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铁如意轩医书四种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5.00购买纸书

89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6.2

作       者:(清)徐延祚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字       数:20.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铁如意轩医书四种》,又名《锦县徐氏医书四种》《摩天徐氏铁如意轩医书四种》,包括《医粹精富》四卷、《医意》二卷、《医意脏腑圈说》(又名《医意内景图说》)二卷、《医医琐言》二卷一附《续医医琐言》一卷),晚清医家徐延祚撰。其中,《医粹精言》论及医德、藏象、方药、诊法、治疗、养生、医学源流、医林掌故等多方面的内容;《医意脏腑图说》所论以脏腑骨度名位为主,兼涉经脉学说。《医意》所论以外治法为主,旁涉藏象、经络、诊法理论;《医医琐言》论及藏象、经络、本草、诊法、病因、病机、治法、养生、产褥、伤寒、痘疹等。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年间铁如意轩刻本为底本。<br/>
目录展开

校注说明

医粹精言

崔 序

史 序

杨 序

毛 序

英 序

自 序

卷 一

医非小道贱役

病不能不用医病

病从口入 [6]

脾胃与肾元并重 [9]

调养须知 [10]

论天癸非精血 [11]

释“瘟” [15]

刀 圭 [17]

记 性 [25]

阴 阳 [32]

砭 石 [33]

病愈先兆 [35]

医必读书临症说 [41]

世无医药说 [43]

逸病说 [45]

烟漏说 [50]

不尽瘟病论

用药机要 [56]

服药即得寐 [63]

用药须知

水弱火弱论 [70]

胞与为怀 [71]

医医说 [73]

医必读书 [75]

阴虚有二 [76]

病有奇恒 [77]

论肝无补法 [78]

“痢”“利”二字

伤寒痘疹痈毒辨 [79]

认疫治疫要言 [82]

外感内伤 [84]

郁无虚病 [85]

果子药 [90]

矢 医 [93]

李士材治血 [96]

论治病不出气血痰郁 [98]

外感内伤 [100]

外感挟食 [103]

气血痰郁四论 [106]

辨脾胃升降 [107]

论犀角升麻 [109]

脏腑长短辩 [115]

互相抵触 [118]

去宿食 [119]

谵语辩 [120]

小便辨 [121]

陶节庵 [122]

霍 乱 [124]

失喑有二 [126]

鼠 瘘 [128]

带下瘕聚 [131]

脏 燥 [134]

治吸食洋烟病要法 [135]

扶 阳 [136]

经 络 [140]

痧症治法 [142]

痧症辨 [144]

虚秘治法 [146]

医药不可偏执论 [147]

烦 躁 [153]

咳 嗽 [154]

卷 二

桂为诸药先聘通使

龟 板 [2]

内结七疝 [12]

经验阳症论

阳症十六字

六经切要

经验阴症论

阴症十六字

看病法

辨舌苔法

咳嗽印证

口 臭

虫疾印证

呕 [24]

治不必顾忌 [25]

中 风 [27]

以心治心 [31]

劳症不同 [33]

《伤寒杂病论》论 [34]

膀胱所藏之津液,随太阳之气运行于肤表,犹司天之应泉下,天气之下连于水论 [36]

太阳之气,若天道之运行于地外,而复出入于地中论 [38]

太阳应天道而运行于三阴三阳之外论 [40]

论标本六气之化由吾身阴阳之所感 [41]

伤寒命名 [43]

圣经贤论 [45]

山中宰相 [49]

论《医宗必读》 [56]

四大家辩 [57]

张刘朱李 [58]

庸医杀人 [62]

汗吐下和四法 [63]

司天运气不足凭 [65]

治法杂记 [67]

药治杂记 [70]

地黄饮子 [71]

小续命汤 [72]

半夏附子 [73]

生化汤 [74]

补中益气汤 [75]

归脾汤 [76]

煎药法则 [77]

《内经》治法 [78]

寒嗽用小青龙

《金匮》用小青龙 [80]

医学入门 [81]

脉理穷源 [82]

候 脉 [85]

《内经》论“独” [86]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88] 《素问》语

脉有宜忌 [91]

脉贵有神 [92]

微 细 [93]

有胃气者生 [95]

诊 脉 [96]

督脉起于少腹 [97]

詹王论脉 [98]

畏恶反辨 [100]

李士材意治 [102]

徐何辩症 [104]

药 征 [109]

医药箴言

用药分量法则附:慎用辛热苦寒

卷 三

外治须知 [1]

气上腾便是水说 [8]

治痰妙谛 [9]

噫气下气 [10]

药治变通法 [11]

虚损真假说 [14]

方是方,法是法 [15]

肾燥不合说 [21]

疟发间日早晏夜疟轻重 [22]

猪肉辩 [23]

治病当守经隧,并重营卫 [29]

短气少气辨 [31]

与袁绮香谈医 [32]

病案略陈

草药单方误人说 [60]

血崩症效方 [65]

身内有三宝宜贵 [68]

头汗出 [77]

煎药用水说 [78]

豆腐浆鸡蛋功用 [79]

噎膈妙治 [81]

木通慎用 [83]

结胸痞闷由于药误 [85]

黄连厚肠胃辨 [87]

养齿须知 [91]

噎因神思间病论 [92]

内养却病 [95]

胆倒治法 [98]

病轻药重病重药轻说 [99]

雪 羹 [101]

卷 四

治痿独取阳明 [1]

丸药当考核方药性功说 [4]

脚气论治 [6]

暴厥卒中救急须知 [10]

临诊辨症细心从事案 [13]

诸药蒸露于胃有益说 [16]

续药露说 [20]

瘟毒发斑脉证论治 [21]

雪梨姜汁法治痰有验 [22]

痰阻脉塞宜变法推治 [24]

五味子功能辅相成方说 [25]

五味子干姜同用之妙 [33]

江湖散医须知 [35]

医痘活法 [39]

白浊治验 [42]

白芥子功用 [43]

随症立方 [45]

调息法 [49]

热入血分病案 [54]

秘制药水宜慎 [59]

验方亦须慎用 [61]

蛭虫宜改用 [63]

虫 咳 [64]

煎药法 [68]

医由神悟而成 [69]

诊脉辨顺逆 [72]

古方宜变通 [73]

脉见歇止分别辨认 [77]

肌肉可验生死 [80]

肝风证 [81]

痢症用木香亦宜慎 [84]

邪入包络血脉说 [85]

治疫要言

痢疾奇症 [94]

用药轻重须视胃气 [98]

治病有神异 [100]

补 遗

眼 目

时症辩

何 跋

医 意

谈 叙

自 序

卷 一

不药为中医 [1]

《摄生要言》 [2]

内外因意治 [3]

太乙针法 [6]

雷火针法 [9]

阳燧锭法 [11]

观音救苦丹 [12]

百发神针 [13]

神火针 [14]

阴症散毒针 [15]

熏药法 [16]

药纸熏法 [17]

桑枝针 [18]

神火照法 [19]

古方变通 [21]

伤寒传经 [22]

伤寒头疼 [26]

伤风头痛 [28]

伤风感寒 [29]

重伤风 [30]

头痛引经药并外治法 [31]

太阳膏 [33]

伤寒时疫外治法 [34]

发汗外治法 [35]

腹痛外治法 [36]

结胸外治法 [37]

风痛外治法 [38]

七宝膏 [39]

阴寒症取汗法 [40]

治染病人气息 [41]

风湿肿痛 [42]

风寒头痛 [43]

急救中风 [45]

邪传里 [46]

伤寒热邪传里 [48]

健阳丹 [50]

中寒填脐法 [51]

阴 疽 [53]

伤寒蛋熨法 [54]

寒结热结 [55]

阴阳假症 [56]

伤寒衄血 [57]

伤寒吐血 [58]

舌 苔 [60]

斑 疹 [61]

发 黄 [62]

痄腮发颐 [64]

中 风 [65]

痹 [68]

痿 [69]

识脏腑 [70]

水火分治歌 [73]

四时月日所主 [81]

五脏名 [86] 位

见 证 [89]

验 胀 [99]

验肺肠痈 [100]

验孕男女 [101]

辨寒热 [102]

辨虚实 [106]

心藏神 [107]

肺藏气 [109]

肾藏精 [112]

肝藏血 [113]

脾 胃 [118]

痰 [119]

汗 [120]

卷 二

摩浴导引诸法 [1]

按摩补五脏法 [3]

导引去五脏风邪积聚法 [5]

方药变通法 [9]

东垣药例 [13]

东垣十二剂 [14]

东垣脏腑温凉补泻之药 [15]

东垣引经药 [18]

用药之法 [19]

外治二法 [20]

伤寒辨症 [22]

论针灸按摩法 [23]

老人产妇小儿治法 [24]

外治用药,略举数方,以待推用 [27]

用药宜慎 [29]

勿药说 [31]

治宜内外相辅 [32]

六法解 [35]

分三部说 [38]

约六经说 [40]

察五郁六郁说 [42]

诊候生死要法 [45]

医意脏腑图说

自 序

卷 一

内 景 [1]

七冲门 [60] 出于《四十四难》 。

卷 二

周身名位骨 [1]

关元 [30]

人有四关 [32] 出于《九针十二原》篇

反关脉 [34]

神门脉 [35]

三经脉 [36]

十二经动脉 [37]

头上诸脉 [38] 出于《吴医汇讲》

在身诸脉 [47]

脏腑中诸脉 [51]

手经诸脉 [53]

足经诸脉 [56]

医医琐言

自 序

上 卷

司 命 [1]

死 生 [2]

元 气 [4]

脉 候 [7]

腹 候 [11]

脏 腑 [12]

经 络 [14]

引经报使 [15]

针 灸 [16]

荣 卫 [17]

阴 阳 [18]

五 行 [20]

运 气 [23]

理 [24]

医 意 [26]

痼 疾 [27]

《素》《难》 [29]

《本草》 [31]

修 治 [32]

相畏相反 [35]

用 药 [36]

药 能 [38]

药 产 [42]

人参 [43]

古 方 [46]

名 方 [47]

伤寒六经 [48]

病 因 [49]

治 法 [53]

禁 宜 [54]

产 蓐 [55]

初 诞 [57]

痘 疹 [58]

攻 补 [60]

虚 实 [62]

毒 药 [67]

下 卷

杂 著

续医医琐言

方 法 [1]

证 [2]

物 [3]

一 毒 [7]

毒 药 [10]

虚 实 [13]

所 在 [15]

主 客 [17]

脉 候 [18]

病 名 [19]

死 生 [21]

邪 [25]

寒 [26]

脏 腑 [27]

伤 寒 [29]

中 风 [31]

时尚阴虚说 [33]

书《慎疾刍言》后 [34]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解 [37]

记客问答二则 [39]

校注后记

累计评论(2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