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集体失语的背后: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社会合作应对(社会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电子书

导语_评_推荐词

售       价:¥

纸质售价:¥38.60购买纸书

2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王道勇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15

字       数:21.4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社会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为何改革放30多年来主流社会很少能够听到真正来自农民工的自我言说?应对农民工集体失语的现状,需要怎样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本书从“农民工应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主体”这一预设出发,从社会形象、就业、居住、社会交往、集体行动等方面条分缕析,向人们揭示了因为农民工主体缺位所造成的惊人的经济社会现实。未来,要实现农民工主体回归,急需做的是让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形成社会合作共识,从而让中国农民工能够行自我言说和自我管理,而在与主流社会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为了实现社会共融,建设一个共融性社会,本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农民工主体化的政策思路。<br/>【推荐语】<br/>导语_评_推荐词<br/>【作者】<br/>王道勇,安徽贵池人,1978年10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近10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民市民化与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项目)3项,出版个人专著《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现代性变迁》、《当代中国城郊农民市民化研究》、《中国农民工的未来》3部, 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br/>
目录展开

总序

第一章 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现状

一、当前中国农民工群体概况

二、农民工社会融合面临的新型矛盾

三、当前中国农民工的浅层市民化

第二章 农民工研究中的主体地位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范式

二、农民工研究中的主体缺位

三、农民工研究中的主体性问题

四、农民工主体缺位问题分析进路

第三章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形象流变

一、农民工相关称谓的历史变迁

二、政府视野中的农民工群体形象

三、大众传媒视野中的农民工群体形象

四、主体缺位与农民工形象的适应性塑造

第四章 农民工主体缺位与自主就业

一、农民工就业能力分析基础

二、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供给

三、就业信息服务供给—获得评估

四、农民工自主就业与主体性被动张扬

第五章 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社会区隔

一、生活方式与社会区隔

二、农民工的居住空间区隔

三、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区隔

四、农民工的消费方式区隔

五、主体缺位下的社会空间统一体

第六章 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群体性愤怒

一、农民工的群体性焦虑

二、农民工的集群性抗争

三、农民工的集体行动

四、主体缺位下的群体心理异常表达

第七章 农民工主体缺位的运作逻辑

一、主体缺位与社会形象塑造

二、主体缺位与经济地位确立

三、主体缺位与社会阶层闭合

四、主体缺位与农民工自我认同

五、主体缺位与社会风险分配格局

六、主体缺位下的农民工市民化格局

七、农民工主体缺位的深层原因探析

第八章 社会合作视野下的农民工主体回归

一、社会合作及其主要类型

二、存量改革时期社会合作的价值

三、农民工问题中的社会合作理念

四、社会合作与农民工的主体回归

五、社会合作与共融性社会的形成

第九章 社会合作视野下的共融性社会建设

一、制度创新中的社会合作理念

二、基于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

三、农民工市民化与社会共融

四、农民工主体化与社会共融

五、农民工中产化与社会共融

六、迁徙自由与共融性社会的呈现

七、小结:让“农民工”一词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青年农民工就业调查问卷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