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南京佛教通史-明清民国卷下电子书

南京作为中国东南文化重镇,包括佛教在内的各类传统思想文化在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遗存。本书把南京佛教放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行考察、分析与论述,在系统梳理南京佛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注意揭示南京佛教与当时社会条件、文化背景的相互关系,侧重从学术的角度去梳理南京佛教文化的历史发展。在阐释南京佛教义理、思想时,注重其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佛教中国化的大框架里去探讨南京佛教文化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南京佛教文化中自身固有的十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亦成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本书的编纂、出版,对于发掘、整理南京的传统文化和推动南京新文化的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售       价:¥

纸质售价:¥843.3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赖永海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11-01

字       数:73.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历史典籍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南京佛教通史》全书共分三卷四册,逾250万字,上启六朝时期,下至明清民国,以时间先后为序,系统叙述了佛教在南京地区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编写者鉴于佛教思想义理的发展变化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关系十分密切,在书中除了叙述佛教思想、宗派的发展脉络之外,对佛教与各个时代的王朝政治、佛教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行了较全面、深的揭示和论述。另外,由于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艺术在南京佛教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还按三个发展时期(即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民国)分别列有专章,力求以较翔实的史料和更宽广的视野,多视角、多层面地再现南京佛教的全貌和发展历程。<br/>【推荐语】<br/>南京作为中国东南文化重镇,包括佛教在内的各类传统思想文化在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遗存。本书把南京佛教放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行考察、分析与论述,在系统梳理南京佛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注意揭示南京佛教与当时社会条件、文化背景的相互关系,侧重从学术的角度去梳理南京佛教文化的历史发展。在阐释南京佛教义理、思想时,注重其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佛教中国化的大框架里去探讨南京佛教文化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南京佛教文化中自身固有的十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亦成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本书的编纂、出版,对于发掘、整理南京的传统文化和推动南京新文化的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r/>【作者】<br/>赖永海,1949年生,福建漳州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5届、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7届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教y部第8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2018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名家”称号。出版有《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等著作20余部,主编中国大陆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主编全球《中国佛教通史》。其中,《中国佛性论》2017年获“百部优秀中国图书输出奖”;《中国佛教通史》获第4届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第6届教y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3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br/>
目录展开

绪论

第一章 清初帝王的佛教理念与政策

第一节 顺治帝与佛教

一 “黜邪崇正”与“佛教清净”

二 关注江南,染指宗乘

三 亲领禅悦,垂谟深远

第二节 康熙帝与佛教

一 黜异端,崇正学

二 巡幸名山佛寺

三 修庙远服要荒

第三节 雍正帝与佛教

一 藩邸清闲,用心参禅

二 劬劳国政,整肃弊风

三 介入僧争,提倡圆融

四 三教同源,牖民觉世

第四节 乾隆帝与佛教

一 清厘僧道,培护法门

二 法纪森严,永废度牒

三 刻译大藏,立国之本

第二章 清初禅宗与遗民逃禅

第一节 清代禅宗法系传承

一 清代临济宗,传天童、磬山二系

二 清代曹洞宗,传寿昌、云门二系

三 清初东南法门僧诤记

第二节 清初遗民逃禅之风

一 逃禅明志节

二 僧中多遗民

三 以忠义作佛事

第三节 金陵天界觉浪道盛:“烈火禅”与集大成

一 江南大善知识之首

二 忧国烈火禅:尊火为宗论

三 “宗门孔子”集大成

四 庄子“托孤”说

第四节 觉浪门下:无可大智坐集千古智

一 从才子、翰林到高僧

二 金陵竹关与禅游江西

三 中兴青原祖庭,重振曹洞宗风

四 廿载袈裟只报恩

五 集大成之作:《东西均》与《药地炮庄》

第三章 清代佛教的衰落与晚清佛教的振兴

第一节 清代佛教的衰落

一 清代佛教衰落的原因

二 太平天国战争及“焚像毁庙”

三 清末新政与庙产兴学风潮

第二节 杨文会振兴佛教的理念和事业

一 杨文会生平与太平天国战火

二 走上佛教振兴之路,开创金陵刻经事业

三 两度出使英法,拓展国际视野

四 融通佛学与新学,创办新式佛教学堂

五 创立佛学研究会,报告同人未了愿

第三节 杨文会开近代佛学思想先河

一 杨文会著作与内容简述

二 尊崇《大乘起信论》的思想

三 建构马鸣宗的思想

四 “教宗贤首”的华严思想

五 “行在弥陀”的净土思想

第四节 杨文会: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巨擘

一 奋起于末法苍茫之世

二 甄综会通,规模弘扩

三 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四 杨文会的贡献与影响

第四章 民国时期南京佛教与社会

第一节 民国时期南京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 尊孔复古思潮和新文化运动

二 反宗教运动及破除迷信

三 庙产兴学风波再起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京政府佛教政策的演变

一 《临时约法》中的“信教自由”

二 北洋政府保护与管理寺庙的例令

三 南京国民政府寺庙管理条例:从管理到监督的变化

四 寺庙兴办慈善事业办法与规则

第五章 民国佛教的革新和改良运动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南京佛教复兴

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二 佛教组织蓬勃兴起

三 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复兴

第二节 民国佛教的整理改良活动

一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佛教形势

二 江浙佛教界组织“整理僧伽委员会”

三 熊希龄倡议设立“整理宗教委员会”

四 南京“中国佛学会”的成立及整理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佛教界

一 奔走世界,呼吁和平

二 抗日救国,共赴国难

三 抗战胜利后的南京佛教组织“整委会”

四 南京国民政府撤退迁台中的佛教动向

第六章 太虚与中国近现代人间佛教

第一节 太虚生平及佛教革新思想

一 太虚生平略述

二 求学金陵祇洹精舍

三 革新中国佛教与融贯世界佛学

第二节 人间佛教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一 即人成佛:人生佛教的建构

二 今菩萨行:人生佛教的实践

三 整兴僧会:革新僧制的思考

第三节 建立现代中国佛教的学理和制度

一 关于佛教现代化的设计

二 改革旧弊习,养成新僧格

三 太虚的遗愿及其影响

第七章 欧阳渐与民国时期南京佛教义学复兴

第一节 民国时期南京佛教慧命的薪火相传

一 续石埭未竟之志

二 竟玄奘未竟之业

三 唯一宗趣在无余涅槃

第二节 欧阳渐中兴唯识学的思想理念

一 欧阳渐佛教思想的来源和分段

二 简别体、用的原则

三 从法相学到转依学格局

四 “存真求是”之精神

第三节 欧阳渐的法相、唯识分宗之说

一 法相、唯识分宗说的提出

二 法相大道有径有门说

三 法相之体即三自性说

四 法相和法性融通说

五 唯识学思想四期说

第四节 民国时期佛教义学研究之重镇

一 太虚的驳议:法相必宗唯识

二 熊十力、印顺的有关回应

三 吕澂对分宗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第八章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南京佛教寺院

第一节 清代南京佛寺的兴废

一 顺治之世的南京佛寺

二 康乾时代的南京佛寺

三 清代中期的南京佛寺

四 太平天国时期的南京佛寺

五 清代晚期的南京佛寺

第二节 清代南京佛寺的分布

一 清代南京的行政区域及城市规划

二 清代新建寺庵之分布

三 历代所遗寺庵之分布

四 其他寺庵之分布

第三节 清代南京重要佛寺综述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南京寺院

一 民国时期南京寺院之衰废

二 民国时期南京寺院之复兴

三 民国时期南京寺院之分布及数量

四 民国时期南京的重要寺院及僧众活动

五 民国时期南京佛寺的舍利

第九章 清代以来江南佛教的寺院经济

第一节 清代前期佛教寺院经济

一 清代寺院基本情况:寺数及寺田

二 江南寺院田产与斋田捐赠

三 江南寺院对斋僧田的经管

第二节 江南山林寺院斋田和山地捐赠实例

一 清信施田程序

二 斋田碑记功德与慧命

三 饭僧田与报国孝亲

第三节 清代寺田租赋与斋田保护

一 寺田免征租赋

二 清查保护斋田

三 斋田免钱粮杂役

四 清律规定与寺产规约

第四节 清末民国时期江南佛教寺院经济

一 清代佛事的兴废利弊

二 清末民国时期江南佛教寺院经济演变

三 江南三大寺的田租收入

四 从山林清修到服务社会的转型

第十章 明清民国南京佛教文学与艺术

第一节 明清民国南京佛教文学

一 明朝南京佛教文学

二 清朝南京佛教文学

三 民国时期南京佛教诗歌

第二节 明清民国南京佛教艺术

一 明代南京佛教艺术

二 清代南京佛教艺术

三 近现代南京佛教艺术

参考文献

一 佛教典籍

二 中国传统典籍

三 近现代论著、档案史料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