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第二种不可能电子书

一部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准晶的发展过程的科普图书。讲述了全球知名物理学家保罗·斯坦哈特历时35年的科学冒险,精彩绝伦、堪比史诗故事,媲美《物种起源》《小猎犬号航海记》。 难得一见的、流畅的科普好书,wan美结合了科学解释和叙事性,科学探索的趣味性和惊悚小说的惊悚感交相呼应。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也应该欣赏这部关于科学调查和发现的原创、悬疑、纪实惊悚片。

售       价:¥

纸质售价:¥77.90购买纸书

2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美]保罗·斯坦哈特(Paul J· Steinhardt)

出  版  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01

字       数:19.0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历时35年的科学冒险,讲述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准晶的发现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保罗·斯坦哈特和他的学生在一条堪称wan美的科学定律中发现了一个漏洞,这个漏洞让他们意识到创造新物质形式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发展出一种理论,描述了长期以来被认为“不可能存在”的新物质形式——准晶。 在理论的指引下,他们逐渐走出实验室,跨越大洋和大洲,走堪察加半岛,zui终发现了隐藏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准晶,启了一段充满冒险故事的旅程。 “第/一种不可能”意味着无法实现,“第/二种不可能”意味着重大发现。 保罗·斯坦哈特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如果一个人可以揭露潜在的假设并找到长期被忽视的漏洞,第/二种不可能将会是一座潜在的“金矿”,这将是科学家获得突破性发现的难得机会,也许是一生WEI一的机会。 写给所有具有强烈好奇心、喜欢侦探小说的朋友们。 保罗·斯坦哈特独特娴熟的写作手法使得阅读《第二种不可能》就像在阅读一本精彩绝伦的侦探小说,书页中的文字潜藏着各种让读者充满希望的线索和令人不安的反转,不仅可以让读者以第/一视角了解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死胡同,了解科学家如何看待和解决问题,而且提供了一种难得的酣畅淋漓的阅读科普读物的体验。<br/>【推荐语】<br/>一部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准晶的发展过程的科普图书。讲述了全球知名物理学家保罗·斯坦哈特历时35年的科学冒险,精彩绝伦、堪比史诗故事,媲美《物种起源》《小猎犬号航海记》。 难得一见的、流畅的科普好书,wan美结合了科学解释和叙事性,科学探索的趣味性和惊悚小说的惊悚感交相呼应。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也应该欣赏这部关于科学调查和发现的原创、悬疑、纪实惊悚片。 湛庐文化出品。<br/>【作者】<br/>[美]保罗·斯坦哈特(Paul J. Steinhardt) 美国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宇宙暴胀理论创始人。普林斯顿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科学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和天体物理学系任教,参与创立了普林斯顿理论科学中/心并指导相关工作。因对早期宇宙和新物质形态的研究斩获狄拉克奖章和其他知名奖项。 准晶发现者,理查德·费曼爱徒。和学生多夫·莱文率先提出了“准晶”这个革命性的理论概念;20多年后,他与卢卡·宾迪一起指导团队在堪察加半岛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天然准晶。2014年,国际矿物学协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种新矿物——“斯坦哈特石”。 畅销书作者,作品围皇/家学会洞察投资科学图书奖。与尼尔·图罗克合著的《无尽的宇宙》一书描述了他提出的两种相互竞争的宇宙学观。《第二种不可能》一书则讲述了他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发现准晶的曲折故事,被誉为“过去50年来引人胜的科学探索故事之一”。<br/>
目录展开

测一测 你对新物质的发现了解多少?

推荐序 寻根问底的追“凶”之旅:一个关于准晶的故事

赞誉

前言 为期30年的探索

第一部分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01 不可能

02 彭罗斯难题

03 找到漏洞

04 双实验室并行记

05 振奋人心的故事

06 完美的不可能

第二部分 追索开始了

07 自然打败过我们吗

08 新伙伴卢卡·宾迪

09 “准”新年快乐

10 当你说这不可能的时候

11 蓝队与红队的对决

12 上帝若非有意捉弄,就是太过任性

13 神秘的秘密日记

14 关键人物——瓦列里·克里亚奇科

15 罕见之物中包藏着某种不可能

16 二十面体石

第三部分 去堪察加半岛,否则等着“项目流产”吧

17 失踪

18 失而复得

19 99%

20 取得突破

21 奇迹之人

22 大自然的秘密

致谢

图片来源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