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传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
¥16.00
古老、齐全、安全的巧治常见病的经典老偏方。 王淼主编的《中华传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从美容抗衰、瘦身塑形、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方面来介绍老偏方,针对不同病症“开”出了不同的方剂。 《中华传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可以作为家庭治疗常见疾病的实用手册,对于西医上难以查出病因,难以对“症”治疗的慢性病也有针对性的调养方法,可以说非常迎合大众的需求。


董氏奇穴实用针方手册:全彩图解版
¥54.50
董氏奇穴针灸系董师绍衍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董师景昌,山东平度市人,生于1916年,逝于1975年,临床40年,临诊40万人次,为高棉朗诺总统治愈半身不遂,荣获最高荣誉奖。“董氏奇穴针法”在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平度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科学教授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董针没有任何副作用,董针只在四肢与头面施针,不在胸腹腰背下针,不会伤及脏腑,非常安全。微痛,董针不采用“补泻”“捻针”“捣针”以及弹、搯、烧、啄等手法,不给病人增加痛苦。董针取穴分12个部位,一一部手指部,二二部手掌部,三三部小臂部,四四部大臂部,五五部足脚趾部,六六部足掌部,七七部小腿部,八八部大腿部,九九部耳朵部,十十部头面部,另有前胸部及后背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穴位图解、常见疾病诊疗、病案等,内容丰富,图文结合,容易理解和记忆,为董氏奇穴学习的实用图书。

黄帝内经
¥9.99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总共十八万字有余。《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其名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全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作者似乎就是黄帝和岐伯等人。其内容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医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


《伤寒论》六经辨证速成
¥38.00
时代在呼唤真正的中医,仲景学说是中医正统。以六经钤百病、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及辨证施治的大规律。作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提出六经、六病、六证、六脉、六法、六方的精髓概要,其最大特色是使读者能够快速学以致用。让束之高阁的经典易学易懂。在帮助读者快速提高临床的同时,会引起广大中医药读者共鸣。 本书以中医经典《伤寒论》为根基,以作者临床实践经验为主旨,深化了中医经典的临证运用,解析了经典与临床脱节的困惑。为中医临床疗效瓶颈的突破找到了新的答案。 面对疾病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蔡氏六经辨证的思维方法简明而清晰,把疾病概括为六大系统,六大病位,拓展了六经病的临床意义, 本书内容新颖,学术观明确,临床实用性强。其中部分学术观为作者多年的探索与总结、行之有效的理论心得,丰富、填补了祖国医学的理论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适合中医经典的研究者,中医临床医师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作为参考书或教材。


懂点中医少生病
¥35.99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地气的中医药科普书,我们的生活处处渗透着中国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事实上,我们却了解得很少很少。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日常生活的情景,把中医中药的治疗精髓和常见误区讲清楚,帮助大家准确认识中医的医学之理、识病之法、治病之方和组方之药。让大家从生活滴,甚至是在探索一句成语背后的故事中了解中医,了解中医文化,了解中医治病的本质所在。


观外识内疾:韩学杰望诊大揭秘
¥55.50
作者依据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的临床经验,结合《养生堂》讲解的资料并精选临床验案编撰而成。书中通过观察面部、双手、舌像,来观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读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受医生的诊断治疗,对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均有很大的帮助。本书为修订版,第一版销售12000册。


医林改错
¥12.50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勋臣)著。全书二卷。作者从访验尸体后所见,提出对于脏腑解剖的己见。并载自定义方剂、及附方论。王清任对于血瘀证、半身不遂等病证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等方剂至今仍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本书称得上是理论结合临床的典范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参考。


何氏灸法一点通
¥56.00
本书对传统艾灸法做了系统整理与总结,对相应灸法行了创新与拓展。全书共三篇,上篇主要介绍艾灸的基础知识;中篇为家庭艾灸指南,主要介绍常见病证的特效穴位灸法;下篇是临床常用艾灸,主要介绍不同病证的特色灸法。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可使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常见病证的艾灸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行家庭保健及临床治疗。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诊籍篇解读
¥55.50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绍功教授集毕生之所学而作的传世著作。《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架构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基础之上,是为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绵延650余年之精粹及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而作,重在突出沈氏女科之特色,将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行继承、宣传、推广。 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将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主体框架的四部分,分别是医理篇、临证篇、方药篇和诊籍篇。为详解和细化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解读将每一部分又独立为一本书,解读部分将由沈老的诸位嫡传弟子亲自执笔。 本次出版为《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诊籍篇》,诊籍篇的解读将重放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诊籍篇》原书内容的解读,一方面要以原书诊籍为主,由传承人对诊籍行再按;另一方面,每部分诊籍将增加传承人的个人跟师体悟,立足于个人经验之上,细化补充原有医案,使整个医案更具阅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临床经验,展现沈氏女科第二十代弟子学术观的创新性。


独木回春:单方验案夜话录
¥47.50
作者正值壮年,身残志坚,基本功扎实,博览群书。 中药精微之处,远非教材和药典所能囊括,这些珍贵的知识散见于历代本草和各家医著,学习起来很费时但难度并不一定高,此作者最为珍贵之处,在于同时精通文献检索及临床,花费大量时间搜集了大量单味药的精妙用法行广泛横向纵向对比,且在临床上反复验证,且结合经方时方展自己关于药物深层次机理的深度思考,助人事半功倍,举一反三,远非普通偏方秘方大全可比,是难得的讲述中药深层次知识的好书,针对人群是有相当基础的爱好者和专业人士。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图解手册
¥9.90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图解手册》采用彩色印刷,图文结合,小本,方便了读者携带和阅读。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九十多年临床运用中治疗得效的33种小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治疗,配合高清图片,随查随用,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小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容易。 本书方便携带,内容实用,操作简便,易学易掌握,适用于广大普通读者,以及针灸推拿医师参考使用。


任之堂古中医学启蒙
¥33.50
本书为“任之堂悟道中医丛书”第二辑之分册,为古中医学门读物。“古中医”是指汉代以前的中医学术思想,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就是天人相应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立足使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协调统一,恢复人体气机之“一气周流”,则疾病自可治愈。 本书由任之堂古中医启蒙课讲稿整理而成,讲解了古中医学的世界观(即精气学说)、方法论(即阴阳思维、五行思维和象思维)、藏象观、气化观、诊疗观等,并提出了学好古中医学的四大途径。作者旁征博引,取类比象,以口语化的行文,深浅出地阐释古中医学奥义,旨在回归中医的本原,帮助读者塑造古中医世界观,重建中医思维,步古中医学之门。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学子学习,有助于中医悟性的培养。


任之堂临床中药心悟.2
¥48.50
本书为任之堂主人余浩的临床中药学讲稿。所谓“精通单味药,用药如有神”,书中详细讲解了临床常用的百种中药,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微,将中医理论精髓、临床用药心法、辨证论治思维有机融为一体。全书以口语的形式娓娓道来,既有对中医经典、中药理论的真知灼见,也有对象思维、道医理论的深思考,既有精彩的医案,也有独到的临床用药经验,可读性佳,实用性强,尤其适合中医初学者阅读。

傅青主医学全书
¥9.00
傅青主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傅氏才学卓越,既博通经史、工诗文书画,又为医林翘楚,时称“医圣”。其医学著作精详平易,立法谨严,议论中肯,超凡脱俗,正所谓“谈症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习者用之临床,灵验无比,世所罕见。本书内容包括傅氏有关女科、男科、儿科、眼科以及其他杂症的临症治疗和用药方法,先介绍校原文,再介绍白话译文,加上评。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28.00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流传至今版本很多,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即是其中之一。1939年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于浙江宁波访书期间,从桂林医家罗哲初得张仲景46世孙张绍祖家藏《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是书16卷,内容与通行本有差异,多出1/3内容。本书六气主客、伤暑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是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亦是本书特色。 此次整理,以1982年张仲景医史文献馆重印木刻版古本《伤寒杂病论》为底本,以196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198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等为校本行整理。


少林正骨(第二版)
¥60.00
本书为《少林正骨》修订版,增加第二章少林正骨法内容,即增补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的经典案例,增加骨不连的中医疗法一节。拾遗补漏,改正一版中的错漏误谬。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临证篇解读——临证篇
¥60.00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绍功教授集毕生之所学而作的传世著作。《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架构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基础之上,是为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绵延650余年之精粹及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而作,重在突出沈氏女科之特色,将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行继承、宣传、推广。 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将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主体框架的四部分,分别是医理篇、临证篇、方药篇和诊籍篇。为详解和细化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解读将每一部分又独立为一本书,解读部分将由沈老的诸位嫡传弟子亲自执笔。 本次出版为《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临证篇》,临证篇的解读将继续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临证篇》的基本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解读将在保留沈绍功教授临证法则的基础上,重挖掘沈绍功教授学术继承人和沈氏女科第二十代出色弟子的学术观,体现沈氏女科学术流派的一脉相承;同时也展现沈氏女科在传承中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灸法秘传
¥19.00
《灸法秘传》由清代金镕抄传,雷丰重编,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全书共一卷,首列五条灸法凡例;次列常用穴正面图、背面图、指节图、灸盏图;再列灸药神方、针灸时间禁忌等;继而载述中风、眩晕等70种病证的灸治用穴,在每一病证名下,先议病,后列应灸之穴,言简意赅,切合实用;卷末增附太乙神针和雷火针法,太乙神针依次列述药方、用针法、穴道取寸法、正背面穴道证治、太乙神针正面背面穴道诗;雷火针法包括处方、制备方法、应用方法等内容,涵盖了清代特色灸法。该书首载银盏隔姜灸法,是体现清代针灸学术特色的艾灸专著,可资借鉴。本次校注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的清光绪九年(1883)刘氏刻本乐善堂藏板为底本。


国医大师孙申田论经络与经络辨证
¥40.50
《国医大师孙申田经络与经络辨证》一书由经络学基础(经络结构、经络生理学、病理学)、经络辨证和临床应用三部分组成,后附典型案例,实用性强。 本书精选了孙申田教授几十年来30多个典型案例,以说明经络辨证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这些典型案例是来自临床实际,从每天诊的近百个患者中遴选出来,具有代表性。这些案例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遇到此类病人,只要按此法操作都会显现出同样的效果。本书对临床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14.14
本书是以“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为蓝本,采用七字歌诀形式编著。概括了中医诊断学所学之精要。诀后又有具体要求的内容,对歌诀所述行充分地解释说明,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适用于中医院校学生及自学中医者阅读,对临床工作者亦颇具参考价值。


针灸大成
¥42.00
《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尤其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