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往事与随想:上中下电子书

诗意的文思,动情的文笔,年代的跨度,用包含着日记、书信、散文、随笔、政论和杂感等的丰富体裁形式呈现出来,犹如一幅幅宏阔而精美的历史画卷,徐徐展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社会理想的形成轨迹,具有极强的亲历感、在场感。 尤其是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思想对峙章节,当时活跃的俄国大知识分子们在回忆录中纷纷亮相,得到了十分传神的描写和群体塑像的再现,使得这部个人自传具有了思想史活化石的珍贵意义。

售       价:¥

纸质售价:¥338.00购买纸书

1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俄罗斯)赫尔岑著 巴金 臧仲伦译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5-24

字       数:140.4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历史随笔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往事与随想》是“俄国社会主义之父”赫尔岑耗时16年写成的一部不朽自传,也是世界回忆录文学的杰作。   全书用编年结构,从作者在襁褓中经历1812年莫斯科大火写起,记述了俄国抗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起义、19世纪40年代俄国知识界的思想论战、1848年的欧洲革命、俄国农奴制的废除、60年代的民粹派运动等半个世纪俄国和西欧的重大历史文化事件。深情的讲述,诗意的文思,动情的文笔,犹如一幅幅壮阔而精美的历史画卷,展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社会理想的形成轨迹——少年时期的幻想、青年时期的希望、青春岁月的豪迈,监狱和流放的动荡、家庭的变故、生命的伤痛、与朋友的争论、与敌人的斗争等情节,用包含着日记、书信、散文、随笔、政论和杂感等的丰富形式呈现出来,具有极强的亲历感、在场感。尤其是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思想对峙章节,当时活跃的俄国大知识分子们在回忆录中纷纷亮相,得到了十分传神的描写和群体塑像的存档,使得这部个人自传具有了思想史活化石的珍贵意义。   本版系巴金与臧仲伦先生的合译本,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1928年2月,年轻的巴金在法国到一部《往事与随想》,便喜欢不已。这部书伴随着他一生的创作历程,启发了晚年《随想录》的写作,被巴金称为自己的老师。虽然《往事与随想》另有两种译本(其中一种是巴金的续译),但从文笔上讲,巴金的文笔与赫尔岑最为相得益彰,尤其是巴金翻译中参考多种原本,为中译本加了大量注释,对阅读本书大有益处。<br/>【推荐语】<br/>诗意的文思,动情的文笔,年代的跨度,用包含着日记、书信、散文、随笔、政论和杂感等的丰富体裁形式呈现出来,犹如一幅幅宏阔而精美的历史画卷,徐徐展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社会理想的形成轨迹,具有极强的亲历感、在场感。   尤其是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思想对峙章节,当时活跃的俄国大知识分子们在回忆录中纷纷亮相,得到了十分传神的描写和群体塑像的再现,使得这部个人自传具有了思想史活化石的珍贵意义。   本版系巴金与臧仲伦先生的合译本,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尤其是巴金翻译中参考多种原本,为中译本加了大量注释,对阅读本书大有益处。<br/>【作者】<br/>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1812—1870)   作家,思想家,革命家,学者,政论家,俄国自由出版发行业的创始人,毕生致力于探索社会主义的理想世界,曾在欧洲创办《北极星》杂志和《钟声》报,对托尔斯泰的平民观产生重要影响。列宁称赞他是“举起伟大旗帜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人”,在“为俄国革命的准备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一位文学家,赫尔岑以独特的文体著称,代表作有《谁之罪?》《偷东西的喜鹊》以及集日记、书信、散文、随笔、政论杂感于一体的巨型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两位译者简介:   巴金(1904—2005)   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编辑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主要作品有《灭亡》《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憩园)《寒夜》《随想录》等。译作有《我的自传》《父与子》《处女地》《快乐王子集》等。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收获》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其著译结集为《巴金全集》《巴金译文全集》。   臧仲伦(1931—2014)   文学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研究生班。著有翻译通史专著《中国翻译史话》。译作有《驿站长》《双重人格》《克莱采奏鸣曲》《暴风雪》《舞会之后》《大雷雨》《白痴》《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死屋手记》《卡拉马佐夫兄弟》等。<br/>
目录展开

往事与随想:上

作者简介

文前插图

作者序

第一卷 育儿室[1]和大学(1812—1834)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尼克和麻雀山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补遗:亚·波列查叶夫

第二卷 监狱与流放(1834—1838)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亚历山大·拉甫连季叶维奇·维特别尔格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弗拉基米尔生活的开始

第三卷 克利亚兹玛河上的弗拉基米尔(1838—1839)

第十九章[1] 公爵夫人和公爵小姐

第二十章 孤女

第二十一章 分离[1]

第二十二章 我离开后的莫斯科

第二十三章 一八三八年三月三日和五月九日[1]

第二十四章 一八三九年六月十三日[1]

往事与随想:中

作者简介

第四卷 莫斯科、彼得堡和诺夫哥罗德(1840—1847)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我们的朋友

二 在朋友的坟头

第三十章 我们的论敌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尼·赫·克彻尔(1842—1847)

一八四四年[1]的插曲

第五卷 巴黎——意大利——巴黎(1847—1852)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对一些已经触及的问题的思考

第四十二章

家庭的戏剧

第一章 一八四八年

兆候

伤寒病

第二章

第三章 心的迷乱

第四章 又一年(一八五一年)

第五章

第六章 Oceano Nox〔拉丁语:海洋之夜〕[106](一八五一年)

一[107]

第七章 一八五二年

第八章[138]

后记

追记:豪格[156]

再记

特丁顿[171]出发之前(一八六三年八月)

到达以后

俄罗斯的影子

一 尼·伊·沙左诺夫

二 恩格尔孙夫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往事与随想:下

作者简介

第六卷 英国(1852—1864)

革命前后

第三十四章 旅途

第三十五章 共和国的蜜月

西方杂记(第一辑)

一 梦

二 雷雨交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西方杂记(第二辑)

一 IL PIANTO〔意语:哀歌〕

二 POST SCRIPTUM〔拉丁语:附言〕

第一章 伦敦的雾

第二章 高山仰止

第三章 伦敦的流亡者

补遗: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09]和他的书ON LIBERTY〔英语:《论自由》〕

第四章 两次审判案

一 决斗[2]

二 巴尔泰勒米

第五章 “NOT GUILTY”〔英语:无罪〕

第六章

波兰流亡者

第七章 流亡中的德国人

第八章

五十年代的伦敦自由流亡者[2]

第九章 罗伯特·欧文

第十章 CAMICIA ROSSA〔意语:红衫军〕[1]

一 在布鲁克公馆[15]

二 斯坦福宫

三 在我们家

四 26,PRINCE’S GATE〔英语:亲王门二十六号〕[82]

第七卷 私人俄文印刷所和《钟声》

第一章 全盛和衰落(1858—1862)

三 一八六二

第二章 瓦·伊·克利西耶夫

第三章 年轻的流亡者

第四章 巴枯宁和波兰问题

第五章 R.WEATHERLEY & Co的轮船“WARD JACKSON”〔英语:韦瑟利公司的轮船“沃德·杰克逊”号〕

二 LAPINSKI-COLONEL.POLLES-AIDE DE CAMP〔法语:拉平斯基上校。波勒斯副官〕

第六章 PATER V.PETCHERINE〔拉丁语:弗·佩切林神父〕[1]

第七章 伊·郭洛文

第八卷 断片(1865—1868)

第一章 杂记

一 瑞士风光[1]

巴塞尔

洛桑

二 旅途上的闲话和餐厅里的俄国同胞

三 在阿尔卑斯山那一边

四 ZU DEUTSCH〔德语:太德国化了〕

五 彼世界和此世界

(一)彼世界

(二)此世界

1.鲜花。——最后的莫希干姑娘[68]

2.重瓣花

3.弥涅耳瓦[104]之花

第二章 VENEZIA LA BELLA

第三章 LA BELLE FRANCE〔法语:美丽的法兰西〕

一 ANTE PORTAS〔拉丁语:在城门前〕

二 INTRA MUROS〔拉丁语:在城墙里〕

三 ALPENDRÜCKEN〔德语:大山压顶,意为噩梦〕

四 但以理们[55]

五 亮点

六 出兵以后[70]

旧信选编(《往事与随想》补[1])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波列伏伊[8]的信

选自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的信[14]

选自季莫费·尼古拉耶维奇·格拉诺夫斯基的信

彼得·雅科夫列维奇·恰达叶夫的信

选自彼·约·蒲鲁东的信[98]

托马斯·卡莱尔的信

附录

巴金译后记

赫尔岑日记摘录(四则)

一 一八六三年二月二日

二 一八六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在热那亚,费得尔旅馆

三 一八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四 一八六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苏黎世

后记(一)

后记(二)

译后记

关于《家庭的戏剧》

代跋

致臧仲伦信

一 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二 一九七八年七月三十日

三 一九七八年八月八日

四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日

五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六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七 一九八八年七月九日

八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日

《往事与随想》代跋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

02

三国的70个强人 ¥29.99

张守春
¥29.99
03

历史的镜子 ¥19.90

吴晗
¥19.90
04

南明那些事儿 ¥69.99

洪兵
¥69.99
05

历史的注脚 ¥25.20

叶永烈
¥25.20
06

红楼是本政治书 ¥45.99

洪兵
¥45.99
07

故宫里的中国史 ¥138.00

翟晨旭
¥138.00
10

战国杀 ¥29.99

洪兵
¥29.9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