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松菊堂医学溯源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2.50购买纸书

169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6.2

作       者:(清)李奇勋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01

字       数:17.9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松菊堂医学溯源/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清代李奇勋《宇德树》所*,是一部中医理论综合性* 作。全书共41卷,卷一至卷五为阴阳类钞,论述(欲溯医学之大源者,非阴阳无以端其始):卷六为五行约旨:卷七为时令考;卷八为四时调摄:卷九至卷十一为五运六气直格;卷十二为人身全体;卷十三为营卫省度:卷十四为经络骨度:卷十五为脉矩,附奇经八脉;卷十六为色诊汇征;卷十七为镜人集;卷十八至卷十九为治症提纲:卷二十至卷四十一分别为肝、心、脾、肺、肾、三焦、心包络、胆腑、胃、大肠、膀胱等,其中卷十三.卷十七.卷三十九,卷四十一有目录,正文阙如。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为底本。<br/>
目录展开

校注说明

弁 言 [1]

卷之十三—卷之十七(缺)

卷之十八

治症提纲一

治病必求于本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

病为本,工为标

极微,言轻浅未深。极精者,言专一未乱。斯时也治之极易,及其病成,则良工称为逆矣。然良工之治,既云得法,而至数勿失,亲戚之闻见极熟,而声色无差,宜乎无不速愈者,而顾使其直至于精坏神去,而病不能愈,亦何暇治之不早乎?暇,言慢事也。

病之中外,治有先后

病之中外何如?

夭之由也。

三阴比类之病。

久病而瘠,必养必和。

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百病始生,邪分三部。

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

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

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

邪之中人,阴阳有异。

岐伯曰: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黄帝曰:善哉。

邪聚诸经。

结阳者肿四肢。

二阳结谓之消。

三阳结谓之隔。

三阴结谓之水。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邪变无穷。

帝曰: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如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治有缓急,方有奇偶。

气味,方制,治法,逆从。

附:张景岳病有真假辨

约 方

形志苦乐,病治不同。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

五过四德

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

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

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炙砭石,毒药所主。

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

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

不知俞理,五脏菀热,痈发六腑。

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

四 失

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也。

祝 由

卷之十九

治症提纲二

阴阳寒热辨惑

阴阳寒热,得病之由。

从能食不能食以辨阴热阳热之虚实

从色脉以辨病之寒热

由表症之有无以辨病热者之属表属里

从身之欲衣不欲衣以辨表里之寒热

阴中伏阳,阳中伏阴。阴气隔阳,阳气闭阴。具有辨症。

阴阳之寒热,非必尽由于阴阳之一实一虚。

阴阳不合则交战

热分五脏

热分肠胃

热分气血

热分上中下

阴阳受病之初

心经郁热,心实热、虚热症治

诸寒热治法

实热正治,虚热反治

热中宜温,寒病当夏从中治

寒热症可治、难治,以汗辨之

诛伐无过

脏 腑

脏腑受病之初

脏腑治法

脏腑脉症之辨

表 里

经 络

标本之辨

标本先后

气 血

血气相较

治气三法

治血三法

气血虚实之辨

气血虚实之辨

五 实

五 虚

重 实

经络皆实

邪盛则实,精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实症治

虚实缓急

诸病惟虚与火为难治

劳伤治法

治虚宜护胃气

常 变

方不一病

病不一方

四时用药例

脏气法时并药

和剂治法

卷之二十

脏腑总序

肝部一 脏义原始 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

四时阴阳,外内之应

五气之合

脏腑释义

肝脏释名

肝藏象

肝之部分

肝为阴中之阳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

肝之正色 肝属木,为青帝,其色如缟映绀。

肝之外候 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

肝之大小、高下、坚脆、偏正,具有征验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

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

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

脏腑相缀

五脏各有所余 肝主筋。爪者,筋之余。

血海 人身有四海:肝为血海,血海有余,则常觉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不足,则常觉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也。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脏腑精义

肝为牡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

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

风气通于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五脏所藏,肝藏魂。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肝在志为怒,怒伤肝。

暴怒伤阴。

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

怒则肝气乘矣。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怒而不已,亦生忧矣。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肝则忧,虚而相并者也。

四时之胜,春胜长夏。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人卧则血归于肝。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肝开窍于目。

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精者,皆上注于目,而为精。

五脏常阅于上七窍也,故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眦青。

肝实则目赤。

五脏化液,肝为泪。

肺邪入肝,则多哭。

五脏所主,肝主筋。

五脏所养,肝养筋。

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诸筋者,皆属于节。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得强者生,失强者死。

肝合于筋,筋缓而不能自收持者,肝气先绝也。

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

五脉应象,肝脉弦。

五气所病,肝为语。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五脏所恶,肝恶风。

风胜则动。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春气者,病在头,故春病鼽。

春善病鼽,冬不按跷,春不鼽。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五劳所伤,久行伤筋。

五脏各有所损,肝劳者血损。

五劳过度,各行所极,肝劳过度则筋极。

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肝之臭臊,心邪入肝,则恶臊。

五味所合,肝欲酸。

五味所入,酸入肝。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麻味酸。

肝色青,宜食甘。米饭、牛肉、枣、葵皆甘。

五味所伤,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五味所裁,病在筋,无食酸。

五病所禁,肝病禁辛。

五味之用,酸者能涩能收。

五味所伤,甘伤肉,酸胜甘。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五味阴阳之用

五味之用

魂魄二义附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魂魄二义附说

卷之二十一

肝部二

厥阴注释 厥阴,两阴交尽也。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井荥输经合之次

溜于行间。行间,足大指间也,为荥。

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腧。

足厥阴也。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二合

足厥阴少阳别络并症

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

其直者,上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

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十二经筋结支别发明附

五脏背腧

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肝部俞募

俞募持脉指法

经水相合释义

足厥阴外合渑水 足厥阴外合于渑水,内属于肝。

肝部脉义

春以胃为本。

春脉弦。

春应中规。

春脉浮,如鱼之游在波。

肝脉部位

肝平脉

肝病脉

春时脉

持脉指法

遵《内经》持脉指法,以定有余不足

察脉过不及以辨病之在内在外

诊人迎以断肝部外感之症

以浮沉迟数四脉断病

以浮沉合迟数二脉断病

以本部察四脏之相乘,以断虚实微贼诸邪之病

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诸不治脉脉反四时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春得秋脉

脉无胃气

但得真脏脉ID=6type=正文> 即前篇所谓但弦无胃,但石无胃之类是也。

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不治断时日脉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

真脏脉至断日肝见,庚辛死。

凡持真脉之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

不治脉症

肝部色诊 以五色命脏,青为肝。

肝之部位 面王直下者肝也。

肝之正色

五色之见,青如翠羽者生。

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

肝之病色

目内陷者死。

肝之败色

肝病见克色

色脉合参

脉色合参

神圣工巧。

梦 征

肝气盛,则梦怒。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

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厥气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

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

卷之二十二

肝部三

肝经有余症

本热寒之

标热发之

肝部行气养血药品

肝部苦欲补泻药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肝虚,以辛补之,细辛。

肝实,以酸泻之,白芍药。

苦欲补泻附说

虚实子母相应之义

肝部泻火药

味分补泻,气随时换肝胆属风木,主于春。

肝部引经报使

肝部虚实症治提纲肝实药味忌宜

肝实五症并药味忌宜

善太息,忽忽不乐。

胁痛,呕血,属肝气逆,肝火盛,肝血虚。

发搐,属肝家邪热,热则生风,风主掉眩故也。

目赤肿痛,属血热。

肝虚药味忌宜

肝虚十症并药味忌宜

转筋属血虚。

目光短,属肝血虚,及肾水真阴不足。

目昏,属肝血虚,有热,兼肾水真阴不足。

目翳,属肝热,兼肾水不足。

亡血过多,角弓反张,属肝血虚,有热。

少腹连阴作痛,按之则止,属足厥阴经血虚。

偏头痛,属血虚,肝家有热。不急治,久之,必损目。

目黑暗,眩晕,属血虚,兼肾水真阴不足。

肥气,属气血两虚,肝气不和,逆气与瘀血相并而成。

肝部实热虚寒症治选方肝部诊治大法

肝实热脉症

肝实热症治选方七条竹沥泄热汤

前胡汤

防风散

远志散

地黄煎

菊花散

升麻散

泻青丸,一名泻肝丸

肝虚寒脉症

肝虚寒症治选方九条补肝汤

补肝散

防风煎

槟榔汤

三香散

镇肝丸

补肝丸

松膏酒

枸杞酒

肝胆俱实脉症

肝胆俱虚脉症

杏苏散

肝自病及四脏相乘症治选方

七味饮

肝 劳

猪膏酒

虎骨酒

卷之二十三

心部一

脏气原始

四时阴阳,外内之应

五气之合

心脏释名

心藏象

心之部分

脏腑精义

卷之二十四

心部二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井荥输经合之次

脉无胃气

心部正色

梦 征

卷之二十五

心部三

心经有余症

心经不足症

心部察脉用药例

本热寒之

心虚药味忌宜

茯神散

安心散

泻心汤

导赤散泻

朱砂安神丸

卷之二十六

脾部一

脏义原始

四时阴阳外内之应

脾脏释名

脾藏象

脾之部分

卷之二十七

脾部二

足太阴脾经

卷之二十八

脾部三

脾经有余症

卷之二十九

肺部一

脏义原始

卷之三十

肺部二

肺脉图

十二经脉始终

肺部脉义

秋以胃气为本。

秋脉毛。

秋应中衡。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

肺脉部位

肺平脉

肺病脉

秋时脉

持脉指法

小甚为泄,微小为消瘅。

以浮沉迟数四脉断病

诊人迎以断肺部外感之症

以本部察四脏相乘以断虚实微贼诸邪

死肺脉

不治断时日脉

不治脉症

卷之三十一

肺部三

肺经有余症

肺经不足症

肺部察脉用药例

本热清之

本寒温之

标寒散之

肺部行气养血药品

肺部苦欲补泻药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之属。

肺虚以酸补之,五味子之属。

肺实以辛泻之,桑白皮之属。

肺部泻火药

味分补泻,气随时换肺、大肠属金,主于秋。

肺部引经报使

肺部虚实症治提纲

肺实八症并药味忌宜 喘急,属肺有实热,及肺气上逆。

气壅,属肺热气逆。

声重痰稠,属肺热。

肺痈,属肺极热。

肺胀闷,属肺热。

喉癣,属肺热。

上消,属肺家实火,及上焦热。

肺虚药味忌宜

肺虚七症并药味忌宜

咳嗽,吐血痰,属肺热甚。

声哑,属肺热甚。

咽喉燥痛,属水涸水炎,肺热之极。此证法所难治。

肺痿,属肺气虚,有热。

龟胸,属肺热有痰。

息贲,属肺气虚,痰热壅结所致。

肺部实热虚寒症治选方肺部诊治大法

肺实热脉症

泻白散,又名泻肺散

除热饮

橘皮汤

桃花汁

羚羊角汤

杏仁汤

苏桔散

祛风饮

泻肺散

辛苏散

紫菀散

陈桔散

抑心气散

肺虚冷脉症

阿胶散,又名补肺散

酥蜜膏

又方

杏酪

补肺汤

又方

杏苏煎

白石英煎

饧煎

麻子汤

益脾散

灸方

肺与大肠俱实

茯苓麻黄汤

通脾散

肺与大肠俱虚

小建中汤

治肺脏病方 肺有病,鼻塞不通,不闻香臭,鼻中有息肉,或生疮,皮肤燥痒,恶疮,疥癣,上气咳嗽,涕吐脓血,宜服排风散。

肺自病及四脏相乘症治选方

生金滋水饮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黄芪汤

卷之三十二

肾部一

脏义原始

五气之合

肾脏释名

肾藏象

命 门

肾之部分

髓 海

奇恒之府

脑渗为涕

脏腑精义

雨气通于肾。

五脏所藏,肾藏志。

五脏所主,肾主骨。

卷之三十三

足少阴肾经

肾部俞募

足少阴外合汝水

肾部脉义

冬脉如营。

肾脉部位

肾平脉

肾病脉

冬时脉

持脉指法

以浮沉迟数四脉断病

以浮沉兼迟数二脉断病

诸不治脉

脉无胃气

死肾脉

不治断时日

附 说

真脏脉至断日

传病死期

不治脉症

肾部色诊

肾之部位

肾之正色

肾之病色

肾之败色

面如地色

脉色合参

色脉与尺肤相应

独调其尺以言其病

梦 征

卷之三十四

肾部三

肾经有余症

肾部察脉用药例

本热攻之

本寒温之

标寒解之

标热凉之

肾部行气养血药品

肾部苦欲补泻药例

肾部泻火药

肾部引经报使

肾虚药味忌宜

肾虚十八症并药味忌宜

肾部诊治大法

肾实热脉症

泻肾汤

大青饮

榆皮汤

凤髓丹

平肾丸

肾部诊治大法

肾虚寒脉症

吴萸散

肾气丸

八味丸

离珠丹

天真丹

苁蓉散

三才封髓丹

灸方

肾与膀胱俱实

肾与膀胱俱虚

治肾藏病方

疏肝益肾汤

左归饮

八味丸

右归饮

卷之三十五

三焦部

脏腑释义

三焦释名

三焦府象

三焦部分

三焦外候

集说附考

脏腑精义

肾将两脏附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外合漯水

三焦脉诊

三焦平脉

三焦病脉

三焦部持脉指法同心包

十二经病

三焦有余症

三焦不足症

三焦部察脉用药例

实火泻之

虚火补之

三焦部行气养血药品

三焦部泻火药

味分补泻,气随时换

三焦部引经报使

三焦部虚实症治提纲

三焦实三症并药味忌宜

三焦虚药味忌宜

三焦虚二症并药味忌宜

卷之三十六

心包络图象

脏腑释义

心包络释义

心包络藏象

心包络部分

气 海

集说附考

脏腑精义

火分君相附说

手厥阴心包络经

手厥阴心包络井荥输经合

手厥阴少阳别络并症

手厥阴外合漳水

心包脉诊

心包络平脉

十二经病

心包络有余症

心包络不足症

火强泻之

火弱补之

精脱固之

心包络部行气养血药品

心包络泻火药

命门实药味忌宜

命门实二症并药味忌宜

命门虚药味忌宜

命门虚四症并药味忌宜

卷之三十七

小肠部全

小肠腑释名

腑 象

小肠部分

小肠府外候

六腑之应

脏腑精义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井荥输原经合之次

手太阳外合淮水

脉 义

色 诊

梦 征

十二经病

小肠经有余症

小肠经不足症

小肠部察脉用药例

本热寒之

标热散之

小肠部行气养血药品

小肠部泻火药

小肠部引经报使

小肠部虚实症治提纲

小肠实药味忌宜

小肠实一症并药味忌宜

小肠虚

小肠虚药味忌宜

小肠虚一症并药味忌宜

小肠实热脉症

柴胡泽泻汤

大黄圆

赤茯苓汤

升阳散

灸法

小肠虚寒脉症

归榆汤

桂香散

椒附丸

卷之三十八

胆部全集

胆府释名

腑 象

胆之部分

胆之正色

胆之外候

六腑之应

奇恒之腑

脏腑精义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井荥输原经合之次

足少阳外合渭水

脉 义

色 诊

梦 征

症治挈要

十二经病

胆经有余症

胆经不足症

胆部察脉用药例

本热平之

标热和之

胆府行气养血药品

胆部泻火药

胆部引经报使

胆部虚实症治提纲

胆实药味忌宜

胆实二症并药味忌宜

胆 虚

胆虚药味忌宜

胆虚二症并药味忌宜

半夏汤

清胆散

酸枣仁丸

灸方

胆虚寒脉症

温胆汤

千里流水汤

酸枣汤

大枣葱白汤

栀子汤

加味栀子汤

枣仁丸

又方

益阳散

灸方

卷之三十九~卷之四十一(缺)

累计评论(2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