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敌人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1.30购买纸书

8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左高山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31

字       数:34.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敌人”既是人们建构的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国家需要敌人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近代以来,“敌人”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理性计算之后得出的政治判断,必须在“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中获得诠释。内部敌人和外部敌人延续和再造着“民族—国家”的观念。外部敌人是典型的“外部他者”,而内部敌人则是将国民对象化为“内部他者”,是外部敌人扩展的产物。把敌人从你死我活的冲突中解放出来其实是在解放我们自己。在本体论层次上,化敌为友意味着“我们”和“敌人”彼此放。化敌为友就是要将*的敌人转变为相对的敌人,将对敌人惩罚的无限性转变为有限性。化敌为友需要人们由冲突世界理念转向和谐世界理念。化敌为友的可能性存在于自我之中,不仅要有化敌为友的意愿,而且要有化敌为友的能力和行动。<br/>【推荐语】<br/>导语_评_推荐词<br/>【作者】<br/>左高山,1971年1月出生,湖南双峰人,哲学博士,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等。2010年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称号。主要从事西方伦理学、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国家精品课程《行政伦理学》主讲教师。主持与“政治暴力”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项目10项。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有《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2008年)、《政治暴力批判》(2010年)、等。其中,《政治暴力批判》获《中华读书报》2010年年度百佳图书、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伦理学会第二届学术成果一等奖。<br/>
目录展开

致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 绪论:敌人与敌人理论

1.1 敌人:一个建构的概念

1.2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1.3 关于敌人的理论

1.4 如何研究敌人

第二章 “敌人”观念的原初想象

2.1 野蛮人:类型化的敌人意象

2.2 “夷”:关系化的敌人意象

2.3 “夷”与“野蛮人”的互镜

第三章 “敌人”的政治性

3.1 “敌人”与集体身份

3.2 “敌人”与敌对关系

3.3 “敌人”与权力关系

第四章 “人民公敌”及其问题

4.1 人民及其政治内涵

4.2 “人民公敌”及其确立

4.3 我国宪法中的“敌人”观念

第五章 “敌人”的意识形态化

5.1 敌意是撒旦的阿喀琉斯之踵

5.2 仇恨及其本质

5.3 敌人的意识形态化

第六章 “通敌”与“敌人认同”悖论

6.1 通敌行为的复杂性

6.2 汉奸:单一民族—国家话语中的敌人

6.3 敌人认同悖论

第七章 敌人的非人化

7.1 “敌人”与价值判断

7.2 非人化的心理学解释

7.3 敌人非人化的路径

第八章 惩罚敌人的合目的性

8.1 惩罚敌人的合目的性

8.2 “敌人刑法”及其超越

8.3 武器的纯洁性问题

第九章 战俘——放下武器的敌人

9.1 战胜者和战败者

9.2 酷刑把战俘物化

9.3 战俘的身份

9.4 战俘权利的有限性

9.5 战俘权利保障的国家责任

第十章 敌人之死

10.1 消灭敌人是一种战争权利

10.2 敌人在社会上死亡

10.3 牺牲优先于任何目的

第十一章 化敌为友

11.1 化敌为友及其可能性

11.2 没有永远的敌人

11.3 爱你们的敌人

11.4 宽恕敌人

11.5 敌人的罪恶与谢罪

结语 “没有敌人的世界”

参考文献

基本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