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宽容与执拗 : 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电子书

一、以关键历史人物拎起时代发展脉络。 作者从宋代关键人物司马光着眼,由这一主角关联到其周遭的重要人物、主要事件,并辐射至他所处时代的官僚制度、官场生态、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生百态等问题,完成了一幅从关键人物发散来,看清其人生轨迹,同时看懂其所处时代面貌的叙事长卷。 二、宋史专家解读宋代关键人物。 赵冬梅教授研究宋史逾30年,其在官僚制度、官僚生态、社会生活等领域有着深研究。尤其对晚唐至北宋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以及制度中特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状态、制度与人的互动关注密切。作者以深厚的学术积淀、轻松的叙事基调、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将司马光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三、“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 司马光究竟是谁?是宋人眼中恤民爱民的司马丞相,还是当代人熟知的顽固守旧派、王安石变法的死对头?是古代孝子的典范、温和敦厚的友人,还是坚刚勇毅的台谏官、保守稳健的改革者?是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名垂史坛的文正公?还是充满局限的大儒、宽容政治的掘墓人?作者抽丝剥茧,通过对史料的层层剖析和梳理,拨了笼罩在司马光身上的迷雾,在众说纷纭里为我们还原出一个近真实的司马光。 四、“宽容政治”为何会走向终结? 作者认为,1050年代后期的宋朝有一种温和敦厚、宽容向上的政治气候,并认为仁宗朝或是帝制时代儒家政治所取得的最好成绩,而且,司马光和他曾经的朋友、后来的对手王安石都是仁宗朝宽容政治的产儿。可惜的是,这种宽容却经由这两个人的手最终走向了终结。为何宽容政治培养出不宽容的政治家,还联手埋葬了宽容?宽容政治的终结者究竟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宋代的宫廷、官僚制度和政治文化究竟有没有可能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或说正是北宋王朝自身的体制问题终结了宽容,最终促成“危辱时代”的来临? 五、图文并茂讲述历史故事。文字帮助读者了解历史,图片带领读者靠近历史。图文互证的讲述方式能够让读者直观、具象地认识和感知历史。本书插了司马光的肖像、残存的手稿,以及与之相关人物的图像与墨迹等近40幅高清古画,让读者贴近当时的时代“面貌”,通过画面传达历史现场感,帮读者构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六、作者资源与潜力。近两年来,作者出版的《法度与人心》《人间烟火》《大宋之变》等书的销量相对可观;同时,作者在B站粉丝有12万,微博有18万粉丝,在学术圈和通俗历史叙事领域的活跃度和影响力都不错。本书计划造一本从内容到设计均更为优质的个人与时代的传记。

售       价:¥

纸质售价:¥81.00购买纸书

2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赵冬梅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4-03-01

字       数:26.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以北宋史学家、政治家、一代大儒司马光的成长轨迹、人生经历、社会活动为核心,讲述了其生命所跨越的自真宗、仁宗、英宗、神宗至哲宗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变迁,以及与其休戚相关的北宋政坛上如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轼兄弟等名臣的互动、恩怨与纠葛。 司马光究竟是谁?是宋人眼中恤民爱民的司马丞相,还是当代人悉知的顽固的守旧派、王安石变法的死对头?是古代孝子的典范、温和敦厚的友人,还是坚刚勇毅的台谏官、保守稳健的改革者?是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名垂史坛的文正公?还是充满局限的大儒、宽容政治的掘墓人?虽然时代赋予了他诸多标签,但隔着千年历史,他在当代人认知中的形象与面目依旧遥远又模糊,甚至古往今来对他的解读多少带有一些暧昧或偏见。 北京大学宋史专家赵冬梅教授以多年宋史研究积淀为依托,自司马光的家世渊源追溯而起,将其初仕途至崭露头角,再至成为股肱之臣,乃至走上宰相高位而影响宋代历史走向的人生经历行了细致讲述。其间,既有对司马光与恩师庞籍、挚友庞之道深厚的师友之谊的描写,又有对其在激烈变革的大时代下与各方势力间思想交锋、政治角逐的讲述,乃至对司马光怡然自得的著述生涯和其思想、德行、为人处世的立场行的生动刻画。 通过对这一关键人物人生轨迹的描写,我们既能看到时代如何滋养、培育、塑造了司马光,同时又看到司马光是如何作用并最终影响了时代走向。作者以关键人物为核心,在小尺度的历史书写中关注大尺度的历史脉络和士大夫精神,拎起了宋代至关重要的一段历史,并将该时段微妙的官场生态、纷杂的政坛纠葛、错综的派系之争、突显的社会问题,乃至时代与个人所面临的困局与去向一并端了出来,在时代精英们试图寻求走出“朝代更替”的怪圈,探索解决之道、化解矛盾纷争,寻找本朝长治久安出路的过程中,将看似纯净中庸的美好背后复杂的人性与更为复杂的利益缠斗挖掘出来,带领我们看清变革时局下,个体在修身与仕、改革与守旧、治国与兴邦等方面做出判断与选择的同时,一并看懂大宋王朝建国80年后的兴盛与忧患,出路与困局。<br/>【推荐语】<br/>一、以关键历史人物拎起时代发展脉络。 作者从宋代关键人物司马光着眼,由这一主角关联到其周遭的重要人物、主要事件,并辐射至他所处时代的官僚制度、官场生态、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生百态等问题,完成了一幅从关键人物发散来,看清其人生轨迹,同时看懂其所处时代面貌的叙事长卷。 二、宋史专家解读宋代关键人物。 赵冬梅教授研究宋史逾30年,其在官僚制度、官僚生态、社会生活等领域有着深研究。尤其对晚唐至北宋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以及制度中特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状态、制度与人的互动关注密切。作者以深厚的学术积淀、轻松的叙事基调、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将司马光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三、“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 司马光究竟是谁?是宋人眼中恤民爱民的司马丞相,还是当代人熟知的顽固守旧派、王安石变法的死对头?是古代孝子的典范、温和敦厚的友人,还是坚刚勇毅的台谏官、保守稳健的改革者?是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名垂史坛的文正公?还是充满局限的大儒、宽容政治的掘墓人?作者抽丝剥茧,通过对史料的层层剖析和梳理,拨了笼罩在司马光身上的迷雾,在众说纷纭里为我们还原出一个近真实的司马光。 四、“宽容政治”为何会走向终结? 作者认为,1050年代后期的宋朝有一种温和敦厚、宽容向上的政治气候,并认为仁宗朝或是帝制时代儒家政治所取得的最好成绩,而且,司马光和他曾经的朋友、后来的对手王安石都是仁宗朝宽容政治的产儿。可惜的是,这种宽容却经由这两个人的手最终走向了终结。为何宽容政治培养出不宽容的政治家,还联手埋葬了宽容?宽容政治的终结者究竟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宋代的宫廷、官僚制度和政治文化究竟有没有可能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或说正是北宋王朝自身的体制问题终结了宽容,最终促成“危辱时代”的来临? 五、图文并茂讲述历史故事。文字帮助读者了解历史,图片带领读者靠近历史。图文互证的讲述方式能够让读者直观、具象地认识和感知历史。本书插了司马光的肖像、残存的手稿,以及与之相关人物的图像与墨迹等近40幅高清古画,让读者贴近当时的时代“面貌”,通过画面传达历史现场感,帮读者构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六、作者资源与潜力。近两年来,作者出版的《法度与人心》《人间烟火》《大宋之变》等书的销量相对可观;同时,作者在B站粉丝有12万,微博有18万粉丝,在学术圈和通俗历史叙事领域的活跃度和影响力都不错。本书计划造一本从内容到设计均更为优质的个人与时代的传记。<br/>【作者】<br/>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 曾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寇准、司马光等历史人物。出版有《千秋是非话寇准》《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大宋之变:1063—1086》等作品。 主修宋史,在官僚制度、官僚生态、社会生活等领域有着深的研究。对晚唐至北宋军事、政治、社会生活,以及对制度中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制度与人群的互动关系关注密切。<br/>
目录展开

插图

前言 我为什么要写司马光

引子 司马光是谁

第一章 名父之子,迂夫本色

01 家世背景与祖先记忆

02 宦游人之子,奠定温和坚定本色

03 仁君儒臣

04 “迂夫”本色“诚”为先

05 论君臣,说彼我——思想早成的司马光

06 恩荫与科举

07 四年丁忧,忧国忧民

第二章 恩师庇佑

01 千江有水一庞丈

02 晁仲约事件与新政之败

03 庞籍入朝,司马复出

04 清贫快乐的国子监直讲

05 痛失好友

06 得庞籍提携入馆登朝

第三章 最初的政坛历练

01 灵乌初鸣

02 灰色震荡

03 皇帝的私心

04 庞籍罢相

05 郓州习政

06 禁地与雄心

07 恩师的冒险

08 鹪鹩之怨

第四章 稳健的改革派——纯儒的局限

01 当仁不让入谏垣

02 “嘉祐三札”论政改

03 苏辙的对策风波

04 与恩师长别离

05 政治家的成年礼

第五章 危辱将至:宽容政治的消失

01 新君新政

02 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的转变

03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第一次较量

04 临去三札守长安:司马光在新法政治中最后的努力

05 独乐园中狮子吼

06 使命著《通鉴》

第六章 “司马相业”空遗恨

01 千呼万唤开言路

02 体制困境中的艰难突围

03 “司马相业”的宽容悖论

04 和解诏书的流产

05 黄叶落:司马光之死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