造力从哪里来?创造力如何培养?脑中的创意如何实现落地?AI会代替没有创造力的人类吗?这些创意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本书将提供灵感与参考。 美国艺术和设计教育领域领航人物洛恩·M.布克曼20余年行业观察与经验总结。曾担任戏剧导演、作家、戏剧文学教授和全球公认的“设计学院中的哈佛”——艺术中心设计学院院长的洛恩亲手执笔,破解创造力、灵感与执行落地的密码。 创造力并非是灵光一现的魔法,而是能够通过训练习得。全书以具象的方式揭示创意的实现过程,颠覆了关于天赋和天才的流行观念,作者走访50余位创意工作者,涵盖小说家、编剧、设计师、短片导演、建筑师、装置艺术家、作曲人、策展人……通过大量采访实例,见证和理解创意的诞生与实现过程。<br/>【推荐语】<br/>1.美国艺术和设计教育领域领航人物执笔。作者洛恩·M.布克曼是全球公认的“设计学院中的哈佛”——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CCD)院长、戏剧导演、戏剧文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的研究。本书是布克曼20余年来的资深行业观察与经验公。 2.一本集结50余位艺术创作者建议的创意启蒙书。作者走访50余位艺术创意工作者,其中涵盖作家、职业博主、装置艺术家、短片导演、编剧、设计师、作曲人、策展人……通过一群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亲身经历的分享,论证作者的观察。 3.六堂创意灵感课,提供创作者的专业思维方式,让创作有迹可循。创造力是天生的吗?如何构思与获取灵感?想法如何落地?设计应当为什么而服务?如何修改作品?……作者揭示了创造力的概念,创作不只是灵光乍现,而是能够通过训练习得,从无到有,以具象的方式揭示创意的实现过程。<br/>【作者】<br/>洛恩·M.布克曼(Lorne M.Buchman),全球公认的“设计学院中的哈佛”——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院长,戏剧导演、戏剧文学教授,也是艺术和设计教育领域领航人物。多年来致力于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的研究。 <br/>
目录展开

序 创意的不确定性:苹果商店的诞生

第一章 提出问题

似曾相识和后知后觉

曲解:天才、疯子与神灵

开启一场“于创作中求知晓”的个人旅程

创作的“脚手架”

一方居处,一个名字

第二章 进入未知的不确定:“空白页”的启示

切入点

宇宙与世界的构建:作家的不确定性原则

结构化的自发性

剧本创作与改编

修改

第三章 材料:寻求未知事物的形式

空间材料

时间材料

绘画材料

另辟蹊径,摆脱困境

“我只是一颗四处漂浮的小小卫星”

创作的冲动与求知的欲望

第四章 设计未成:问题与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

核心问题

研究即创作

特斯拉Model S

好奇心

研究也是一种对话

与客户对话

草图、建模、原型

建立约束机制

数字原型

第五章 即兴创作:流动的现场表演

即兴创作

即兴音乐的框架

戏剧即兴表演框架

通过身体去了解

人物角色的即兴创作

即兴戏剧创作

创作型歌手

词曲作者的切入点

即兴歌曲创作

表演

第六章 对人生的一些启示

过渡性客体的创造力

创新教育

领导力

企业家的“北极星”

进入不确定性

致谢

受访艺术家与设计师简介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