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孟河医学源流论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5.90购买纸书

21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蒋熙德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01

字       数:22.8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孟河医学源流论》作者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的孟河医学流派活生生地呈现于当今,并论述了孟河医派在上海传播而成为海派影响全国的若干脉络,给读者研读、掌握孟河医派之学术、生活、交际、传承、影响等,提供了可贵、可信的方方面面……这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行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可以说蒋氏用深厚的人文学、汉学、中医学功底,将孟河医家们的生活、医疗复活了,从而给读者一种活生生的感受。作者一步一步带领读者与孟河医派人物重聚一堂,听取他们之间的对话、争论、友好交流与相互竞争……真的有一种引胜的感觉。《孟河医学源流论》是一部生动活泼的医史著作,更像一幅载满美妙动人景象的画卷。<br/>【推荐语】<br/>热播剧《老中医》现实版孟河医派学术精品! 医者仁心《老中医》 博施济众孟河派 学术精品守初心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业授徒,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 孟河中医是江苏医家一大流派。明末清初,费尚有弃官从医,定居孟河,始了孟河费氏的医学事业。略晚于费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乾隆年间,沙晓峰、沙达周,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乾嘉年间,费士源以内科闻名。丁氏以儿科见长。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业医。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费尚有的六世孙费伯荣、费士源的孙子费兰泉、马家的马省三和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弟辈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数省。百十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足见当时医事之盛。 费家以调治内伤杂病见长,马家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著称。孟河医家在杂病、外疹方面的突出建树,使孟河医家的声名大扬。从清道光、咸丰年间起至清末民初,孟河医家又陆续向外发展。沙石安迁镇江大港,巢崇山、费绳甫、丁甘仁迁上海,余听鸿迁常熟,贺季衡迁丹阳,邓星伯迁无锡。孟河医道之盛,医家辈出,正如丁甘仁在《诊余集》序中所说:“吾吴医家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当时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帝国主义侵略日趋猖狂,祖国文化倍受摧残,传统医药学更不例外,孟河医家的崛起,增添了医学的活力,起到了鼓舞自强的作用,这是孟河医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孟河医家,*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 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由他们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医坛上,流派所及,至今未衰。 费家*代表性的大家是费伯雄(1800-1879年)、费绳甫(1851-1914年)祖孙两人。伯雄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于晚清,他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绳甫以善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上海。 马家原以疡科名者数世,至马培之(1820-1903年)呼声*,影响*。1880年晋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名声大振。宫廷里传出“外来医生以马文植*著”的声誉。从此以后;马培之被称为“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 巢家是在两地先后成名,即是巢崇山(1843-1909年)、巢渭芳(1869-1927年)二人,巢崇山在上海行医50余年,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犹为独到。巢渭芳系马培之学生,精内科,尤长于时病。一生留居孟河,业务兴旺,名重乡里。 丁家医学造诣*深的是丁甘仁(1865-1926年)。他从马文植学,能兼蓄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为上海一大名医;因首创中医专门学校,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称颂。<br/>
目录展开

李序

胡序

译者序

原序

致谢

前言

引言

中医及传统问题

西方人想象中的传统

不断发展的传统

研究活传统

学派

第一部分 封建帝制末期家庭、谱系和社会关系

第一章 封建帝制末期中国的经济与社会

常州、武进、孟河简史

江南经济、社会与文化

江南谱系与社会网络

第二章 封建帝制末期的儒家医学传统

阶段划分:宋代以前的传统医学

传播王朝慈悲

儒医

儒家医学与政治化身份

明清时代的儒医

回归正统

个人兴趣与创新

清代末期的医学领域

武进县的优秀医术

第三章 孟河医学的起源

起始期

巩固期

繁荣期

沙氏家族

马氏家族

跨地区网络

第四章 孟河医学的繁荣

费伯雄(1800—1879)

马培之(1820—1903)

巢氏谱系

主导网络与优势策略

医疗领域的理想与现实

阶层、声誉和成为医者的努力

个人、家族与谱系:竞争与合作

第五章 孟河医学的东传

费家:尽量保证家族内传承

马家:学徒身份与当地网络

余氏家族

巢氏家族

从谱系到网络

第六章 费伯雄与孟河医派的发展

中医派系及其精湛的医术

孟河医派的起源

寻找可靠性:费伯雄的医醇

可靠性的实质

孟河医派的风格

从个人风格到地方性医学

第二部分 “中华民国”籍贯、国粹、新旧时代分水岭

第七章 近代初期中医在上海的发展

家族传统、医学流派、旅居上海的医生

在上海的中医社会组织

籍贯、身份、现代化

第八章 民国时期中医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起因

机构的现代化及其与过去的关系

创建国医

中医与科学、现代的结合

中医现代化的个人观点:四个人的传记

人物和思想系谱

第九章 丁甘仁和孟河医派的诞生

开始阶段:1820—1890

早期的上海生涯:1890—1905

名医、商人和教师:1905—1916

中医现代化和关系政治:建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从慈善团体到中医医院

孟河医派的创立

开创一支新的医派

政治性的联合

第十章 后丁甘仁时期的丁氏医学

丁仲英(1886—1978)

丁济万(1903—1963)

丁景源(1930—1995)

从全球网络到全球医学

丁济华(1909—1964)

丁济民(1912—1979)

丁济南(1913—2000)

孟河医学的结束?

第十一章 丁氏医药的传承和变迁

丁甘仁的医学

丁氏医家开方风格:四个病例的研究

摒弃家族传统:丁济南的医学

风为百病之长

丁氏医学和儒医传统

第三部分 当代中国新中国中医传统的传承、铭记和重建

第十二章 中医的制度化及不同见解

艰难开端:1949─1953

传统中医组织机构的设立:1954─1966

中断:1966─1976

持续发展:1977─1989

政治关系网

走向现代:1989年以后

第十三章 继承传统、发展中医和提高自身修养

程门雪:发扬传统但不盲从现代化

中医作为自我修养的项目

中医改革

中医之道

秦伯未:教育改革中医传统

章次公:根植传统土壤的革命者

传统的结束?

第十四章 武进中医的铭记

孟河流派怎样成为武进中医的代表

被遗忘的吴家

吴家中医

打破传统的行医方式

差点被历史湮没的钱派

谢观因何出名却未能随心所愿

传统与社会回忆

跋 重温传统流派

孟河医派发展的新篇章中文版《孟河医学源流论》之后记

累计评论(0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