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续集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4.20购买纸书

4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蒋寅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10-01

字       数:29.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集部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续《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的研究,除继续关注诗美概念,如“老”“厚”“涩”等外,更注意诗学目前的一些重要观念,如“神韵”“格调”“性灵”“肌理”等,将这些概念还原到最初语境中,根据倡导者本人和后人的具体用法来分析其含义,在动态过程中把握其衍生情形。作者将中国古典诗学的学术史意义和理论价值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行思考,希望通过对古典诗学基本概念和命题作这样的现代诠释,慢慢形成一批相对稳定、清晰的基本概念,为今后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提供工具术语和基础理论平台,从而促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和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br/>
目录展开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代前言)

一、关于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三个偏见

二、清代诗学提供的另一种历史认知

三、清代诗学实践与传统的再思

四、在中国发现批评史

一 情景交融

一、“情景交融”溯源

二、如何理解和界定“情景交融”?

三、中古诗歌的情景结构

四、唐诗情景关系变异的理论迹象

五、大历诗歌中的意象化表现

六、“情景交融”的意象结构何以在中唐诗歌中成型

二 老

一、由老迈之“老”到老成之“老”

二、“老”的美学内涵

三、与“老”相关的负价概念

三 厚

一、“厚”的诗歌表现

二、“厚”成为文论概念的渊源

三、“厚”在清代的丰富和拓展

四、妨碍“厚”的艺术要素

四 涩

一、“涩”为诗中一境

二、“涩”为谈艺家一境

三、求“涩”何为?

四、“涩”的美学意涵及衍生概念

五、“涩”的负价意义

五 诗中有画(二)

一、“诗中有画”的“画”指什么?

二、“诗中有画”的“画”作为王维画意

三、王维画的写意倾向

四、王维诗的写意特征

五、结论

六 不粘不脱·不即不离

一、新语境中的老问题

二、话语溯源

三、由理论到批评

四、寓意成为焦点

五、“切”的诗学意义

六、嘉、道以后的余响

七 家数·名家·大家

一、引言

二、“家数”溯源

三、“大家”概念之形成

四、“大家”的境界

五、“大家”的几个标志

六、结论

八 拟与避

一、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般特征

二、诗歌文本的拟议与变化

三、古典诗歌文本的隐性互文——避

九 神韵

一、“神韵”的审美印象

二、“神韵”的美学内涵

三、“神韵”的印象主义倾向

十 格调

一、格调论抑或格调派?

二、“格调”溯源

三、沈德潜的新格调观

十一 性灵

一、自我表现的诗学

二、“性灵”说的解构倾向及其理路

三、破而不立的诗论

十二 肌理

一、“肌理”说之于翁方纲诗学

二、诗理与肌理

三、“肌理”的渊源及理论定位

四、笋缝:肌理说的重要概念

十三 中庸的美学

一、审美概念的价值分类

二、绝对正价概念

三、有限正价概念

四、有限正价概念的表达之一——补充法

五、有限正价概念的表达之二——排除法

六、有限正价概念的表达之三——限制法

七、有限正价概念表达法的综合运用

八、负价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九、中性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论文原刊出处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